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近红外二区荧光小分子的制备方法,涉及荧光探针检测技术及荧光成像技术等领域。
技术背景
[0002]荧光显微成像技术是当前光学成像技术中最为广泛使用的技术之一,同为荧光成像的近红外荧光活体成像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也越来越受关注。传统的荧光成像主要集中在近红外一区(NIR
‑
I),荧光发射波长范围650—950nm,波长较短(<1000nm),光子穿透深度较差,成为活体生物医学荧光成像应用的主要障碍。与可见光和NIR
‑
I光相比,波长处在1000— 1700nm,即近红外二区(NIR
‑
II)荧光成像,光可以穿透更深的生物组织,在这个波长窗口的散射光更少。由于NIR
‑
II光具有生物组织穿透更深(约5—20mm)、背景自发荧光减弱和信噪比提高等优势,NIR
‑
II区域新出现的荧光成像越来越受到关注。NIR
‑
II荧光成像中的探针主要有以下几类: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中间体一M1的合成将N,N
‑
二甲基甲酰胺、1,8
‑
萘内酰亚胺、催化剂一加入带搅拌的反应釜中,搅拌下加热升温至105~125℃,氮气保护下滴加1,3
‑
二溴丙烷,保温反应3~6小时,随后,用乙酸乙酯分次萃取,萃取液用饱和食盐水洗涤并加入Na2SO4干燥水分,减压蒸馏出溶剂得到粗产品一,对粗产品一进行硅胶柱分离,洗脱剂为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混合液,得到中间体一M1;B、中间体二M2的合成将中间体一M1溶解于超干四氢呋喃中,氮气氛中加热45~55℃,随后滴加甲基氯化镁溶液,滴加完毕,升温至60~66℃回流搅拌反应1~3h,将混合料冷却至室温,滴加稀释后的氟硼酸溶液,控制反应速度,反应完毕,过滤干燥,得中间体二M2;C、中间体三M3的合成将5
‑
溴
‑2‑
(3,4
‑
乙烯基双氧噻吩)甲醛加入二甲苯溶液中,回流带水至溶液中水分含量50~200ppm,得到噻吩醛的二甲苯溶液,将(甲酰基亚甲基)三苯基膦加入二甲苯溶液中,回流带水至溶液中水分含量50~200ppm,所得溶液滴加到所述的噻吩醛的二甲苯溶液,回流反应6~10小时;减压蒸发溶剂得到粗产品二,并将粗产品二在硅胶柱上纯化,用石油醚/二氯甲烷混合物作为洗脱剂,得到白色粉末状二氧噻吩中间体三M3;D、中间体四M4的合成向N,N
‑
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催化剂二,搅拌下依次加入4
‑
乙烯基
‑
N,N
‑
二甲基苯胺和中间体三M3,然后将混合溶液加热至105~135℃,并在氮气保护条件下搅拌反应20~30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溶液用水和二氯甲烷萃取,分离各相,并将合并的有机相用Na2SO4干燥,并将溶剂减压蒸发,残余物通过柱色谱法纯化,二氯甲烷为洗脱剂,得到中间体四M4;E、有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惠明,王毅庆,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诺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