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流程板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7959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流程板式换热器,包括:前夹紧板、后夹紧板、换热板片和导流管,前夹紧板上对应设置有介质出/入口,换热板片压紧设置于前/后夹紧板之间,形成两个上部角孔流道和两个下部角孔流道,上部角孔流道和下部角孔流道内错位且间隔设置有阻流板,导流管为两个,分别同时插入两个上部角孔流道或两个下部角孔流道内,且导流管的出口端位于上部角孔流道或下部角孔流道的最后一段内,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可分别由前夹紧板上的介质入口进入并经多次折向后由前夹紧板上的对应介质出口流出。该多流程板式换热器,结构合理,可实现多流程换热,且介质出入口均设置在前夹紧板上,占地面积小,经济性高,更便于后期维护和清洗。洗。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流程板式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特别提供了一种多流程板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板式换热器由一组金属波纹板片、密封垫和一幅框架组成。板片之间形成流道并由密封垫密封,冷热流体在密封垫的引导下分别交替地流过各自的流道并通过板片传递能量,换热效率高、结构紧凑、占地小。板式换热器在选型设计时经常会遇到换热很深,热长度要求很大的工况,这时候通常选用瘦高尺寸型号的板片,但当瘦高尺寸的型号也难以满足换热要求时,通常通过增加波纹板片来增加换热面积,进而达到要求,但这种方法投资成本高,且过大的面积会导致流速低、易结垢,现有技术中还有另外一种方式,如图1所示,采用多流程结构来增强换热,可以大大减小换热面积,保证价格竞争力,且能在合理流速下运行,但该换热结构需要同时在前后夹紧板上开口,连接管道后,不便于拆开清洗板片,增加后期的维护难度。
[0003]因此,如何对现有的多流程板式换热器进行结构上的改进,使其开口均位于前夹紧板上的同时,还能实现多流程换热,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流程板式换热器,以解决现有多流程板式换热器虽然占地面积小,但是因前后夹紧板均连接管道而不便于拆开维护和清洗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流程板式换热器,用于实现第一介质与第二介质的换热,包括:前夹紧板、后夹紧板、换热板片和导流管,其中,所述前夹紧板上对应设置有第一介质出/入口和第二介质出/入口,所述换热板片压紧设置于所述前夹紧板和后夹紧板之间,形成两个上部角孔流道和两个下部角孔流道,所述上部角孔流道和下部角孔流道内错位且间隔设置有阻流板,用于将所述上部角孔流道和下部角孔流道对应间隔为多段,所述导流管为两个,分别同时由所述前夹紧板上部的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或同时由所述前夹紧板下部的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对应插入两个上部角孔流道或两个下部角孔流道内,且所述导流管的出口端位于所述上部角孔流道或下部角孔流道的最后一段内,所述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可分别由前夹紧板上的介质入口进入并经多次折向后由前夹紧板上的对应介质出口流出。
[0006]优选,所述导流管包括与所述前夹紧板的外壁固定连接的法兰盘和与所述法兰盘固定连接的管体。
[0007]进一步优选,所述管体的截面积为换热板片上角孔截面积的1/3~2/3。
[0008]进一步优选,所述管体的截面积为换热板片上角孔截面积的1/2。
[0009]进一步优选,所述前夹紧板上的第一介质入口与第一介质出口单边设置,所述前夹紧板上的第二介质入口与第二介质出口单边设置。
[0010]本技术提供的多流程板式换热器,将上部角孔流道和下部角孔流道均分隔为多段,且同时在两个上部角孔流道内或两个下部角孔流道内埋设导流管,可以使介质走多流程进行逆向换热,并从前夹紧板的介质出口流出。
[0011]本技术提供的多流程板式换热器,结构合理,可实现多流程换热,占地面积小,经济性高,同时,可保证四个管道接口(第一介质出/入口和第二介质出/入口)均设置于前夹紧板上,便于后期维护和清洗。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3]图1为传统多流程换热器的介质流动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多流程板式换热器的介质流动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多流程板式换热器的局部切面图;
[0016]图4为导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方案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解释,但并不局限本技术。
[0018]如图2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流程板式换热器,用于实现第一介质与第二介质的换热,包括:前夹紧板1、后夹紧板2、换热板片3和导流管4,其中,所述前夹紧板1上对应设置有第一介质出/入口和第二介质出/入口,所述换热板片3压紧设置于所述前夹紧板1和后夹紧板2之间,形成两个上部角孔流道5和两个下部角孔流道6,所述上部角孔流道5和下部角孔流道6内错位且间隔设置有阻流板7,用于将所述上部角孔流道5和下部角孔流道6对应间隔为多段,其中,阻流板的个数和间距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置,所述导流管4为两个,分别同时由所述前夹紧板1上部的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或同时由所述前夹紧板1下部的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对应插入两个上部角孔流道5或两个下部角孔流道6内,且所述导流管4的出口端位于所述上部角孔流道5或下部角孔流道6的最后一段内,所述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可分别由前夹紧板1上的介质入口进入并经多次折向后由前夹紧板1上的对应介质出口流出。
[0019]该多流程板式换热器,通过将上部角孔流道和下部角孔流道均分隔为多段,且同时在两个上部角孔流道内或两个下部角孔流道内埋设导流管,可以使介质走多流程进行逆向换热,并从前夹紧板的介质出口流出,便于后期维护和清洗。
[0020]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如图4所示,所述导流管4包括与所述前夹紧板1的外壁固定连接的法兰盘41和与所述法兰盘41固定连接的管体42。
[0021]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管体42的截面积为换热板片3上角孔截面积的1/3~2/3,更优选,所述管体42的截面积为换热板片3上角孔截面积的1/2。
[0022]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前夹紧板1上的第一介质入口与第一介质出口单边设置,所述前夹紧板1上的第二介质入口与第二介质出口单边设置。
[0023]实施例1
[0024]多流程板式换热器,结构如图3所示,介质走三个流程,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分别
为热介质和冷介质,前夹紧板的上部设置热侧入口和冷侧出口,下部设置热侧出口和冷侧入口,热侧入口和冷侧出口对应的上部角孔流道内均埋设导流管,且导流管的出口端位于上部角孔流道的最后一段内,图2为该结构中介质的流向图,结合图3,热介质由插入热侧入口内的导热管引流至热侧的上部角孔流道的最后一段,之后,经换热板片的相应流道弯折回流并从前夹紧板下部的热侧出口流出,同理,冷侧介质经前夹紧板下部的冷侧入口进入换热器,经过回折后经冷侧出口内的导流管引流至换热器外。
[0025]上述实施例中,将所述前夹紧板上部的两个接口分别作为热介质入口(热侧入口)和冷介质出口(冷侧出口),下部的两个接口分别作为热介质出口(热侧出口)和冷介质入口(冷侧入口),反之,还可以将所述前夹紧板上部的两个接口分别作为热介质出口(热侧出口)和冷介质入口(冷侧入口),下部的两个接口分别作为热介质入口(热侧入口)和冷介质出口(冷侧出口)。
[0026]上述实施例中,导流管同时埋设于上部角孔流道内,反之,导流管还可以同时埋设于下部角孔流道内。
[0027]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流程板式换热器,用于实现第一介质与第二介质的换热,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夹紧板(1)、后夹紧板(2)、换热板片(3)和导流管(4),其中,所述前夹紧板(1)上对应设置有第一介质出/入口和第二介质出/入口,所述换热板片(3)压紧设置于所述前夹紧板(1)和后夹紧板(2)之间,形成两个上部角孔流道(5)和两个下部角孔流道(6),所述上部角孔流道(5)和下部角孔流道(6)内错位且间隔设置有阻流板(7),用于将所述上部角孔流道(5)和下部角孔流道(6)对应间隔为多段,所述导流管(4)为两个,分别同时由所述前夹紧板(1)上部的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或同时由所述前夹紧板(1)下部的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对应插入两个上部角孔流道(5)或两个下部角孔流道(6)内,且所述导流管(4)的出口端位于所述上部角孔流道(5)或下部角孔流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枫陈亮良祁非白王晨燕武增平
申请(专利权)人:睿能太宇沈阳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