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沉管隧道管节接头处无缝伸缩材料应力应变测试装置
[0001]本技术都属于材料的检测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沉管隧道管节接头处无缝伸缩材料应力应变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全长55km。大桥沉管隧道是我国建设的第一座外海沉管隧道,也是全球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全球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是大桥建设中技术最复杂、建设难度最大的部分。该工程具有体型大、管节多、构造复杂、精度要求高等特点。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长约5664m,由33个巨型沉管管节组成,宽37.95m,高11.4m,埋置水下深度约40米。沉管隧道为埋深、大回於节段式沉管,由33个管节、219个节段组成,压舱混凝土和调平层混凝土在管节接头处断开,在节段接头处设接缝。
[0003]根据前期检测,在有竖向加载时管节会产生沉降。通过初步计算统计,管节接头会产生3cm的伸缩量及0.5~1cm的差异沉降,节段接头会产生2~3cm的伸缩量。沉管隧道管段、管节错位持续变形对沥青路面的适应变形能力及抗裂性提出了极高要求。r/>[0004]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管隧道管节接头处无缝伸缩材料应力应变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热壳体(1),所述隔热壳体(1)内设置有第一试件装载车(2)和第二试件装载车(3),所述第一试件装载车(2)和第二试件装载车(3)沿各自的行走方向正对设置,所述第一试件装载车(2)和第二试件装载车(3)相互靠近的一端设置有间距,所述第一试件装载车(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施压装置(4),所述第二试件装载车(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施压装置(5);所述第一试件装载车(2)和第二试件装载车(3)上用于装载试件,所述第一试件装载车(2)和第二试件装载车(3)之间的间距处用于形成无缝伸缩材料(7);所述隔热壳体(1)内还设置有竖向载荷施加装置(6)、测距传感器(8)和拉力传感器(9),所述竖向载荷施加装置(6)用于模拟车辆荷载,所述测距传感器(8)设置在无缝伸缩材料(7)的正上方,所述拉力传感器(9)设置在无缝伸缩材料(7)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管隧道管节接头处无缝伸缩材料应力应变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壳体(1)内的顶部固定有轨道(10),所述竖向载荷施加装置(6)包括伸缩装置(61)和滚轮(62),所述滚轮(62)安装在所述伸缩装置(61)的伸缩端,所述伸缩装置(61)远离伸缩端的一端安装在所述轨道(10)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管隧道管节接头处无缝伸缩材料应力应变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施压装置(4)固定在所述隔热壳体(1)一侧内壁,所述第一施压装置(4)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试件装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沙爱民,王啟铜,蒋玮,宋神友,杨阳,陈越,金文良,单金焕,席俊杰,侯玉凯,夏丰勇,许晴爽,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