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组件组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4596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4:49
一种零组件组合,包含工件,以及至少一个弹性件。所述工件沿延伸方向延伸,并包括沿所述延伸方向彼此相反的两个端面,且形成有贯通所述端面的孔。所述至少一个弹性件以能变形的弹性材质制成,抵接其中一个端面地设置在所述其中一个端面上,呈环形并围绕所述孔。由于所述至少一个弹性件围绕所述孔且以能变形的弹性材质制成,故能在两个模具合模时变形紧抵于所述工件及其中一个模具间从而防止塑料注入所述孔,同时不伤模具。同时不伤模具。同时不伤模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零组件组合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零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预先埋设在一塑胶基材中的零组件组合。

技术介绍

[0002]参阅图1,汽车工业中常会应用到许多的塑胶基材11,为了利于每一塑胶基材11与其他元件结合,所述塑胶基材11常会预先包埋好一个或多个的工件12。参阅图2,一个现有的工件12,以金属材质制成,且适用于预先埋设在一个所述塑胶基材11中。所述工件12的外形概呈圆柱状,中央贯通且内表面形成有螺纹而界定出一位于中央的螺孔121,并包括一个结构强度较弱而能被挤压变形的变形部122,以及两个由两个相反端沿径向往外突出的突缘123。
[0003]参阅图3,此种现有的工件12适用于搭配一第一模具13与一第二模具14,得以预先埋设在所述塑胶基材11中。所述第一模具13包括一个往所述第二模具14突出且适用于供所述工件12套设的突柱131。所述第一模具13与所述第二模具14合模时能相配合界定出一个用于注塑成型所述塑胶基材11的夹层空间15。
[0004]在注塑成型时,为了确保塑料不会灌进所述工件12的螺孔121中,会采用使所述工件12的轴向长度L1(见图2)略大于所述夹层空间15的夹层厚度T1的设计。如此一来,当所述第一模具13与所述第二模具14合模而使得所述工件12受到挤压时,由于所述工件12包含能变形的所述变形部122,故所述工件12将会略微变形,并紧抵于所述第一模具13与所述第二模具14间,从而能防止塑料流进所述螺孔121中。
[0005]前述设计虽然能避免塑料流进所述螺孔121中,但由所述第一模具13与所述第二模具14需要长期挤压以金属材质制成的所述工件12以使所述工件12变形,故所述第一模具13及所述第二模具14会有局部变形、受损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克服先前技术的至少一个缺点的零组件组合。
[0007]本专利技术零组件组合,包含沿延伸方向延伸的工件,所述工件包括沿所述延伸方向彼此相反的两个端面,且形成有沿所述延伸方向延伸的孔,所述零组件组合还包含至少一个以能变形的弹性材质制成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抵接其中一个端面地设置在所述其中一个端面上,呈环形并围绕所述孔。
[0008]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零组件组合,所述工件还包括界定出所述孔的内表面,以及间隔地环绕在所述内表面外的外表面,所述至少一个弹性件包括抵接所述其中一个端面且呈环形并围绕所述孔的第一环部,以及由所述第一环部沿所述延伸方向延伸并环套抵接所述外表面的第二环部。
[0009]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零组件组合,所述第一环部包括抵接所述其中一个端面的主环段,以及呈环状并由所述主环段沿相反于所述其中一个端面的方向突伸的副环段。
[0010]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零组件组合,所述第二环部包括呈环状且沿所述延伸方向延伸的环套段,以及呈环状并由所述环套段往所述外表面突伸的突套段。
[001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零组件组合,所述第一环部与所述孔沿径向相间隔。
[001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零组件组合,所述内表面形成有螺纹,所述孔为螺孔。
[001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零组件组合,所述工件的材质主要为金属,所述弹性件的材质主要为尼龙或橡胶。
[001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零组件组合,包含两个所述弹性件,其中一个弹性件抵接在所述其中一个端面地设置在所述其中一个端面上,另外一个弹性件抵接在所述另一个端面地设置在所述另一个端面上,所述弹性件呈环形并围绕所述孔。
[0015]所述零组件组合的功效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弹性件围绕所述孔,且以能变形的弹性材质制成,能在两个模具合模时被挤压而变形并紧抵于所述工件及其中一个模具间,从而能在防止塑料注入所述孔的同时又不伤模具。
附图说明
[0016]本专利技术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0017]图1是一个立体图,说明一个现有的塑胶基材及一个现有的工件;
[0018]图2是一个剖视图,说明所述现有的工件;
[0019]图3是一个剖视图,说明所述现有的工件搭配一个第一模具与一个第二模具使用;
[0020]图4是一个不完整的立体分解图,说明本专利技术零组件组合的第一实施例;
[0021]图5是一个剖视图,说明所述第一实施例;
[0022]图6是一个剖视图,说明所述第一实施例搭配一个第一模具与一个第二模具使用;
[0023]图7是一个不完整的剖视图,说明所述第一实施例的一个弹性件被所述第二模具挤压而变形;
[0024]图8是一个不完整的剖视图,说明所述第一实施例包埋嵌设在一塑胶基材当中;及
[0025]图9是一个剖视图,说明本专利技术零组件组合的第二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或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0027]参阅图4~6,本专利技术零组件组合的第一实施例,包含一个工件2,以及一个弹性件3。
[0028]所述工件2的材质主要以低碳钢材制成,沿一延伸方向D1延伸,外形概呈轴向方向与所述延伸方向D1同向的圆柱状,并包括沿所述延伸方向D1彼此相反的两个端面21、一个由其中一个端面21延伸至另一个端面21的内表面22,以及一个连接于所述端面21间且间隔地环绕在所述内表面22外的外表面23。
[0029]所述内表面22界定出一个贯通所述端面21的孔221,且由于所述内表面22形成有螺纹,故所述孔221为贯通的螺孔。所述外表面23形成有两个分别位于两个相反端且沿径向方向往外突出的突缘231。所述突缘231能依需求而有不同的尺寸及外形,并不以附图所示为限。在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态样中,所述孔221也能为非贯通而仅有单侧开口的盲孔。
[0030]所述弹性件3的材质主要以尼龙的材质制成,因而能弹性变形。所述弹性件3设置
在其中一个端面21上,并包括一个抵接所述其中一个端面21且呈环形并径向间隔地围绕所述孔221的第一环部31,以及一个由所述第一环部31沿所述延伸方向D1延伸并环套抵接所述外表面23的第二环部32。在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态样中,所述弹性件3的材质也能为橡胶。
[0031]所述第一环部31包括一个抵接所述其中一个端面21且呈圆环状的主环段311,以及一个呈圆环状并由所述主环段311往相反于所述其中一个端面21的方向突伸的副环段312。所述副环段312的其中一段的截面概呈半圆形。
[0032]所述第二环部32包括一个呈圆环状且沿所述延伸方向D1延伸的环套段321,以及一个呈圆环状并由所述环套段321往所述外表面23突伸的突套段322。所述环套段321环套在所述外表面23所形成的其中一个突缘231外。所述突套段322的其中一段的截面概呈半圆形。
[0033]参阅图6~8,本第一实施例适用于搭配一个第一模具41与一个第二模具42,得以包埋嵌设在一塑胶基材5中。所述第一模具41包括一个往所述第二模具42突出的突柱411。
[0034]生产时,本第一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零组件组合,包含沿延伸方向延伸的工件,所述工件包括沿所述延伸方向彼此相反的两个端面,且形成有沿所述延伸方向延伸的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零组件组合还包含至少一个以能变形的弹性材质制成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抵接其中一个端面地设置在所述其中一个端面上,呈环形并围绕所述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组件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还包括界定出所述孔的内表面,以及间隔地环绕在所述内表面外的外表面,所述至少一个弹性件包括抵接所述其中一个端面且呈环形并围绕所述孔的第一环部,以及由所述第一环部沿所述延伸方向延伸并环套抵接所述外表面的第二环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零组件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部包括抵接所述其中一个端面的主环段,以及呈环状并由所述主环段沿相反于所述其中一个端面的方向突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荣彬
申请(专利权)人:恒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