一种高效导热型换热器翅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9741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导热型换热器翅片结构,涉及翅片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的换热器中翅片换热效率较低的问题。所述换热器内部设置有若干个翅片组,所述翅片组由上翅片和下翅片组成,所述上翅片与下翅片的前端均设置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的外部设置有玻璃外壳,所述上翅片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前端设置有第二导热杆,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后端设置有第三导热杆,所述下翅片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前端设置有第四导热杆,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后端设置有第一导热杆。一导热杆。一导热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导热型换热器翅片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翅片
,具体为一种高效导热型换热器翅片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型换热器翅片是指在需要进行热传递的换热装置表面通过增加导热性较强的金属片,增大换热装置的换热表面积。
[0003]但是,现有的换热器翅片在换热过程中,介质与翅片接触面积小而导致换热效率较低,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高效导热型换热器翅片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导热型换热器翅片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换热器中翅片换热效率较低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导热型换热器翅片结构,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内部设置有若干个翅片组,所述翅片组由上翅片和下翅片组成,所述下翅片位于上翅片一端,所述上翅片与下翅片的前端均设置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的外部设置有玻璃外壳,所述上翅片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流动孔、第二流动孔、第三流动孔和第四流动孔,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前端设置有第二导热杆,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后端设置有第三导热杆,所述下翅片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内部设置有第五流动孔、第六流动孔、第七流动孔和第八流动孔,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前端设置有第四导热杆,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后端设置有第一导热杆。
[0006]优选的,所述密封环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均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环与第二导热杆之间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三导热杆的外部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四导热杆与密封环之间设置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一导热杆的外部设置有第四空腔。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导热杆与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导热杆与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导热杆与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热杆与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玻璃外壳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均设置有隔热腔。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的上端均固定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槽与玻璃外壳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的内部均设置有导热腔。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通过在第一固定板内设置有第一流动孔、第二流动孔、第三流动孔和第四流动孔,在第二固定板的内部设置有第五流动孔、第六流动孔、第七流动孔和第八流动孔,温度过高介质与温度过低介质同时通过换热器不同的管道分别流入翅片组内,温度
过高介质通过第一流动孔流入第五流动孔,流入第五流动孔进入第三空腔,进入第三空腔后穿过第三导热杆与第四导热杆,再通过第六流动孔流出,温度过低介质通过第三流动孔流入第一空腔后,进入第一空腔后穿过第一导热杆与第二导热杆,再通过第四流动孔流出,过热介质将温度通过第三导热杆与第四导热杆传递至第一导热杆与第二导热杆,温度过低介质将温度通过第一导热杆与第二导热杆传递至第三导热杆与第四导热杆,增加介质的接触面积增加换热效率。
[0013]2、本技术通过在上翅片与下翅片的前端均设置有第一密封环,安装时上翅片与下翅片通过密封环相贴合,使得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和第四空腔相对独立,可以使用液体与液体换热、气体与气体换热或是气体与液体换热三种方式中任意方式,介质与介质之间不会直接接触,对所需换热介质物态兼容性得到提高。
[0014]3、本技术通过在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的外部均设置有玻璃外壳,玻璃外壳材质为玻璃材质,耐热效果好,在玻璃外壳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均设置有隔热腔,隔热腔为真空状态,真空状态能防止内部热量传递至外部,导致外部因热膨胀,从而卡在换热器内。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换热器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翅片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上翅片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上翅片反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下翅片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的下翅片反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本技术的第一固定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本技术的图3A区域局部放大图。
[0023]图中:1、换热器;2、翅片组;3、上翅片;4、下翅片;5、插槽;6、第一导热杆;7、密封环;8、导热腔;9、第一固定板;10、隔热腔;11、第一空腔;12、第二导热杆;13、第一流动孔;14、第二流动孔;15、第三流动孔;16、第四流动孔;17、第二空腔;18、第三导热杆;19、玻璃外壳;20、第二固定板;21、第三空腔;22、第四导热杆;23、第五流动孔;24、第六流动孔;25、第七流动孔;26、第八流动孔;27、第四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5]请参阅图1

8,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高效导热型换热器翅片结构,包括换热器1,换热器1内部设置有若干个翅片组2,翅片组2由上翅片3和下翅片4组成,下翅片4位于上翅片3一端,上翅片3 与下翅片4的前端均设置有密封环7,密封环7的外部设置有玻璃外壳19,上翅片3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板9,第一固定板9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流动孔13、第二流动孔14、第三流动孔15和第四流动孔16,第一固定板9 的前端设置有第二导热杆
12,第一固定板9的后端设置有第三导热杆18,下翅片4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板20,第二固定板20的内部设置有第五流动孔23、第六流动孔24、第七流动孔25和第八流动孔26,第二固定板20的前端设置有第四导热杆22,第二固定板20的后端设置有第一导热杆6。
[0026]进一步,密封环7与第一固定板9和第二固定板20均固定连接,密封环7与第二导热杆12之间设置有第一空腔11,第三导热杆18的外部设置有第二空腔17,第四导热杆22与密封环7之间设置有第三空腔21,第一导热杆6的外部设置有第四空腔27,需要换热介质经过第一空腔11、第二空腔17、第三空腔21和第四空腔27,热量传递至第一空腔11、第二空腔17、第三空腔21和第四空腔27后进行置换,以完成热量的置换。
[0027]进一步,第二导热杆12与第一固定板9固定连接,第三导热杆18 与第一固定板9固定连接,第四导热杆22与第二固定板20固定连接,第一导热杆6与第二固定板20固定连接,需要换热介质经过第二导热杆12、第三导热杆18、第四导热杆22和第一导热杆6加大介质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导热型换热器翅片结构,包括换热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内部设置有若干个翅片组(2),所述翅片组(2)由上翅片(3)和下翅片(4)组成,所述下翅片(4)位于上翅片(3)一端,所述上翅片(3)与下翅片(4)的前端均设置有密封环(7),所述密封环(7)的外部设置有玻璃外壳(19),所述上翅片(3)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板(9),所述第一固定板(9)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流动孔(13)、第二流动孔(14)、第三流动孔(15)和第四流动孔(16),所述第一固定板(9)的前端设置有第二导热杆(12),所述第一固定板(9)的后端设置有第三导热杆(18),所述下翅片(4)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板(20),所述第二固定板(20)的内部设置有第五流动孔(23)、第六流动孔(24)、第七流动孔(25)和第八流动孔(26),所述第二固定板(20)的前端设置有第四导热杆(22),所述第二固定板(20)的后端设置有第一导热杆(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导热型换热器翅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7)与第一固定板(9)和第二固定板(20)均固定连接,所述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智连珍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微点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