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冲裁接刀口处披锋结构改进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8103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冲裁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防冲裁接刀口处披锋结构改进,包括材料本体,所述材料本体的下方设有下模具,所述材料本体的内部开设有位于下模具后方的初次冲裁口,所述材料本体的内部开设有位于初次冲裁口右侧的二次冲裁口,所述初次冲裁口和二次冲裁口的内部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曲线槽,曲线槽所采用的尺寸比传统尺寸大一点五倍,从而使得第一冲裁冲头在对材料本体进行初步冲裁时,内口外表面的曲线部分其毛刺程度将会降低,并且光亮带程度较小,当该光亮带部位受第二冲裁冲头进行二次冲裁时,该处所形成的毛刺程度也较低,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质量,因此增加了该改进结构的实用性。增加了该改进结构的实用性。增加了该改进结构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冲裁接刀口处披锋结构改进


[0001]本技术属于冲裁设备
,具体是防冲裁接刀口处披锋结构改进。

技术介绍

[0002]裁是利用冲模使部分材料或工序件与另一部分材料、工件或废料分离的一种冲压工序,冲裁是剪切、落料、冲孔、冲缺、冲槽、剖切、凿切、切边、切舌、切开和整修等分离工序的总称。
[0003]目前,操作人员在利用冲裁结构来对材料进行二次冲裁加工时,倘若该两部分冲裁冲头具有弯曲的外形,当第一个冲裁冲头在对材料进行加工处理时,将会导致材料留下曲线和直线的槽口,而曲线槽口位置会形成比较高的披锋,这是因为第一次冲裁时,接刀口弯曲处的材料受挤压的程度比直线部分大,冲裁后在接刀口处形成了比较大的光亮带,当第二次冲裁时,与接刀口相接的直线冲裁轮廓,第一次的光亮带部位受第二个冲裁冲头单向挤压,材料向弱的一向转移,从而加重了毛刺程度,进而影响了产品的生产质量,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防冲裁接刀口处披锋结构改进,具有降低毛刺和提高生产质量的优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防冲裁接刀口处披锋结构改进,包括材料本体,所述材料本体的下方设有下模具,所述材料本体的内部开设有位于下模具后方的初次冲裁口,所述初次冲裁口是由第一冲裁冲头先前进行冲裁所形成的,所述材料本体的内部开设有位于初次冲裁口右侧的二次冲裁口,所述初次冲裁口和二次冲裁口的内部相通,所述材料本体的内部开设有位于下模具正上方的内口,所述下模具的内部开设有直线槽口,所述下模具的内部开设有位于直线槽口右侧的曲线槽,所述曲线槽内部的尺寸为现有技术尺寸的一点五倍,从而降低了第一冲裁冲头冲裁时对材料本体所形成的毛刺,同时也降低了第二冲裁冲头进行二次冲裁时所产生的毛刺,从而提高了产品加工的生产质量,所述下模具的内部开设有位于直线槽口左侧的侧槽口,所述曲线槽和侧槽口的内部均与直线槽口的内部相通。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材料本体的上方设有第一冲裁冲头,所述第一冲裁冲头位于内口的正上方,所述第一冲裁冲头的底端穿过内口并延伸至曲线槽、直线槽口和侧槽口的内部,所述第一冲裁冲头底端外表面的尺寸与内口内部的尺寸相同,所述第一冲裁冲头和第二冲裁冲头均由现有驱动设备来带动其进行升降运动。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材料本体的上方设有第二冲裁冲头,所述第二冲裁冲头位于二次冲裁口的正上方,所述第二冲裁冲头的底端穿过二次冲裁口并延伸至二次冲裁口的下方,所述第二冲裁冲头底端外表面的尺寸与二次冲裁口内壁的尺寸相同。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冲裁冲头底端的正下方设有第二冲裁件,所述第二冲裁件外形的尺寸与第二冲裁冲头底端的尺寸相同,由于第二冲裁冲头的向下活动将会对材料本体进行二次冲裁处理,此时材料本体的内部将会形成二次冲裁口,并且所形成的第二冲裁件将会位于第二冲裁冲头底端的下方。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曲线槽、直线槽口和侧槽口的内部之间活动套接有第一冲裁件,所述第一冲裁件位于第一冲裁冲头底端的正下方,所述第一冲裁件的外形尺寸与第一冲裁冲头底端的尺寸相同,当第一冲裁冲头向下活动将会对材料本体进行初步的冲裁处理,此时材料本体的内部将会形成内口,并且所形成的第一冲裁件将会落入至曲线槽、直线槽口和侧槽口的内部。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冲裁冲头底端的外表面与第二冲裁冲头底端的外表面尺寸不同,从而使得第一冲裁冲头和第二冲裁冲头在对下模具进行冲裁之后可以形成尺寸不同的零部件。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1、本技术通过设置曲线槽,曲线槽所采用的尺寸比传统尺寸大一点五倍,从而使得第一冲裁冲头在对材料本体进行初步冲裁时,内口外表面的曲线部分其毛刺程度将会降低,并且光亮带程度较小,当该光亮带部位受第二冲裁冲头进行二次冲裁时,该处所形成的毛刺程度也较低,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质量,因此增加了该改进结构的实用性。
[0013]2、本技术通过设置曲线槽,由于该改进方式只是针对于曲线槽的尺寸进行调整,而并非对整个冲裁装置进行改变,从而有效的降低了两次冲裁过程中的毛刺,且改进部位结构简单,方便企业进行调整,控制了企业的资金投入,因此进一步的增加了该改进结构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初次冲裁口和内口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初次冲裁口和内口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下模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下模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技术曲线槽、直线槽口和侧槽口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7为本技术材料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8为本技术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材料本体;2、下模具;3、初次冲裁口;4、二次冲裁口;5、内口;6、第一冲裁冲头;7、第二冲裁冲头;8、曲线槽;9、直线槽口;10、第二冲裁件;11、第一冲裁件;12、侧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如图1至图8所示,本技术提供防冲裁接刀口处披锋结构改进,包括材料本体1,材料本体1的下方设有下模具2,材料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位于下模具2后方的初次冲裁口3,初次冲裁口3是由第一冲裁冲头6先前进行冲裁所形成的,材料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位于初次冲裁口3右侧的二次冲裁口4,初次冲裁口3和二次冲裁口4的内部相通,材料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位于下模具2正上方的内口5,下模具2的内部开设有直线槽口9,下模具2的内部开设有位于直线槽口9右侧的曲线槽8,曲线槽8内部的尺寸为现有技术尺寸的一点五倍,从而降低了第一冲裁冲头6冲裁时对材料本体1所形成的毛刺,同时也降低了第二冲裁冲头7进行二次冲裁时所产生的毛刺,从而提高了产品加工的生产质量,下模具2的内部开设有位于直线槽口9左侧的侧槽口12,曲线槽8和侧槽口12的内部均与直线槽口9的内部相通。
[0025]其中,材料本体1的上方设有第一冲裁冲头6,第一冲裁冲头6位于内口5的正上方,第一冲裁冲头6的底端穿过内口5并延伸至曲线槽8、直线槽口9和侧槽口12的内部,第一冲裁冲头6底端外表面的尺寸与内口5内部的尺寸相同,第一冲裁冲头6和第二冲裁冲头7均由现有驱动设备来带动其进行升降运动。
[0026]其中,材料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防冲裁接刀口处披锋结构改进,包括材料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本体(1)的下方设有下模具(2),所述材料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位于下模具(2)后方的初次冲裁口(3),所述材料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位于初次冲裁口(3)右侧的二次冲裁口(4),所述初次冲裁口(3)和二次冲裁口(4)的内部相通,所述材料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位于下模具(2)正上方的内口(5),所述下模具(2)的内部开设有直线槽口(9),所述下模具(2)的内部开设有位于直线槽口(9)右侧的曲线槽(8),所述下模具(2)的内部开设有位于直线槽口(9)左侧的侧槽口(12),所述曲线槽(8)和侧槽口(12)的内部均与直线槽口(9)的内部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冲裁接刀口处披锋结构改进,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本体(1)的上方设有第一冲裁冲头(6),所述第一冲裁冲头(6)位于内口(5)的正上方,所述第一冲裁冲头(6)的底端穿过内口(5)并延伸至曲线槽(8)、直线槽口(9)和侧槽口(12)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勤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数码模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