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绿原酸含量的牛蒡叶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015529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绿原酸含量的牛蒡叶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牛蒡叶:选择新鲜的牛蒡叶,牛蒡叶的长度为5~8cm;清洗牛蒡叶,沥干;(2)萎凋;(3)低温超高压预处理;(4)发酵;(5)低温超高压灭菌;(6)旋转蒸发浓缩;(7)低温干燥后获得高绿原酸含量的牛蒡叶茶。基于绿原酸本身的不稳定性的特点,本发明专利技术选择了各个步骤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操作,从而不破坏绿原酸的结构,使得牛蒡叶本身含有的绿原酸含量就比较高,从而浸泡出高含量绿原酸的牛蒡叶茶品。而两次低温超高压和发酵技术能够使得绿原酸和多糖等有效物质从牛蒡叶中最大程度地浸出。蒡叶中最大程度地浸出。蒡叶中最大程度地浸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绿原酸含量的牛蒡叶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绿原酸含量的牛蒡叶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一些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0003]牛蒡为菊科两年生草本类植物,又称鼠黏草、牛鞭菜、蝙蝠刺、东洋萝卜等。牛蒡营养丰富,富含纤维素、菊糖、蛋白质、钙、铁、磷等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以及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而且具有很优异的保健功能,果实、根、茎和叶均可以使用。我国大面积种植牛蒡,主要利用果实和根,而对于牛蒡叶的利用和研究的较少,尤其关于牛蒡叶茶的研究鲜有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以上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绿原酸含量的牛蒡叶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5]具体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高绿原酸含量的牛蒡叶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1)选择牛蒡叶:选择新鲜的牛蒡叶,牛蒡叶的长度为5~8cm;清洗牛蒡叶,沥干;
[0008](2)萎凋:将沥干后的牛蒡叶摊在室内或室外阳光不太强处,摊放时间为12~24h;
[0009](3)低温超高压预处理:将萎凋后的牛蒡叶进行低温超高压处理,超高压压力为100~150MPa,超高压时间为5~15min,超高压温度为25~35℃,压力介质为酸溶液;
[0010](4)发酵:将低温超高压处理后的牛蒡叶进行堆渥发酵,喷洒复合菌种液,发酵时间为7~15天,其中,所述复合菌种液是由米曲霉和酵母菌组成;
[0011](5)低温超高压灭菌:将发酵后的物料进行低温超高压处理,超高压压力为300~550MPa,超高压时间为5~15min,超高压温度为25~35℃,压力介质为水;
[0012](6)旋转蒸发浓缩:将步骤(5)中的物料进行旋转蒸发,去除水分;
[0013](7)低温干燥:烘干温度为40~50℃,烘干时间10~24h,低温干燥后获得高绿原酸含量的牛蒡叶茶。
[0014]步骤(1)中,选择5~8cm的牛蒡叶可制出浓郁高香牛蒡叶茶,叶片太小或太大作出的牛蒡叶茶香味寡淡和口感不佳。
[0015]步骤(2)中,经过萎凋,适当地蒸发水分(5~10%),叶片弄柔,韧性增强,并且青草味消失,并初现牛蒡叶茶清香。
[0016]优选的,摊晾厚度为1~3cm。薄摊有利于牛蒡叶均匀萎凋,毛料质量较高。
[0017]步骤(3)中,本专利技术对牛蒡叶进行低温超高压处理,钝化牛蒡叶中的酶,防止绿原
酸被氧化。超高压作用于牛蒡叶时主要破坏的是非共价键,因为没有温度的剧烈变化所以对共价键是几乎不起作用的,因此牛蒡叶中的一些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风味或者香味物质等不会被破坏。
[0018]采用酸溶液可适当水解牛蒡叶中呈香物质等与糖配键结合形成的糖苷化合物,从而释放呈香物质。优选的,所述酸溶液为柠檬酸水溶液,浓度为0.5~1.5w/w%。
[0019]步骤(4)中,接种量为每千克发酵培养物料接种10~15mL复合菌种液。
[0020]优选的,所述复合菌种液中,米曲霉的活菌数为1~2
×
104CFU/mL,酵母菌的活菌数为1~2
×
106CFU/mL。
[0021]优选的,堆渥发酵温度为30~40℃。
[0022]优选的,每2~3天翻堆一次。
[0023]步骤(6)中,旋转蒸发的温度为40~50℃。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采用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高绿原酸含量的牛蒡叶茶。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提供所述牛蒡叶茶在制备抗菌解毒或降压或抗癌等保健品中的应用。
[0026]与本专利技术人知晓的相关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其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7]基于绿原酸本身的不稳定性的特点,本专利技术选择了各个步骤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操作,从而不破坏绿原酸的结构,使得牛蒡叶本身含有的绿原酸含量就比较高,从而浸泡出高含量绿原酸的牛蒡叶茶品。而两次低温超高压和发酵技术能够使得绿原酸和多糖等有效物质从牛蒡叶中最大程度地浸出。
[0028]在发酵前,本专利技术采用低温超高压技术钝化牛蒡叶内的多酚氧化酶等氧化酶,防止绿原酸被氧化,进一步提高了绿原酸的含量,并一定程度的破坏叶组织结构进行物质转换和结合。
[0029]本专利技术在发酵处理中,选择了能够使得绿原酸较大程度浸出的米曲霉和酵母菌的复合菌种进行发酵,同时米曲霉和酵母菌分泌的较多的活性物质和酶进一步提升了牛蒡叶茶的营养和保健功能。为了不损失复合菌种分泌的活性物质和酶等,本专利技术采用了旋转蒸发浓缩,使得这些物质附着在发酵后的叶片之上。
附图说明
[0030]构成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3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高绿原酸含量的牛蒡叶茶。
具体实施方式
[0032]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专利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33]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
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和/或它们的组合。
[0034]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0035]实施例1
[0036]一种高绿原酸含量的牛蒡叶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7](1)选择牛蒡叶:采摘新鲜的牛蒡叶,牛蒡叶的长度为5~8cm;清洗牛蒡叶,沥干;
[0038](2)萎凋:将沥干后的牛蒡叶摊晾在室外阳光不太强处,摊晾厚度为1~3cm均可,摊放时间为24h;
[0039](3)低温超高压预处理:将萎凋后的牛蒡叶密封在聚丙烯塑料袋中,放置于低温超高压仪器中进行低温超高压处理,设置参数:超高压压力为150MPa,超高压时间为10min,超高压温度为30℃,压力介质为质量分数为0.5%的柠檬酸水溶液;
[0040](4)发酵:收集低温超高压预处理后的牛蒡叶,沥干水分,然后将沥干水分后的牛蒡叶进行堆渥发酵,喷洒复合菌种液,喷洒均匀,接种量为:每千克发酵培养物料接种10mL复合菌种液,发酵时间为10天,每2天翻堆一次,其中,所述复合菌种液是由米曲霉BNCC336549(市售)和安琪酵母菌(市售)组成,其中,米曲霉BNCC336549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绿原酸含量的牛蒡叶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牛蒡叶:选择新鲜的牛蒡叶,牛蒡叶的长度为5~8cm;清洗牛蒡叶,沥干;(2)萎凋:将沥干后的牛蒡叶摊在室内或室外阳光不太强处,摊放时间为12~24h;(3)低温超高压预处理:将萎凋后的牛蒡叶进行低温超高压处理,超高压压力为100~150MPa,超高压时间为5~15min,超高压温度为25~35℃,压力介质为酸溶液;(4)发酵:将低温超高压处理后的牛蒡叶进行堆渥发酵,喷洒复合菌种液,发酵时间为7~15天,其中,所述复合菌种液是由米曲霉和酵母菌组成;(5)低温超高压灭菌:将发酵后的物料进行低温超高压处理,超高压压力为300~550MPa,超高压时间为5~15min,超高压温度为25~35℃,压力介质为水;(6)旋转蒸发浓缩:将步骤(5)中的物料进行旋转蒸发,去除水分;(7)低温干燥:烘干温度为40~50℃,烘干时间10~24h,低温干燥后获得高绿原酸含量的牛蒡叶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恩岐周金伟陈飞张建萍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