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世江专利>正文

一种解决城市内涝的道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5829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解决城市内涝的道路结构,包括人行道,所述人行道下方设有三个滞水箱,三个滞水箱底部通过横向排水管贯通连接;所述滞水箱顶部设有进水口,所述滞水箱之间设有地基层;所述人行道表面为坡面,所述进水口位于坡面低处;最端部的滞水箱远离所述横向排水管的端部设有总排水管。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结构明确,实施方便,利用滞水箱和横向排水管,能够避免水墙效应,从而达到排除低洼路段积水的效果。滞水箱与滞水井、人工湖等相配合,可以减少暴雨对低洼城区的水淹程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市场推广价值。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市场推广价值。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市场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解决城市内涝的道路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解决城市内涝的道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起步较晚,城市扩张的速度超过了城市原本的规划,城市硬化面积也不断增加;极端天气情况的频发,加之城市排水系统本身设计之初没有考虑到当今复杂的水务环境,城市积水与内涝现象频繁发生。在雨季因极端天气引起的城市内涝给市政、交通管理部门带来巨大的压强,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经济甚至生命损失。
[0003]城市内涝严重的深层原因,是城市规划不科学、不合理,路桥建设不规范、不科学,为了降低成本,减少桥梁长度,刻意降低桥下路面标高,认为形成低洼路面,目的是满足大型车辆通过。任何道路两侧人行道都是高于行驶路面的,两侧人行道成了认为的挡水墙。雨季排水只能依靠地下排水管道,出于成本考虑,地下排水管道的通过能力很少有超过最大暴雨的汇集水量的。还有一点大部分排水管线设计者没考虑的“水墙效应”。在没有高流速、大水量的时候,不会产生水墙效应,而暴雨天气就会产生水墙效应。此时,排水管线内的水流侧面像墙体一样坚硬,低洼地带由于水位差小,就是同等水量,产生的冲击力不够大,没能力冲破水墙的阻碍,水流不进去,只能积在低洼路面上,形成积水地带。
[0004]因此,一种能快速排水的道路结构亟待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提供一种解决城市内涝的道路结构。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解决城市内涝的道路结构,包括人行道,所述人行道下方设有三个滞水箱,三个滞水箱底部通过横向排水管贯通连接;
[0007]所述滞水箱顶部设有进水口,所述滞水箱之间设有地基层;
[0008]所述人行道表面为坡面,所述进水口位于坡面低处;
[0009]最端部的滞水箱远离所述横向排水管的端部设有总排水管。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总排水管指向附近海拔较低处的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为滞水井、人工湖中的至少一种。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水口尺寸与暴雨流量相匹配。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滞水箱的尺寸与路段暴雨汇集水量相匹配。
[0013]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结构明确,实施方便,利用滞水箱和横向排水管,能够避免水墙效应,从而达到排除低洼路段积水的效果。滞水箱与滞水井、人工湖等相配合,可以减少暴雨对低洼城区的水淹程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如图所示:1、人行道,2、滞水箱,3、横向排水管,4、进水口,5、地基层,6、总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正面”、“背面”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致的方式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属于“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属于“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点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9]结合附图,一种解决城市内涝的道路结构,包括人行道1,所述人行道1下方设有三个滞水箱2,三个滞水箱2底部通过横向排水管3贯通连接;
[0020]所述滞水箱2顶部设有进水口4,所述滞水箱2之间设有地基层5;
[0021]所述人行道1表面为坡面,所述进水口4位于坡面低处;
[0022]最端部的滞水箱2远离所述横向排水管3的端部设有总排水管6。
[0023]所述总排水管6指向附近海拔较低处的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为滞水井、人工湖中的至少一种。
[0024]所述进水口4尺寸与暴雨流量相匹配。
[0025]所述滞水箱2的尺寸与路段暴雨汇集水量相匹配。
[0026]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时,路面积水顺着有坡度的路面进入进水口,进而进入滞水箱,经过横向排水管的聚集和总排水管的引导,积水被引向比该路段海拔更低的其他排水管线、排水系统,配合滞水井、人工湖等,可以减少暴雨对低洼城区的水淹程度,快速有效排除低洼路面积水的目的。
[0027]以上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解决城市内涝的道路结构,包括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道下方设有三个滞水箱,三个滞水箱底部通过横向排水管贯通连接;所述滞水箱顶部设有进水口,所述滞水箱之间设有地基层;所述人行道表面为坡面,所述进水口位于坡面低处;最端部的滞水箱远离所述横向排水管的端部设有总排水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城市内涝的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世江
申请(专利权)人:刘世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