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牡丹籽剥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6836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牡丹籽剥壳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牡丹籽剥壳装置,包括壳体、触发机构和调节机构,所述壳体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所述触发机构,所述触发机构用于控制电路的接通,所述壳体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所述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整牡丹籽的碰撞角度,壳体的外侧固定连接有QMJ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牡丹籽剥壳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牡丹籽剥壳
,具体为一种牡丹籽剥壳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牡丹籽剥壳是将成熟的牡丹籽脱去外壳,牡丹籽可制作牡丹籽油,牡丹籽油又称牡丹油,是由牡丹籽提取的木本坚果植物油,以牡丹籽仁为原料,经压榨、毛油过滤、脱色、脱臭、脱蜡、精密过滤等工艺制成,牡丹籽剥壳过程中需要用到牡丹籽剥壳装置,现有的牡丹籽剥壳装置通过电机带动剥壳装置内甩盘的转动,使得剥壳叶片随之转动,会造成牡丹籽出现破损的现象。
[0003]现有的剥壳叶片多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甩盘上,叶片与甩盘的角度是固定的,剥壳装置在使用时,牡丹籽会与甩盘上的叶片发生撞击,进而完成剥壳,由于不同批次的牡丹籽的颗粒大小是不均匀的,较大的牡丹籽和较小的牡丹籽与叶片发生撞击时所承受的作用力是不一样的,较大颗粒的牡丹籽会出现破损的现象,较小颗粒的牡丹籽会出现剥壳不成分的现象,降低了牡丹籽生产的整仁率,降低了牡丹籽生产的产品质量。
[0004]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牡丹籽剥壳装置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避免较大的牡丹籽和较小的牡丹籽与叶片发生撞击时所承受的作用力不一样,防止较大颗粒的牡丹籽出现破损的现象,避免较小颗粒的牡丹籽出现剥壳不成分的现象,提高了牡丹籽生产的整仁率,提高了牡丹籽生产的产品质量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牡丹籽剥壳装置,包括壳体、触发机构和调节机构,所述壳体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所述触发机构,所述触发机构用于控制电路的接通,所述壳体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所述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整牡丹籽的碰撞角度,壳体的外侧固定连接有QMJ

30MD电机。
[0007]进一步的,所述触发机构包括导电机构和连通机构,所述壳体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所述导电机构,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所述连通机构,所述导电机构包括辊轴和导电杆,所述壳体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所述辊轴,所述辊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所述导电杆,所述导电杆与外接电源串联。
[0008]进一步的,所述连通机构包括固定块、电触点、导电轨和连接杆,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所述固定块,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所述电触点,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所述导电轨,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所述连接杆,所述导电杆与所述连接杆弹性连接,所述导电轨与所述导电杆电性接触。
[0009]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滑动机构、限位机构和移动机构,所述壳体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所述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所述限位机构,所述壳体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所述移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非导磁环、滑槽、叶片和齿牙,所述壳体的内
壁固定连接有所述非导磁环,所述壳体的内壁开设有所述滑槽,所述滑槽的内侧活动连接有所述叶片,所述滑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所述齿牙,所述齿牙均匀的分布在所述滑槽的顶部,所述叶片与所述滑槽弹性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凹槽、电极柱、滑杆、圆孔和限位块,所述叶片的内壁开设有所述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所述电极柱,所述凹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所述滑杆,所述滑杆的内壁开设有所述圆孔,所述滑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所述限位块,所述电极柱与所述导电轨电性连接,所述电极柱对称分布在所述滑槽的内壁。
[0011]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电磁铁和磁块,所述叶片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所述磁块,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所述电磁铁,所述电磁铁与所述磁块的相对面的磁性相同,所述电磁铁与所述电触点电性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内侧填充有电流变体,电流变体的主要成分是石膏、石灰、碳粉和橄榄油,电流变体在施加电场的作用下会由液体变为固体,撤去电场时电流变体会有固体变为液体。
[0013]进一步的,所述滑杆的材质为橡胶材质,所述滑杆与所述凹槽的内壁紧密贴合。
[0014](二)有益效果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牡丹籽剥壳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1、该牡丹籽剥壳装置,通过触发机构内电路的接通,使得调节机发生移动,进而调整了叶片的角度,实现了避免较大的牡丹籽和较小的牡丹籽与叶片43发生撞击时所承受的作用力不一样,防止较大颗粒的牡丹籽出现破损的现象,避免较小颗粒的牡丹籽出现剥壳不成分的现象,提高了牡丹籽生产的整仁率,提高了牡丹籽生产的产品质量。
[0017]2、该牡丹籽剥壳装置,通过导电杆与导电轨的电性接触,使得电极柱会有点电流经过,进而凹槽内会形成电场,基于电流变体的特性,电流变体在施加电场的作用下会由液体变为固体,撤去电场时电流变体会有固体变为液体,实现了材料的循环使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部分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3中B部分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壳体;2、导电机构;3、连通机构;4、滑动机构;5、限位机构;6、移动机构;7、触发机构;8、调节机构;21、辊轴;22、导电杆; 31、固定块;32、电触点;33、导电轨;34、连接杆;41、非导磁环;42、滑槽;43、叶片;44、齿牙;51、凹槽;52、电极柱;53、滑杆;54、圆孔;55、限位块;61、电磁铁;62、磁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实施例一:
[0025]请参阅图1

4,一种牡丹籽剥壳装置,包括壳体1、触发机构7和调节机构8,壳体1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触发机构7,触发机构7包括导电机构2和连通机构3,壳体1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导电机构2,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连通机构3,连通机构3包括固定块31、电触点32、导电轨33和连接杆34,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31,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触点32,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电轨33,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4,导电杆22与连接杆34弹性连接,导电轨33与导电杆22电性接触,导电机构2 包括辊轴21和导电杆22,壳体1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辊轴21,辊轴2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导电杆22,导电杆22与外接电源串联,触发机构7用于控制电路的接通;
[0026]壳体1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调节机构8,调节机构8包括滑动机构4、限位机构5和移动机构6,壳体1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滑动机构4,滑动机构4包括非导磁环41、滑槽42、叶片43和齿牙44,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非导磁环41,壳体1的内壁开设有滑槽42,滑槽42的内侧活动连接有叶片43,滑槽4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齿牙4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牡丹籽剥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触发机构(7)和调节机构(8),所述壳体(1)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所述触发机构(7),所述触发机构(7)用于控制电路的接通,所述壳体(1)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所述调节机构(8),所述调节机构(8)用于调整牡丹籽的碰撞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牡丹籽剥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机构(7)包括导电机构(2)和连通机构(3),所述壳体(1)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所述导电机构(2),所述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所述连通机构(3),所述导电机构(2)包括辊轴(21)和导电杆(22),所述壳体(1)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所述辊轴(21),所述辊轴(2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所述导电杆(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牡丹籽剥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机构(3)包括固定块(31)、电触点(32)、导电轨(33)和连接杆(34),所述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所述固定块(31),所述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所述电触点(32),所述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所述导电轨(33),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所述连接杆(3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牡丹籽剥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8)包括滑动机构(4)、限位机构(5)和移动机构(6),所述壳体(1)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所述滑动机构(4),所述滑动机构(4)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所述限位机构(5),所述壳体(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青云吉顺荣张载云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宏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