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瘫痪病人被动踝泵运动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5445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肢瘫痪病人被动踝泵运动辅助装置,基板处设有一组支撑杆体,支撑杆体处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侧部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侧部设有第三转轴,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设有第一万向关节接头,第二转轴与第三转轴之间设有第二万向关节接头,第一转轴处设有手摇轮,第三转轴处设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的侧部设有第四转轴,第四转轴的外端固定有第二齿轮,第四转轴的内端固定有第三齿轮,第三齿轮的侧端设置有支墩,支墩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支撑杆,左侧支撑杆的端部铰接有穿戴鞋,右侧支撑杆处设有转板,转板处开有凹孔槽。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下身无力瘫痪病人的脚部进行屈伸踝泵运动操作,值得推广应用。值得推广应用。值得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下肢瘫痪病人被动踝泵运动辅助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置,尤其是一种下肢瘫痪病人被动踝泵运动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脊髓损伤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脊髓结构及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的障碍;随着私人交通工具的普及和工业现代化的发展,我国脊髓损伤合并截瘫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文献报道,我国的脊髓损伤发病率为14.6/106~61.6/106;脊髓损伤合并截瘫病人下肢缺乏主动运动功能,从而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减慢、出现淤滞,进而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甚至导致肺栓塞危及生命;踝泵运动作为DVT预防的常规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
[0003]踝泵运动是以踝关节为中心,通过小腿比目鱼肌和胫骨前肌发生规律的收缩和舒张起到泵的作用,从而加速下肢静脉血液的流动,缓解血液淤滞状态,减少下肢DVT发生;踝泵运动具体方法为,采取平卧或半卧位,下肢呈伸直状态,进行背伸,即脚尖向上勾;再做跖屈,即脚尖向下伸;研究表明,平卧位进行踝泵运动更为高效,运动时踝关节用力伸直和屈曲,达到不能再伸直和再屈曲的程度,总时为10分钟左右,每日频率为3~4次为最佳方案。
[0004]脊髓损伤合并截瘫病人下肢感觉障碍及丧失运动功能,患者痛觉丧失或减退且无法主动进行踝泵运动,传统上主要依靠家属带动病人脚部进行被动的踝泵运动,从而市面上急需一款,提高病人自理能力、减轻家属负担、同时也带动病人上肢功能代偿性训练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辅助病人自己利用上肢带动脚部进行被动前、后屈伸踝泵运动的下肢瘫痪病人被动踝泵运动辅助装置,满足了提高病人自理能力、减轻家属负担、同时也带动病人上肢功能代偿性训练的需求。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下肢瘫痪病人被动踝泵运动辅助装置,包括基板,基板处设置有一组支撑杆体,支撑杆体处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侧部设有转动连接在支撑杆体上的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侧部设有第三转轴,第一转轴的内端与第二转轴的外端之间安装有第一万向关节接头,第二转轴的内端与第三转轴的外端之间安装有第二万向关节接头,第一转轴的外端固定有手摇轮,第三转轴的内端固定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的侧部设有转动连接在支撑杆体处的第四转轴,第四转轴的外端固定有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第四转轴的内端固定有第三齿轮,第三齿轮的侧端设置有固定在基板上的支墩,支墩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支撑杆,左侧支撑杆的端部铰接有穿戴鞋,右侧支撑杆的侧部设有转板,转板处开有与转板底面连通的凹孔槽,转板的中心位置设有固定在凹孔槽两端处的轴杆,右侧支撑杆的头端转动连接在轴杆处,转轴处固定有与第三齿轮啮合的第四齿轮,转板与穿戴鞋之间设有一对上、下分布的连杆组,连杆组包括一对前、后对称设置的连杆,各连杆的左端均铰接在穿戴鞋的鞋底处,各连杆的右端均铰接在转
板处。这里基板、一组支撑杆体的作用是,用于对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第四转轴的转动支撑;这里第一万向关节接头、第二万向关节接头的作用是,能够对第一转轴带动的转动力传递给第三转轴,从而使得第三转轴与第一转轴之间呈现垂直状传力;这里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的作用是,用于第三转轴传递过来的力进行传递作用,利用齿轮传递扭力,力的传递稳定、装置不易坏、保养方便、省钱;这里穿戴鞋的作用是,能够把病人的脚部穿在穿戴鞋处,从而起到被动带动脚部的屈伸踝泵锻炼运动作用;这里支墩、支撑杆、转板、第四齿轮、轴杆、连杆组的作用是,能够利用第三齿轮旋转带动第四齿轮旋转,由于第四齿轮固定在轴杆处,而轴杆是固定在转板的凹孔槽的两端处,所以第四齿轮被带动旋转,会同步带动转板的转动,转板的正转或反转会带动连杆组推动穿戴鞋的屈、伸运动,从而同步带动病人的脚部做屈伸踝泵运动锻炼;这里手摇轮的作用是,能够利用病人有知觉、有点力气的手转动手摇轮,从而带动穿戴鞋进行屈伸踝泵运动,从而不仅锻炼了病人没有知觉力气的脚部、减少下肢DVT发生,同时也同步使病人上肢功能代偿性训练,提高病人自理能力、减轻家属负担。
[0007]进一步完善,穿戴鞋的底端固定有滚轮座,滚轮座上安装有滚轮。这里滚轮座、滚轮的作用是,能够对穿戴鞋呈竖直方向时进行支撑,避免过多的脚部重量压在左、右两侧的支撑杆处,能够很好的起到降低支撑杆与穿戴鞋鞋底之间连接处的疲劳强度,增加装置的使用寿命。
[0008]进一步完善,穿戴鞋的鞋底脚跟的内外侧部均固定有固定板,两固定板之间固定有连接板,两固定板的顶部均螺纹连接有手柄螺丝,两手柄螺丝的内端部均固定有橡胶压垫。这里固定板、连接板、手柄螺丝、橡胶压垫的作用是,能够对穿上穿戴鞋的脚部后跟进行进一步的夹持固定,从而在带动穿戴鞋前、后屈伸运动时、对病人脚部带动的更准确、避免小量滑脱的情况发生。
[0009]进一步完善,穿戴鞋的侧端设有固定在基板上的小腿支撑块。这里小腿支撑快的作用是,用于对病人小腿进行稳定支撑,从而能够更好的对病人的脚步进行前、后屈伸的踝泵运动锻炼。
[0010]进一步完善,第一转轴的外端与手摇轮之间固定有扭力限制器。这里扭力限制器的作用是,调整扭力值,由于病人的脚部没有知觉及力气,病人用手转动手摇轮过多时、病人的脚也没有感觉,从而会造成病人脚部屈伸过多而造成损伤,扭力限制器就很好的解决了,尽量使得病人的脚部屈伸到位及不造成损伤的情况,限制一定的扭力值,从而当病人用手过多转动手摇轮时、当达到一定扭力值时、扭力限制器会过载分离,从而力不会再传递给穿戴鞋处,从而不会造成用力过多而造成病人脚部被屈伸过多而造成损伤的情况发生;这里扭力限制器为市面上现有的产品,可选用上海宝牧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南京工诺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的产品。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合计巧妙、合理,通过病人有知觉、有力气的手带动手摇轮旋转从而带动穿戴鞋屈、伸踝泵运动,从而带动下身无力瘫痪病人的脚部进行锻炼,从而避免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减慢、出现淤滞,进而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甚至导致肺栓塞危及生命的情况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穿戴鞋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图2中A视角示意视图;
[0015]图4为图3中B视角示意视图;
[0016]图5为图3中C视角示意视图;
[0017]图6为本专利技术放置在床上并应用在病人身上时的状态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基板1,支撑杆体2,第一转轴3,第二转轴4,第三转轴5,第一万向关节接头6,第二万向关节接头7,手摇轮8,第一齿轮9,第四转轴10,第二齿轮11,第三齿轮12,穿戴鞋13,转板14,连杆组15,连杆15

1,轴杆16,第四齿轮17,滚轮座18,滚轮18

1,固定板19,连接板20,橡胶压垫21,小腿支撑块22,扭力限制器23,支墩24,支撑杆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肢瘫痪病人被动踝泵运动辅助装置,包括基板(1),其特征是:所述基板(1)处设置有一组支撑杆体(2),所述支撑杆体(2)处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3),所述第一转轴(3)的侧部设有转动连接在支撑杆体(2)上的第二转轴(4),所述第二转轴(4)的侧部设有第三转轴(5),所述第一转轴(3)的内端与第二转轴(4)的外端之间安装有第一万向关节接头(6),所述第二转轴(4)的内端与第三转轴(5)的外端之间安装有第二万向关节接头(7),所述第一转轴(3)的外端固定有手摇轮(8),所述第三转轴(5)的内端固定有第一齿轮(9),所述第一齿轮(9)的侧部设有转动连接在支撑杆体(2)处的第四转轴(10),所述第四转轴(10)的外端固定有与第一齿轮(9)啮合的第二齿轮(11),所述第四转轴(10)的内端固定有第三齿轮(12),所述第三齿轮(12)的侧端设置有固定在基板(1)上的支墩(24),所述支墩(24)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支撑杆(24

1),左侧所述支撑杆(24

1)的端部铰接有穿戴鞋(13),右侧所述支撑杆(24

1)的侧部设有转板(14),所述转板(14)处开有与转板(14)底面连通的凹孔槽(14

1),所述转板(14)的中心位置设有固定在凹孔槽(14

1)两端处的轴杆(16),右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璟
申请(专利权)人:丽水市中心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