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高稀土不锈钢水口结瘤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158584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钢铁冶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除高稀土不锈钢水口结瘤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消除高稀土不锈钢水口结瘤的方法,包括:AOD精炼、LF精炼及连铸;其中,AOD精炼过程中加入铝丸、石灰、萤石和铝粉进行深脱氧和调渣。LF精炼过程中喂入稀土线。连铸采用镁锆质扩径水口。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消除高稀土不锈钢水口结瘤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高含量稀土的氧化烧损以及稀土夹杂物的聚集,稀土收得率达到40%~65%。稀土收得率达到40%~6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消除高稀土不锈钢水口结瘤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钢铁冶炼
,具体涉及一种消除高稀土不锈钢水口结瘤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提高材料的高温抗氧化性,不锈钢中需要添加一定量的稀土。与普通碳钢或其它合金钢将稀土作为弥散强化元素不同,不锈钢中的稀土加入量通常较高,达到0.03%~0.20%。由于稀土元素活泼,在钢中反应性强,高含量稀土与氧硫等元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易形成大量稀土夹杂物,这也给冶炼和连铸过程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连铸过程稀土夹杂物聚集引起的水口结瘤堵塞问题,严重时可导致连铸更换水口、断浇以及铸坯夹杂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消除高稀土不锈钢水口结瘤的方法及高稀土不锈钢。
[0004]具体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消除高稀土不锈钢水口结瘤的方法,包括:AOD精炼、LF精炼及连铸;其中,AOD精炼过程中加入铝丸、石灰、萤石和铝粉进行深脱氧和调渣。LF精炼过程中喂入稀土线。连铸采用镁锆质扩径水口。
[0005]上述的消除高稀土不锈钢水口结瘤的方法,所述铝丸的量为2~5kg/t钢,所述铝粉的加入量为1.5~2kg/t钢,所述石灰的加入量为10~15kg/t钢,所述萤石的加入量为8~10kg/t钢。
[0006]上述的消除高稀土不锈钢水口结瘤的方法,所述AOD精炼过程中,底吹氩气的流量为吨钢0.4~0.6Nm3/min。
[0007]上述的消除高稀土不锈钢水口结瘤的方法,AOD出钢前用氩气将钢包排空,钢包渣厚为150~200mm。
[0008]上述的消除高稀土不锈钢水口结瘤的方法,LF精炼时,炉渣成分包括:CaO 40~50%、SiO
2 0~8%、Al2O
3 20~30%、MgO 5~10%、CaF
2 10~20%。
[0009]上述的消除高稀土不锈钢水口结瘤的方法,LF精炼时,喂入稀土包芯线,喂线速度150~180m/min。
[0010]上述的消除高稀土不锈钢水口结瘤的方法,喂入稀土包芯线时,底吹氩搅拌流量为吨钢1.0~2.5NL/min,喂线结束后继续搅拌5~15min。
[0011]上述的消除高稀土不锈钢水口结瘤的方法,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稀土包芯线中稀土Re≥95%。
[0012]上述的消除高稀土不锈钢水口结瘤的方法,所述连铸采用镁锆质扩径水口。
[0013]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4](1)本专利技术的消除高稀土不锈钢水口结瘤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高含量稀土的氧
化烧损,稀土收得率达到40%~65%;
[0015](2)本专利技术的消除高稀土不锈钢水口结瘤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稀土夹杂物生成和聚集,显著减少大尺寸簇状夹杂物,避免水口结瘤;
[0016](3)本专利技术的消除高稀土不锈钢水口结瘤的方法,实现了高稀土含量下不锈钢稳定连浇炉数两炉以上,消除了铸坯表面和内部夹杂缺陷。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充分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功效,通过下述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方法除下述内容外,其余均采用本领域的常规方法或装置。下述名词术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均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
[0018]本专利技术主要针对高稀土不锈钢连铸过程水口结瘤问题,提供一种通过减少大尺寸稀土夹杂物从而避免水口结瘤的解决方案。
[0019]具体的,本专利技术的消除高稀土不锈钢水口结瘤的方法,包括:AOD精炼、LF精炼及连铸;其中,AOD精炼过程中包括加入铝丸、铝粉、石灰和萤石进行深脱氧和调渣。LF精炼过程中喂入稀土线。连铸采用镁锆质扩径水口。
[0020]优选的,在AOD炉中,钢液完成成分配制、脱碳、还原及扒渣等工序后,加入铝丸、石灰和萤石,底吹氩气搅拌2

8分钟,再向渣面加入铝粉。
[0021]其中,AOD炉的冶炼温度为常规的,本专利技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0022]优选的,所述扒渣为扒去90%以上的炉渣。
[0023]其中,在AOD炉中加入铝丸可以对钢液深脱氧,加入铝粉、石灰和萤石的用于调整渣系氧化性实现扩散脱氧。
[0024]优选的,石灰中CaO含量大于90%,萤石中CaF2含量大于80%,铝丸中Al含量≥99%,铝粉中Al含量>95%。
[0025]优选的,所述铝丸的量为2~5kg/t钢,所述铝粉的加入量为1.5~2kg/t钢,所述石灰的加入量为10~15kg/t钢,所述萤石的加入量为8~10kg/t钢。
[0026]其中,当铝丸的加入量小于2kg/t钢或粉加入量小于1.5kg/t钢时,则达不到深脱氧目的;当铝丸的加入量大于5kg/t钢时或铝粉加入量大于2kg/t钢时,则Al含量高。
[0027]进一步优选的,在AOD炉中加入铝丸、石灰和萤石后,按照吨钢0.4~0.6Nm3/min的流量底吹氩气,搅拌2~8min后摇炉;向渣面加入铝粉后,按照吨钢0.4~0.6Nm3/min的流量底吹氩气,搅拌2~5min。
[0028]其中,加入铝粉后,本专利技术通过继续底吹氩气搅拌2~5min,可以促进钢渣反应平衡。当搅拌时长小于2分钟时,则钢渣反应未达到平衡;当搅拌时长大于5分钟时,则钢液温降大。
[0029]优选的,AOD出钢前用氩气将钢包排空,钢包渣厚为150~200mm。
[0030]本专利技术通过将钢包提前用氩气排空,可以避免空气中的氧气与钢液接触造成的二次氧化,进一步的,通过将钢包渣厚控制在150~200mm范围,可以实现钢液与空气的有效隔离。
[0031]在LF精炼过程中,还包括根据目标钢种的成分要求对钢液的成分及温度进行微调的过程。
[0032]其中,LF炉的冶炼温度为常规的,本专利技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0033]LF精炼时,炉渣成分包括:CaO 40~50%、SiO
2 0~8%、Al2O
3 20~30%、MgO 5~10%、CaF
2 10~20%。本专利技术的炉渣保证流动性和夹杂物吸附的同时,与稀土反应性弱,避免了稀土大量氧化形成夹杂物以及水口结瘤物。
[0034]LF精炼时,喂入稀土包芯线,喂线速度150~180m/min。
[0035]喂入稀土包芯线时,底吹氩搅拌流量为吨钢1.0~2.5NL/min,喂线结束后继续搅拌5~15min。
[0036]进一步优选的,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稀土包芯线中稀土Re≥95%。
[003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稀土包芯线中中稀土合金直径为4~10mm,外层钢皮厚度为1~2mm。
[0038]所述连铸采用镁锆质扩径水口。其中,所述扩径水口为铸机标准水口内径基础上增加20%。
[0039]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镁锆质扩径水口进行连铸,相比铝碳质水口,镁锆质水口对含Al2O3或稀土夹杂物吸附能力较弱,并且耐钢水侵蚀冲刷,从而减少了水口结瘤物;使用扩径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除高稀土不锈钢水口结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AOD精炼、LF精炼及连铸;其中,AOD精炼过程中加入铝丸、石灰、萤石和铝粉进行深脱氧和调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高稀土不锈钢水口结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铝丸的量为2~5kg/t钢,所述铝粉的加入量为1.5~2kg/t钢,所述石灰的加入量为10~15kg/t钢,所述萤石的加入量为8~10kg/t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高稀土不锈钢水口结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OD精炼过程中,底吹氩气的流量为吨钢0.4~0.6Nm3/min。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高稀土不锈钢水口结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AOD出钢前用氩气将钢包排空,钢包渣厚为150~20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高稀土不锈钢水口结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郎炜昀翟俊卫敏谭建兴庄迎张永亮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