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硫分析仪反应吸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8390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红外硫分析仪技术领域,且公开了红外硫分析仪反应吸收装置,包括反应炉本体,所述反应炉本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箱,所述支撑箱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支撑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垫。该红外硫分析仪反应吸收装置,通过电机可以驱动蜗杆在两个第一轴承之间旋转,蜗杆再带动蜗轮横向旋转,蜗轮带动转筒在第二轴承内旋转,转筒旋转过程中,其内部的螺纹杆受到螺纹推力向下移动,从而带动下方的活动板下移,活动板再带动下方的四个支撑滚轮向下移动,直至支撑滚轮从支撑箱底部的通孔移出并将整个反应炉本体撑起,此时即可通过推动反应炉本体来实现整个装置的移动,达到了方便移动的目的。了方便移动的目的。了方便移动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红外硫分析仪反应吸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红外硫分析仪
,具体为一种红外硫分析仪反应吸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红外硫分析仪主要用于冶金、机械、商检、科研和化工等行业中的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土金属无机物、矿石和陶瓷等物质中的硫元素含量分析。
[0003]目前市场上的反应吸收装置各种各样,但是普遍都存在着不方便移动的缺陷,红外硫分析仪中主要采用高频反应炉作为反应吸收装置,其内部集成有反应装置和吸收装置,体积较大,一般固定放置在某个地点,不方便随时移动,在需要移动时比较耗费人力物力,故而提出一种红外硫分析仪反应吸收装置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红外硫分析仪反应吸收装置,具备方便移动的优点,解决了红外硫分析仪中主要采用高频反应炉作为反应吸收装置,其内部集成有反应装置和吸收装置,体积较大,一般固定放置在某个地点,不方便随时移动,在需要移动时比较耗费人力物力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方便移动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红外硫分析仪反应吸收装置,包括反应炉本体,所述反应炉本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箱,所述支撑箱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支撑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垫,所述支撑箱内腔的左右两侧壁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之间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支撑箱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反应炉本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转筒,所述转筒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蜗轮,所述转筒的内侧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滚轮,所述反应炉本体的右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腔的顶壁和底壁均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两个的第三轴承,上下两个所述第三轴承之间固定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侧固定安装有U形拉杆,所述U形拉杆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防护套。
[0008]优选的,所述支撑箱为内部空心且顶面缺失的长方体,所述支撑垫为橡胶垫,所述防护套为海绵套。
[0009]优选的,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蜗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滚轮的宽度小于通孔的宽度。
[0010]优选的,所述蜗杆与蜗轮相互啮合,所述蜗轮位于蜗杆的背面。
[0011]优选的,所述转筒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转筒呈对称分布于反应炉本体中轴线的左右两侧。
[0012]优选的,所述支撑滚轮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支撑滚轮均匀分布在活动板的底部。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红外硫分析仪反应吸收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红外硫分析仪反应吸收装置,通过电机可以驱动蜗杆在两个第一轴承之间旋转,蜗杆再带动蜗轮横向旋转,蜗轮带动转筒在第二轴承内旋转,转筒旋转过程中,其内部的螺纹杆受到螺纹推力向下移动,从而带动下方的活动板下移,活动板再带动下方的四个支撑滚轮向下移动,直至支撑滚轮从支撑箱底部的通孔移出并将整个反应炉本体撑起,此时即可通过推动反应炉本体来实现整个装置的移动,达到了方便移动的目的。
[0016]2、该红外硫分析仪反应吸收装置,通过反应炉本体右侧的凹槽的设置,可以拉动其内部的U形拉杆使转杆绕第三轴承转动,使得U形拉杆从凹槽内伸出,方便拉动U形拉杆来移动反应炉本体,并通过防护套的设置,对使用者的手部进行保护,不需要使用时将U形拉杆放回凹槽内即可,可以防止U形拉杆增加反应炉本体占用的空间,而通过电机反转来使支撑滚轮收回支撑箱内,利用支撑垫可以对反应炉本体进行稳定支撑,使放置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转筒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反应炉本体右视图。
[0020]图中:1反应炉本体、2支撑箱、3通孔、4支撑垫、5第一轴承、6蜗杆、7电机、8第二轴承、9转筒、10蜗轮、11螺纹杆、12活动板、13支撑滚轮、14凹槽、15第三轴承、16转杆、17U形拉杆、18防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3,红外硫分析仪反应吸收装置,包括反应炉本体1,反应炉本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箱2,支撑箱2的底部开设有通孔3,支撑箱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垫4,支撑箱2内腔的左右两侧壁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5,第一轴承5之间固定连接有蜗杆6,支撑箱2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电机7,电机7的型号可以为Y80M1

2,反应炉本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8,第二轴承8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转筒9,转筒9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转筒9呈对称分布于反应炉本体1中轴线的左右两侧,转筒9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蜗轮10,蜗杆6与蜗轮10相互啮合,蜗轮10位于蜗杆6的背面,转筒9的内侧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1,螺纹杆1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活动板12,活动板1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滚轮13,支撑滚轮13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支撑滚轮13均匀分布在活动板12的底部,电机7的输出端与蜗杆6的左侧固定连接,支撑滚轮13的宽度小于通孔3的宽度,通过电机7可以驱动蜗杆6在两个第一轴承5之间旋转,蜗杆6
再带动蜗轮10横向旋转,蜗轮10带动转筒9在第二轴承8内旋转,转筒9旋转过程中,其内部的螺纹杆11受到螺纹推力向下移动,从而带动下方的活动板12下移,活动板12再带动下方的四个支撑滚轮13向下移动,直至支撑滚轮13从支撑箱2底部的通孔3移出并将整个反应炉本体1撑起,此时即可通过推动反应炉本体1来实现整个装置的移动,达到了方便移动的目的,反应炉本体1的右侧开设有凹槽14,凹槽14内腔的顶壁和底壁均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两个的第三轴承15,上下两个第三轴承15之间固定安装有转杆16,转杆16的外侧固定安装有U形拉杆17,U形拉杆17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防护套18,支撑箱2为内部空心且顶面缺失的长方体,支撑垫4为橡胶垫,防护套18为海绵套,通过反应炉本体1右侧的凹槽14的设置,可以拉动其内部的U形拉杆17使转杆16绕第三轴承15转动,使得U形拉杆17从凹槽14内伸出,方便拉动U形拉杆17来移动反应炉本体1,并通过防护套18的设置,对使用者的手部进行保护,不需要使用时将U形拉杆17放回凹槽14内即可,可以防止U形拉杆17增加反应炉本体1占用的空间,而通过电机7反转来使支撑滚轮13收回支撑箱2内,利用支撑垫4可以对反应炉本体1进行稳定支撑,使放置更加稳定。
[0023]综上所述,该红外硫分析仪反应吸收装置,通过电机7可以驱动蜗杆6在两个第一轴承5之间旋转,蜗杆6再带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红外硫分析仪反应吸收装置,包括反应炉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炉本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箱(2),所述支撑箱(2)的底部开设有通孔(3),所述支撑箱(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垫(4),所述支撑箱(2)内腔的左右两侧壁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5),所述第一轴承(5)之间固定连接有蜗杆(6),所述支撑箱(2)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电机(7),所述反应炉本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8),所述第二轴承(8)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转筒(9),所述转筒(9)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蜗轮(10),所述转筒(9)的内侧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1),所述螺纹杆(1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活动板(12),所述活动板(1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滚轮(13),所述反应炉本体(1)的右侧开设有凹槽(14),所述凹槽(14)内腔的顶壁和底壁均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两个的第三轴承(15),上下两个所述第三轴承(15)之间固定安装有转杆(16),所述转杆(16)的外侧固定安装有U...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苑电子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