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自动行程卸荷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56110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体式自动行程卸荷阀,包括具有卸荷孔的齿条活塞,卸荷孔内设置有卸荷总成,卸荷总成包括一对行程阀座,一对行程阀杆;两个行程阀杆相对的端面上均设置有盲孔;限位杆,限位杆的两端分别插接于盲孔内,两个盲孔形成容纳限位杆的限位腔,限位腔的长度大于限位杆的长度使得限位杆能够沿着限位腔轴向移动;和抵接弹簧,套设在限位杆上且抵接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行程阀杆的止挡部抵接,抵接弹簧使得移动部部分的穿出轴孔;采用限位杆插入行程阀杆盲孔的方式进行导向,并且两端的行程阀杆对限位杆在径向有限位作用,可以减缓自动行程卸荷阀卸荷过程中液压油对限位杆的扰动。动。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体式自动行程卸荷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转向器领域,具体为一种分体式自动行程卸荷阀。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常见的分体式自动行程卸荷阀的组成包括有行程阀杆、行程阀座、限位杆、抵接弹簧、滑套和调节螺栓等,通过行程阀杆和行程阀座的配合实现对密封和保压功能。
[0003]但是在长时间的使用中,目前的分体式自动行程卸荷阀发现了存在如下问题:
[0004]1.位于中间的限位杆较短且在径向没有限位,高压油(液压油)在流经卸荷阀工作腔(卸荷孔)时对限位杆有径向的扰动,导致行程阀杆在开启时与行程阀座偏移不同轴。
[0005]2.进行转向器卸荷时理想的有效节流形状是由行程阀杆与行程阀座组成的圆环形的节流口(传统的行程阀杆与行程阀座的接触面均为锥形面接触(参见图1),当彼此锥形面分离时会形成节流口),在限位杆的扰动下行程阀杆与行程阀座不同轴,会改变理想的圆环形节流口口径,因此卸荷时的残余压力不稳定。
[0006]3.由于限位杆的扰动,行程阀杆与行程阀座的密封也不是理想的线线密封,致使行程阀杆与行程阀座的密封性较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自动行程卸荷阀,包括具有卸荷孔的齿条活塞(100),所述卸荷孔内设置有卸荷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荷总成包括一对行程阀座(10),分别固定在所述卸荷孔的左右两侧,每个所述行程阀座(10)内开设有轴孔(11);一对行程阀杆(20);与所述行程阀座(10)一一对应;每个所述行程阀杆(20)具有移动部(21)和止挡部(22),所述移动部(21)与所述轴孔(11)同轴设置并通过所述轴孔(11)与所述行程阀座(10)间隙配合;所述止挡部(22)直径大于所述轴孔(11)直径且两个所述行程阀杆(20)的止挡部(22)相对设置,两个所述止挡部(22)相对的端面上均设置有盲孔;限位杆(30),位于两个所述止挡部(22)之间;所述限位杆(30)的两端分别插接于所述盲孔内,两个所述盲孔形成容纳所述限位杆(30)的限位腔,所述限位腔的长度大于所述限位杆(30)的长度使得所述限位杆(30)能够沿着所述限位腔轴向移动;和抵接弹簧(40),套设在所述限位杆(30)上且所述抵接弹簧(4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行程阀杆(20)的止挡部(22)抵接,所述抵接弹簧(40)使得所述移动部(21)部分的穿出所述轴孔(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自动行程卸荷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阀座(10)与所述行程阀杆(20)相对的端面内设有内凹的锥面凹腔(12),所述锥面凹腔(12)的高度线与所述轴孔(11)的轴线共线;所述移动部(21)与所述止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阳斌马园杰
申请(专利权)人:东科克诺尔商用车制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