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输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7361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螺旋输送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螺旋输送机。该螺旋输送机包括螺旋壳体(10)和位于螺旋壳体(10)内的螺旋叶片(20),螺旋壳体(10)内设置用于支撑螺旋叶片(20)的螺旋管轴(30),螺旋叶片(20)包裹于螺旋管轴(30)之外并可绕着螺旋管轴(30)转动,螺旋管轴(30)的端部设有轴套(40),螺旋叶片(20)焊接在轴套(40)上并随着轴套(40)旋转。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简单的结构改进,使同一种螺旋可同时适用于非粘性物料和粘性物料的输送,与无轴螺旋相比具有更高的传输效率。的传输效率。的传输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螺旋输送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螺旋输送机械
,特别涉及一种螺旋输送机。

技术介绍

[0002]螺旋输送机是一种利用电机带动螺旋回转,推移物料以实现输送目的的机械装置。螺旋输送轴是螺旋输送机的关键部件。根据有无螺旋输送轴,螺旋输送机可分为有轴螺旋输送机和无轴螺旋输送机,前者适用于无粘性的干粉物料和小颗粒物料,例如水泥、粉煤灰、石灰、粮等,而后者适用于粘性的、易缠绕的物料,例如污泥、生物质、垃圾等。有轴螺旋工作强度大不易变形,但是不适合粘性物料的输送。因此粘性物料的输送常采用无轴螺旋,但是无轴螺旋由于缺乏中间轴,所有的受力点都在叶片上,导致叶片耗损严重。现有技术还采用了改进的有轴螺旋结构对粘性物料进行输送。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12746642 A公开的一种泥浆清理装置,其采用多根有轴螺旋叶片以解决现有设备的吸泥设备粘附泥的问题。但上述设备结构相对复杂,设备成本昂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同时适用于粘性物料和非粘性物料输送的螺旋输送机。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螺旋输送机,包括螺旋壳体和位于螺旋壳体内的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壳体内设置用于支撑螺旋叶片的螺旋管轴,螺旋叶片包裹于螺旋管轴之外并可绕着螺旋管轴转动。
[0005]本申请的专利技术构思在于:有轴螺旋不适于输送粘性物料的主要原因在于:由于螺旋叶片与螺旋管轴固定连接,两者以相同角速度转动,粘性物料容易裹住有轴螺旋形成柱状从而使物料不再向前传送。本申请的专利技术构思是将有轴螺旋的螺旋叶片与螺旋管轴分离,不对两者实施焊接,螺旋管轴固定不动而螺旋叶片转动,从而对包裹于螺旋管轴外部的粘性物料产生持续不断的扭力,保证粘性物料能持续不断向前推进。
[0006]需要指出的是,单纯的无轴螺旋由于中间没有螺旋管轴容易使物料在螺旋叶片的中轴线位置发生滞留,本申请用螺旋管轴填充了该空间,滞留区不再存在,有利于粘性物料的推进。另一方面,由于有螺旋管轴的支撑,避免了类似无轴螺旋发生远端下垂或被位于螺旋叶片底部的物料上顶的情形,有利于减少螺旋叶片的摩擦损耗和提高物料传送的效率。
[0007]显而易见的,该结构同样适应非粘性物料的传输。
[0008]作为改进,所述螺旋管轴的两个端部分别固定于螺旋壳体的两个端部使螺旋管轴与螺旋壳体处于同轴位置。
[0009]作为改进,所述螺旋叶片的内侧距离螺旋管轴的外表面5

10 mm。
[0010]作为改进,所述螺旋叶片的一端和传动机构固定连接。
[0011]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旋叶片的宽度与螺旋管轴的直径之比为0.8

1.5。螺旋叶
片的宽度是指螺旋叶片外直径与内直径之差的一半。
[0012]作为改进,所述螺旋管轴的端部设有轴套,螺旋叶片焊接在轴套上并随着轴套旋转。现有技术中,无轴螺旋的螺旋叶片常采用螺栓固定的方式与驱动机构连接,而本方案用驱动机构连接轴套、螺旋叶片焊接在轴套上的方式,使驱动机构对螺旋叶片产生直接作用的范围增大,有利于提高螺旋叶片扭力的传送效果。
[0013]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轴套的数量为2个并分别位于螺旋管轴的两个端部,螺旋叶片的两端分别焊接在2个轴套上。
[0014]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旋叶片与轴套焊接的长度大于螺旋叶片的一倍螺距,保证螺旋叶片具有稳定的旋转驱动力。
[0015]作为改进,所述轴套与螺旋管轴之间设有轴承。
[0016]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轴承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用于避免物料对轴承的影响。
[0017]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通过简单的结构改进,使同一种螺旋可同时适用于非粘性物料和粘性物料的输送,与无轴螺旋相比具有更高的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剖视图。
[0019]图中:10、螺旋壳体;20、螺旋叶片;30、螺旋管轴;40、轴套;50、轴承;60、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实施例1如图1所示,该螺旋输送机实际是对有轴螺旋的改进,使其可适应于粘性物料的传输,其包括螺旋壳体10、位于螺旋壳体10内的螺旋叶片20和螺旋管轴30,螺旋管轴30的两个端部分别固定于螺旋壳体10的两个端部使螺旋管轴30与螺旋壳体10处于同轴位置。螺旋叶片20包裹于螺旋管轴30之外,但不直接对螺旋叶片20和螺旋管轴30进行焊接,使螺旋管轴30为螺旋叶片20提供支撑的同时,不随螺旋叶片20发生转动。螺旋叶片20的一端和传动机构固定连接使螺旋叶片20可绕着螺旋管轴30转动。
[0021]如前所述,该方案实际是对有轴螺旋的改进,螺旋叶片20和螺旋管轴30的尺寸比例参照有轴螺旋。螺旋叶片20的宽度与螺旋管轴30的直径之比控制在0.8

1.5。螺旋叶片20的内侧距离螺旋管轴30的外表面5

10 mm,该间隙不宜过大。
[0022]螺旋管轴30的端部设有轴套40,轴套40位于螺旋壳体10的进料端,轴套40与传动机构连接,螺旋叶片20焊接在轴套40上并随着轴套40旋转。轴套40与螺旋管轴30之间设有轴承50,轴承50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圈60。
[0023]实施例2如图2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1)轴套40的数量为2个并分别位于螺旋管轴30的两个端部,螺旋叶片20的两端分别焊接在2个轴套40上。
[0024](2)螺旋叶片20与轴套40焊接的长度大于螺旋叶片20的一倍螺距。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螺旋输送机,包括螺旋壳体(10)和位于螺旋壳体(10)内的螺旋叶片(20),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壳体(10)内设置用于支撑螺旋叶片(20)的螺旋管轴(30),螺旋叶片(20)包裹于螺旋管轴(30)之外并可绕着螺旋管轴(30)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管轴(30)的两个端部分别固定于螺旋壳体(10)的两个端部使螺旋管轴(30)与螺旋壳体(10)处于同轴位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叶片(20)的内侧距离螺旋管轴(30)的外表面5

10 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叶片(20)的一端和传动机构固定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叶片(20)的宽度与螺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富志田汪洋胡艳军吴剑勇马鑫雨俞搏伟郭泓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宜可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