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提升生物池脱氮效率的集成式脱氮填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9727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8:47
一种用于提升生物池脱氮效率的集成式脱氮填料装置,属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所述集成框架的顶部安装有进水管,进水管与集成框架内连通;所述集成框架的顶部和底部设有加强筋,集成框架内设有螺纹接口和底座,所述集成框架内安装若干个填料柱单体,所述填料柱单体由上支撑盖板、下支撑底架和两者之间包覆的耐磨尼龙网外表面组成,填料柱单体的中心安装中心穿孔管,中心穿孔管分别与螺纹接口和底座连接,填料柱单体内放置MBBR填料,中心穿孔管和下支撑底架上设有若干个射水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充分发挥MBBR填料的优点,MBBR填料在池体末端不会大面积堆积,处理效果提高,充分发挥MBBR填料的脱氮效果。MBBR填料的脱氮效果。MBBR填料的脱氮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提升生物池脱氮效率的集成式脱氮填料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提升生物池脱氮效率的集成式脱氮填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的生物法,就是利用微生物新陈代谢功能,使污水中呈溶解和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被降解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使污水得以净化的方法。在污水处理工艺中,生物反应单元是其核心,这一部分运行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状况。常规生物处理工艺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自然生物处理法及厌氧生物处理法等。但无论采用何种工艺,均有其短板。因此,采用耦合多种处理工艺的复合工艺越来越成为市场选择的主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工艺,具体为提供一种用于提升生物池脱氮效率的集成式脱氮填料装置,解决了常规MBBR填料易在池体末端发生大面积堆积,流化状态不好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提升生物池脱氮效率的集成式脱氮填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成框架和填料柱;所述集成框架的顶部安装有进水管,用于连接水泵,进水管与集成框架内连通;所述集成框架的顶部和底部设有连接集成框架边框并支撑集成框架的加强筋,集成框架内设有螺纹接口和底座,螺纹接口固定在集成框架顶部加强筋上,底座固定在集成框架底部加强筋上;所述集成框架内安装若干个填料柱单体,所述填料柱单体由上支撑盖板、下支撑底架和两者之间包覆的耐磨尼龙网外表面组成,填料柱单体的中心安装中心穿孔管,中心穿孔管的顶端与螺纹接口旋接,中心穿孔管的底端通过弹簧插销与底座固定,填料柱单体内放置MBBR填料,中心穿孔管和下支撑底架上设有若干个射水孔。
[0005]所述集成框架的顶部安装有吊装鼻。
[0006]所述集成框架的底部安装地脚支架及调节螺栓,地脚支架上安装调节螺栓,调节螺栓的下表面固定高弹性牛津垫。
[0007]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
[0008]1、内部个体填料在一定范围内随水流方向紊动扩散,独特的结构可保证填料不会在池体末端发生大面积堆积的问题;
[0009]2、不改变原有生物池污水处理工艺原理,池容及运行方式,改造时间短,使得生物池容积负荷大大提高,可达到稳定的处理效果;
[0010]3、填料柱单体外表面采用耐磨尼龙网材质,尽可能的减少了水流通过集成式脱氮填料装置时的水利特性的改变,填料柱单体为若干独立空间,各空间不相互连通,每个空间内放置若干MBBR填料,独特的结构解决了现有脱氮填料装置稳定性差、生化反应速率低、脱
氮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0011]4、采用水流喷射方式提高MBBR填料的紊动扩散效果,增加填料上生物膜与污水中待处理物质的接触概率,提高处理效果;
[0012]5、采用水流喷射方式与曝气方式相比,其优点为:不增加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扩宽了集成式脱氮填料装置的适用范围;
[0013]6、MBBR填料具有比表面积大、亲水性好、生物活性高、挂膜快、处理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0014]7、本装置放在生物池中与活性污泥法耦合组成“活性污泥法+泥膜复合”工艺,可增强污水处理的脱氮效果;
[0015]8、相较于其他的填料装置,该装置可放置于缺氧池、好氧池等多种池体,适用范围更广;用在缺氧池中时,可提高反硝化细菌的反硝化作用;用在好氧池中时,可提高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从而加强脱氮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剖面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平面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填料柱单体详图。
[0019]其中:
[0020]1‑
长方体集成框架,2

进水管,3

吊装鼻,4

螺纹接口,5

底座,6

加强筋,7

地脚支架及地脚调节螺栓,8

高弹性牛津垫,9

中心穿孔管,10

上支撑盖板,11

下支撑底架,12

射水孔,13

弹簧插销,14

耐磨尼龙网,15

MBBR填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实施例:如图1

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提升生物池脱氮效率的集成式脱氮填料装置,包括一个长方体集成框架1和若干个填料柱单体;所述集成框架1采用耐腐蚀的不锈钢方管,集成框架的顶部安装有进水管2,位于生物池最高液面以上,进水管2顶端通过等径三通分为两个支路,一端与水泵连接,水流通过此端口进入长方体集成框架1内部,另一端则由法兰盲板封堵,用于给以后增加集成式脱氮填料装置预留出扩容接口;所述集成框架1的顶部和底部设有连接边框用于支撑框架的加强筋6,集成框架1内设有螺纹接口4和底座5,底座5上设有凹槽,螺纹接口4固定在顶部加强筋6上,底座5固定在底部加强筋6上,用于增加集成框架1的结构强度,集成框架1内安装若干个圆柱形填料柱单体,填料柱单体由上支撑盖板10和下支撑底架11以及包覆在填料柱单体外表面的耐磨尼龙网14组成,上支撑盖板10和下支撑底架11采用工程塑料材质,保证足够结构强度的同时降低集成式脱氮填料装置的造价,耐磨尼龙网14的孔径小于MBBR填料15的粒径,作用是将MBBR填料15固定在某一固定范围内随水流紊动扩散,固定MBBR填料15紊动扩散的范围,可解决传统MBBR填料15投加方式易在池体末端大面积堆积的问题,同时采用耐磨尼龙网14亦可减少对污水水流特性的改变;上支撑盖板10和下支撑底架11及耐磨尼龙网14围成筒状填料柱单体,填料柱单体内安装空心柱状的纯HDPE材质的MBBR填料15,其粒径大于耐磨尼龙网14的孔径,填料
的密度为0.97

1.03,填料装填率不大于45%,填料柱单体的中心安装中心穿孔管9,同集成框架1材质相同,中心穿孔管9的顶端与螺纹接口4旋接,此为填料柱单体固定点一,中心穿孔管9的底端的弹簧插销13插入底座5凹槽内,并通过弹簧插销13锁舌固定,此为填料柱单体固定点二,此种连接方式连接速度快,便于拆卸;中心穿孔管9上设有若干个射水孔12,中心穿孔管9支撑填料柱单体,同时起到喷射水流的作用;下支撑底架11上安装射水孔12,水流从进水管2经过长方体集成框架1进入填料柱单体中心穿孔管9及下支撑底架11,由填料柱单体中心穿孔管9及填料柱下支撑底架11上集成的射水孔12喷射出来,使局部水流紊乱,MBBR填料随之紊动扩散,增加填料上生物膜与污水中待处理物质的接触概率;集成框架1的顶部四角处安装有吊装鼻3;集成框架1的底部四角处安装地脚支架及地脚调节螺栓7,地脚支架上安装调节螺栓,地脚调节螺栓的下表面固定高弹性牛津垫8,通过调节调节螺栓7高度微调集成框架1的对应点高度。...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提升生物池脱氮效率的集成式脱氮填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成框架和填料柱;所述集成框架的顶部安装有进水管,用于连接水泵,进水管与集成框架内连通;所述集成框架的顶部和底部设有连接集成框架边框并支撑集成框架的加强筋,集成框架内设有螺纹接口和底座,螺纹接口固定在集成框架顶部加强筋上,底座固定在集成框架底部加强筋上;所述集成框架内安装若干个填料柱单体,所述填料柱单体由上支撑盖板、下支撑底架和两者之间包覆的耐磨尼龙网外表面组成,填料柱单体的中心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鑫谷萌范紫君王俊华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融泰水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