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段抽尘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7063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段抽尘机构,具有床身;床身内设有连接方管,连接方管的两端对称设有多个分隔方管,并形成多个积尘槽,连接方管上设有多个吸尘口,床身内设有中间方管,中间方管将床身分隔成第一积尘区和第二积尘区,中间方管的一端延伸至床身的外壁并形成出尘口,第一积尘区内的任一连接方管的一端延伸至床身的外壁上并形成出尘口,床身的外壁上设有抽尘组件,抽尘组件包括抽尘箱、驱动气缸、电磁阀以及滑槽板,抽尘箱的一侧设有抽尘口,抽尘箱的另一侧设有出尘槽口,出尘槽口上固定有抽尘接头,滑槽板上设有控制槽口,滑槽板通过驱动气缸驱动滑动后与出尘槽口的配合进行分段抽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高效的实现分段抽尘,方便快捷。便快捷。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段抽尘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分段抽尘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激光切割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厨卫设备、汽车配件、电梯等领域。由于激光切割会产生烟尘与金属粉末,为响应环保政策,保障操作人员的健康,很多领域对环保的重视程度及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常见的抽尘方式多为从机床尾部抽尘,由于抽尘路径长,该方式在6米及以上幅面机床上的应用效果较不理想,尤其是机床前端远离抽尘口,会出现抽不干净的现象,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巧妙,且实用便捷的分段抽尘机构。
[0004]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具有机床的床身;所述床身内设有沿床身的延伸方向设置的连接方管,连接方管的两端与床身的两端固定连接,连接方管的两端对称设有多个分隔方管,各个分隔方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床身的侧壁和连接方管上、且均与连接方管连通,并形成多个积尘槽,连接方管上设有多个与各个积尘槽对应的吸尘口,所述床身内还设有中间方管,中间方管将床身分隔成第一积尘区和第二积尘区,中间方管将连接方管分隔成两段,中间方管与连接方管上位于第二积尘区内的一段连通,中间方管的一端固定在床身的内上,中间方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床身的外壁,并形成第二积尘区的出尘口,第一积尘区内与第二积尘区的出尘口位于同一侧的任一连接方管的一端也延伸至床身的外壁上,并形成第一积尘区的出尘口,所述床身的外壁上设有用于抽取第一积尘区和第二积尘区内的尘屑的抽尘组件,所述抽尘组件包括固定在床身外壁上的抽尘箱、固定在抽尘箱上的驱动气缸、用于控制驱动气缸的电磁阀以及固定在驱动气缸的伸缩端的滑槽板,所述抽尘箱的一侧设有与各个出尘口对应且连通的抽尘口,抽尘箱的另一侧设有出尘槽口,出尘槽口上固定有抽尘接头,抽尘接头上配设有离心抽风机,滑槽板与出尘槽口位于抽尘箱的同一侧,滑槽板的滑动方向与抽尘箱的延伸方向相同,滑槽板上设有控制槽口,滑槽板通过驱动气缸驱动滑动后与出尘槽口的配合进行分段抽尘。
[0005]上述抽尘箱上固定设有“U”形定位边框,定位边框的一边与抽尘箱固定后形成可供滑槽板卡入的卡槽,卡槽的延伸方向与滑槽板的延伸方向相同,滑槽板经驱动气缸驱动后滑动设置在卡槽内。
[0006]上述抽尘箱上固定设有安装罩壳,安装罩壳固定在定位边框上,并且将出尘槽口全覆盖,抽尘接头固定在安装罩壳上,且与安装罩壳连通。
[0007]上述抽尘箱上还设有用于驱动气缸和电磁阀防护的气缸罩,气缸罩固定在抽尘箱上,且与安装罩壳相邻设置。
[0008]上述中间方管上固定设有用于将第一积尘区和第二积尘区隔离的抽尘隔板,抽尘隔板固定在中间方管上,且抽尘隔板的上端与床身的上端齐平,连接方管的两段上均设有
连接隔板,各个连接隔板的一端固定在抽尘隔板上,各个连接隔板的另一端与床身固定连接。
[0009]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技术通过在床身上通过连接方管和分隔方管进行分隔,并通过中间方管形成第一积尘区和第二积尘区,在床身的外壁上设置抽尘组件,通过电磁阀控制驱动气缸带动滑槽板滑动,滑槽板上的控制槽口与抽尘箱上的出尘槽口在滑槽板的滑动下进行分段控制,并在第一积尘区内形成“T”型的抽尘通道,在第二积尘区内形成“L”型的抽尘通道,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抽尘路径过长而造成的抽尘不完全的问题,能够快速且高效的实现分段抽尘,高效实用。
[0010](2)本技术通过在抽尘箱上设置“U”形的定位边框,通过定位边框与抽尘箱的连接形成卡槽,对滑槽板的滑动路径和滑动方向进行了限制,也保证了滑动时的稳定性,便捷实用。
[0011](3)本技术通过在抽尘箱上设置安装罩壳,将安装罩壳设置在定位边框上,能够全面的对出尘槽口进行覆盖,保证了在抽尘的过程中发生漏气或者走气,同时也能避免杂质或杂物进入抽尘箱,安全高效。
[0012](4)本技术通过在抽尘箱上设置气缸罩,能够有效的保证了驱动气缸和电磁阀的安全和洁净,对驱动气缸和电磁阀起到了整体的防护作用,安全实用。
[0013](5)本技术通过在中间方管上设置抽尘隔板和连接隔板,有效的进行分段区域的分隔,也避免在抽尘的过程中会有扬起的尘屑再进入其他区域内,避免了抽尘不完全的现象,高效实用。
附图说明
[0014]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15]图1为本技术中分段抽尘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中床身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中抽尘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中抽尘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中抽尘箱与气缸罩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中床身的内部抽尘时气体流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见图1至图6,本技术具有机床的床身1;所述床身1内设有沿床身1的延伸方向设置的连接方管2,连接方管2的两端与床身1的两端固定连接,连接方管2的两端对称设有多个分隔方管3,各个分隔方管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床身1的侧壁和连接方管2上、且均与连接方管2连通,并形成多个积尘槽5,连接方管2上设有多个与各个积尘槽5对应的吸尘口,各个吸尘口均设有挡板6,挡板6上均设有抽尘风道61,所述床身1内还设有中间方管4,中间方管4将床身1分隔成第一积尘区和第二积尘区,中间方管4将连接方管2分隔成两段,中间方管4与连接方管2上位于第二积尘区内的一段连通,中间方管4的一端固定在床身1的内上,中间方管4的另一端延伸至床身1的外壁,并形成第二积尘区的出尘口11,第一积尘区内与
第二积尘区的出尘口11位于同一侧的任一连接方管2的一端也延伸至床身1的外壁上,并形成第一积尘区的出尘口11,所述床身1的外壁上设有用于抽取第一积尘区和第二积尘区内的尘屑的抽尘组件7,所述抽尘组件7包括固定在床身1外壁上的抽尘箱71、固定在抽尘箱71上的驱动气缸73、用于控制驱动气缸73的电磁阀72以及固定在驱动气缸73的伸缩端的滑槽板74,所述抽尘箱71的一侧设有与各个出尘口11对应且连通的抽尘口711,抽尘箱71的另一侧设有出尘槽口712,出尘槽口712上固定有抽尘接头77,抽尘接头77上配设有离心抽风机,滑槽板74与出尘槽口712位于抽尘箱71的同一侧,滑槽板74的滑动方向与抽尘箱71的延伸方向相同,滑槽板74上设有控制槽口741,滑槽板74通过驱动气缸73驱动滑动后与出尘槽口712的配合进行分段抽尘;
[0022]所述抽尘箱71上固定设有“U”形定位边框75,定位边框75的一边与抽尘箱71固定后形成可供滑槽板74卡入的卡槽,卡槽的延伸方向与滑槽板74的延伸方向相同,滑槽板74经驱动气缸73驱动后滑动设置在卡槽内;
[0023]所述抽尘箱71上固定设有安装罩壳76,安装罩壳76固定在定位边框75上,并且将出尘槽口712全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段抽尘机构,具有机床的床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身(1)内设有沿床身(1)的延伸方向设置的连接方管(2),连接方管(2)的两端与床身(1)的两端固定连接,连接方管(2)的两端对称设有多个分隔方管(3),各个分隔方管(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床身(1)的侧壁和连接方管(2)上、且均与连接方管(2)连通,并形成多个积尘槽(5),连接方管(2)上设有多个与各个积尘槽(5)对应的吸尘口,所述床身(1)内还设有中间方管(4),中间方管(4)将床身(1)分隔成第一积尘区和第二积尘区,中间方管(4)将连接方管(2)分隔成两段,中间方管(4)与连接方管(2)上位于第二积尘区内的一段连通,中间方管(4)的一端固定在床身(1)的内上,中间方管(4)的另一端延伸至床身(1)的外壁,并形成第二积尘区的出尘口(11),第一积尘区内与第二积尘区的出尘口(11)位于同一侧的任一连接方管(2)的一端也延伸至床身(1)的外壁上,并形成第一积尘区的出尘口(11),所述床身(1)的外壁上设有用于抽取第一积尘区和第二积尘区内的尘屑的抽尘组件(7),所述抽尘组件(7)包括固定在床身(1)外壁上的抽尘箱(71)、固定在抽尘箱(71)上的驱动气缸(73)、用于控制驱动气缸(73)的电磁阀(72)以及固定在驱动气缸(73)的伸缩端的滑槽板(74),所述抽尘箱(71)的一侧设有与各个出尘口(11)对应且连通的抽尘口(711),抽尘箱(71)的另一侧设有出尘槽口(712),出尘槽口(712)上固定有抽尘接头(77),抽尘接头(77)上配设有离心抽风机,滑槽板(7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军河陈继良彭文斌王菁菁顾晓军季和平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庆源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