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封过渡套及其加工用胀口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5308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过渡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封过渡套,油封过渡套为薄壁中空结构,油封过渡套包括连接管、过渡管和引导管,过渡管的一端设有连接管,另一端设有引导管,连接管的直径大于引导管的直径,过渡管呈圆台形,还涉及一种油封过渡套加工用胀口工装,包括下模下座、下模上座、支撑柱、定位座、弹簧、定位杆、胀口模和上下活动的上模底板,结构设计合理,能便于胀口加工形成连接管和过渡管。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油封过渡套及其加工用胀口工装,油封过渡套结构设计合理,便于加工制造,胀口工装结构设计合理,既能高效地加工出符合实际需求的油封过渡套,也能在更换工装后方便地加工不同规格的油封过渡套,这样就能更好地满足实际加工需求。求。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封过渡套及其加工用胀口工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过渡套
,具体涉及一种油封过渡套及其加工用胀口工装。

技术介绍

[0002]电控减振器电磁阀装配油封时需要用到油封过渡套,能最大程度地保证油封的完好性以提升密封效果。
[0003]传统的油封过渡套是根据需要用金属圆棒或非金属圆棒经机加工形成的,加工出的传统油封过渡套一端近似子弹头形状,另一端呈管状且在使用时包住零件,管壁很薄且管孔较深,传统油封过渡套独特的结构导致机加工困难,加工容易报废,此外在减振器行业,减振器产品类型数量众多,几乎每种减振器产品都需要专用的油封过渡套,这样就给油封过渡套的加工和管理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针对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作出了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油封过渡套及其加工用胀口工装,油封过渡套结构设计合理,便于加工制造,胀口工装结构设计合理,既能高效地加工出符合实际需求的油封过渡套,也能在更换工装后方便地加工不同规格的油封过渡套。
[0005]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封过渡套,所述油封过渡套为薄壁中空结构,油封过渡套包括连接管、过渡管和引导管,所述过渡管的一端设有所述连接管,另一端设有所述引导管,所述连接管的直径大于所述引导管的直径,所述过渡管呈圆台形。
[0006]为了便于加工,所述油封过渡套采用薄壁不锈钢管制成,所述连接管和过渡管通过胀口工序加工形成。
[0007]优选的,所述引导管远离所述过渡管的一端滚压收圆角。<br/>[0008]为了便于胀口加工且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所述油封过渡套采用0.2mm厚薄壁不锈钢管制成。
[0009]一种油封过渡套加工用胀口工装,包括有下模下座、下模上座、支撑柱、定位座、弹簧、定位杆、胀口模和上下活动的上模底板,所述支撑柱的底端固设在所述下模下座上,支撑柱的顶端可拆卸地固设有所述下模上座,所述定位座的底部可拆卸地固设在所述下模下座的中部,定位座的底部具有安装腔,顶部具有与所述定位杆适配的安装孔,所述定位杆的底端具有圆柱形的滑动台且滑动台的直径大于定位杆的直径,所述滑动台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滑动台顶侧的定位杆向上穿过所述安装孔,所述弹簧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弹簧的顶端抵触于所述滑动台的底部,底端抵触于所述下模下座,所述下模上座上设有正对所述定位杆的支撑孔,所述上模底板位于所述下模上座的上方,所述上模底板的底部可拆卸地固设有所述胀口模且胀口模向下穿过所述支撑孔。
[0010]为了便于胀口加工形成连接管和过渡管,所述胀口模包括胀口杆和位于胀口杆底端的胀口头,所述胀口杆的顶端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所述上模底板的底部,所述胀口头包括引导头、第一胀口部和第二胀口部,所述引导头包括引导台和引导杆,所述胀口杆的底部
设有所述第二胀口部,第二胀口部的底部设有所述第一胀口部,第一胀口部的底部设有所述引导杆,引导杆的底部设有所述引导台,所述引导台和第一胀口部均呈圆台形,所述引导杆的直径与所述定位杆的直径相同,所述引导杆的直径小于所述胀口杆的直径,胀口杆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胀口部的直径,第一胀口部顶端的直径与第二胀口部的直径相同,第一胀口部底端的直径与引导杆的直径相同,所述引导台的底部倒角,所述第二胀口部的顶端外周倒角。
[0011]为了便于拆装更换工装,所述定位座分为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所述第一定位座的底部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所述下模下座的中部,所述第二定位座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所述第一定位座的顶部,第二定位座的中部贯穿形成所述安装孔,第一定位座的中部贯穿形成所述安装腔。
[0012]为了便于第一定位座与第二定位座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座的顶部设有第一连接套,第一连接套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第一连接套的外侧形成环形的连接槽,所述第二定位座的底部设有与所述连接槽适配的第二连接套,第二连接套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
[0013]优选的,所述下模下座包括第一下模下底板和第二下模下底板,所述第一下模下底板上设有贯穿的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定位座的底部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二下模下底板固设在所述第一下模下底板的底侧,所述第一定位座的底部设有第一螺纹孔,第二下模下底板上设有正对所述第一螺纹孔的第一沉头通孔,所述支撑柱的底部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二下模下底板上设有正对所述第二螺纹孔的第二沉头通孔,所述下模上座包括第一下模上底板和第二下模上底板,所述第一下模上底板上设有贯穿的第三安装槽,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安装在所述第三安装槽内,所述第二下模上底板固设在所述第一下模上底板的顶侧,所述支撑柱的顶部设有第三螺纹孔,第二下模上底板上设有正对所述第三螺纹孔的第三沉头通孔,所述第一下模上底板的中部设有与所述胀口模适配的第一支撑孔,所述第二下模上底板的中部设有与所述胀口模适配的第二支撑孔。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孔的直径与所述第二胀口部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二支撑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支撑孔的直径,第二支撑孔的顶端倒角。
[0015]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1.油封过渡套包括连接管、过渡管和引导管,结构设计合理,能很好地起到过渡作用,可最大程度地保证油封的完好性以提升密封效果,进而有利于提升减振器的产品质量,油封过渡套采用薄壁不锈钢管制成,通过胀口工序便于加工形成连接管和过渡管,便于加工,不易报废,能大大提高加工效率;2.油封过渡套加工用胀口工装包括下模下座、下模上座、支撑柱、定位座、弹簧、定位杆、胀口模和上下活动的上模底板,胀口模包括胀口杆和胀口头,胀口头包括引导头、第一胀口部和第二胀口部,结构设计合理,能高效地加工出符合实际需求的油封过渡套;3.下模下座包括第一下模下底板和第二下模下底板,下模上座包括第一下模上底板和第二下模上底板,既便于加工制造,也便于实际装配,并且有利于提升结构的稳定性,定位座分为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通过第一连接套和第二连接套螺纹连接,便于拆装,当需要加工不同规格的油封过渡套时只需拆装更换定位杆、第二
定位座、胀口模、第一下模上底板和第二下模上底板,方便快捷,通过更换工装就能方便地加工不同规格的油封过渡套以用于不同种类的减振器产品,能大大提高效率,这样就能更好地满足实际加工需求。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油封过渡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油封过渡套加工用胀口工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胀口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标记: 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封过渡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封过渡套为薄壁中空结构,油封过渡套包括连接管、过渡管和引导管,所述过渡管的一端设有所述连接管,另一端设有所述引导管,所述连接管的直径大于所述引导管的直径,所述过渡管呈圆台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封过渡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封过渡套采用薄壁不锈钢管制成,所述连接管和过渡管通过胀口工序加工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封过渡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管远离所述过渡管的一端滚压收圆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油封过渡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封过渡套采用0.2mm厚薄壁不锈钢管制成。5.一种油封过渡套加工用胀口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下模下座、下模上座、支撑柱、定位座、弹簧、定位杆、胀口模和上下活动的上模底板,所述支撑柱的底端固设在所述下模下座上,支撑柱的顶端可拆卸地固设有所述下模上座,所述定位座的底部可拆卸地固设在所述下模下座的中部,定位座的底部具有安装腔,顶部具有与所述定位杆适配的安装孔,所述定位杆的底端具有圆柱形的滑动台且滑动台的直径大于定位杆的直径,所述滑动台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滑动台顶侧的定位杆向上穿过所述安装孔,所述弹簧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弹簧的顶端抵触于所述滑动台的底部,底端抵触于所述下模下座,所述下模上座上设有正对所述定位杆的支撑孔,所述上模底板位于所述下模上座的上方,所述上模底板的底部可拆卸地固设有所述胀口模且胀口模向下穿过所述支撑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油封过渡套加工用胀口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胀口模包括胀口杆和位于胀口杆底端的胀口头,所述胀口杆的顶端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所述上模底板的底部,所述胀口头包括引导头、第一胀口部和第二胀口部,所述引导头包括引导台和引导杆,所述胀口杆的底部设有所述第二胀口部,第二胀口部的底部设有所述第一胀口部,第一胀口部的底部设有所述引导杆,引导杆的底部设有所述引导台,所述引导台和第一胀口部均呈圆台形,所述引导杆的直径与所述定位杆的直径相同,所述引导杆的直径小于所述胀口杆的直径,胀口杆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胀口部的直径,第一胀口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圣浦周崇宝高新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亚之星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