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工程不锈钢热室楼板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16827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核工程不锈钢热室楼板施工方法,属于核工程建造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新的施工工艺,将热室楼板分为两次施工,不但解决了采用传统施工工艺无法施工的困难,并能够保证热室不锈钢覆面壳体和楼板的工程质量,同时简化了楼板支撑体系,解决了受限空间作业困难的问题,减少了人员投入,大大的缩短了施工周期。短了施工周期。短了施工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核工程不锈钢热室楼板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核工程建造
,特别是一种核工程不锈钢热室楼板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某核工程建造过程中,某建筑物中有不锈钢热室结构,热室楼板、顶板和侧墙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内侧为不锈钢覆面壳体,壳体需与混凝土结构结合为一体,壳体内部安装核安全设备。为了保证核设备的运行安全,要求对不锈钢覆面壳体底板安装前进行水压试验,确保壳体不能有任何的泄漏,而且不锈钢覆面壳体中有大量的预埋件和贯穿件。根据传统施工工艺,不锈钢覆面壳体需整体提前进行安装,安装完成后再进行混凝土结构施工。但因楼板较厚和壳体整体重量较大,对底部支撑体系结构要求复杂,施工难度巨大。因作业空间受限,楼板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难度巨大,并且易破坏已安装的壳体和预埋构件,无法保证壳体的质量和尺寸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锈钢热室楼板施工方法,旨在根据热室的结构形式以及安装要求,将楼板结构分两次进行施工,不锈钢覆面壳体在第一次混凝土浇筑后整体安装,并经过水压试验合格后再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工程不锈钢热室楼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将楼板分两次施工,第一次施工采用混凝土浇筑,第二次施工采用灌浆料进行压力注浆;同时保证不锈钢覆面热室壳体底板能够进行水压试验和控制安装精度;上述第二次施工注浆时在楼板面布置注浆管,通过控制注浆压力,采用多个注浆机同时进行注浆,并设置排气孔,楼板注浆一次完成;不锈钢覆面壳体采用整体吊装安装的方式,安装完成后进行该壳体底板水压试验,试验合格调整就位后再进行楼板第二次压力注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工程不锈钢热室楼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工程不锈钢热室尺寸为长18.2m,宽3.8m,高为14.05m,楼板厚度为1.5m,其中1.3m采用C40混凝土,0.2m为二次注浆层,楼板内共分布10层Φ40mm的HRB400E钢筋;不锈钢覆面壳体材质为06Cr18Ni11Ti,厚度为4mm,重60.169t,整体呈矩形结构,楼板上有大量的用于料筒暂存井、吊篮暂存井等诸多贯穿件及设备管线,不锈钢覆面壳体底板要求进行水压试验,确保壳体底板的密封性;具体施工工艺如下:(1)热室楼板支撑体系安装热室楼板支撑体系沿不锈钢热室长边方向在混凝土筏基上浇筑至少5个混凝土墙体(7),墙体之间采用Φ48
×
3.5mm的脚手架搭设满樘支撑架,支撑在混凝土筏基上,主龙骨(1)采用80
×
130mm木方,次龙骨(2)采用50
×
130mm木方,采用可调节顶托和底托调节支撑体系高度,面板(3)采用15mm厚胶合板,设置水平杆(8)和竖向剪刀撑(6),水平杆(8)与墙面顶死固定,支撑体系需经过整体受力和稳定性计算;(2)楼板钢筋绑扎和预埋构件安装支撑体系搭设完成之后在面板(3)上进行钢筋绑扎和预埋构件的安装,预埋构件安装时需先进行放线,精确确定预埋件的安装位置,并且需与绑扎的主钢筋加固固定,防止预埋构件在楼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偏移;(3)不锈钢覆面壳体底部支撑安装楼板钢筋及预埋构件安装完成后,需在该楼板的一次浇筑层中遍布预埋16#槽钢支架(9)作为不锈钢覆面壳体安装时的支撑,槽钢支架(9)采用一根横向16#槽钢焊接在两个竖向16#槽钢顶部构成;槽钢支架的高度为1500mm,槽钢支架之间的间距≤2000mm,槽钢支架露出一次浇筑层混凝土面200mm,并注意避让预埋构件且与绑扎的主钢筋固定牢固;(4)第一次混凝土浇筑采用C40混凝土进行第一次混凝土浇筑,设置浇筑标高控制线,第一次混凝土浇筑至1300mm;混凝土振捣过程中注意严禁触碰预埋构件,避免产生偏差和变形,浇筑完混凝土后,及时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拉毛处理;(5)注浆管、排气管安装楼板第二次浇筑采用压力注浆,为了保证注浆密实,需对注浆区域进行全封闭,并一次注浆完成;注浆前需提前在一次浇筑层的混凝土面上布设注浆管,注浆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家雷李瑞君
申请(专利权)人:中核华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