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间隙地线绝缘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4424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15:14
本申请涉及绝缘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间隙地线绝缘子,包括绝缘子本体、钢帽、钢脚、上电极和下电极;所述钢帽和钢脚分别设置于所述绝缘子本体的顶部和底部;所述下电极的第一端与所述钢脚可拆卸连接,所述下电极的第二端向外延伸;所述上电极包括上电极抱箍和多个上电极引脚;所述上电极抱箍可拆卸套接于所述钢帽上;多个所述上电极引脚呈中心放射状均匀分布于所述上电极抱箍上;各个所述上电极引脚的第一端与所述上电极抱箍的外周壁连接;各个所述上电极引脚的第二端向外延伸与所述下电极之间形成放电间隙。本申请有效地解决了现有地线绝缘子存在上下电极之间容易发发生偏移,从而影响到绝缘子的正常使用的技术问题。从而影响到绝缘子的正常使用的技术问题。从而影响到绝缘子的正常使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间隙地线绝缘子


[0001]本申请涉及绝缘子
,特别涉及一种多间隙地线绝缘子。

技术介绍

[0002]地线绝缘子使得地线与铁塔绝缘,主要由绝缘部分和间隙组成,具有减少地线能耗和过电压放电等作用。标准JB/T9680—2012《高压架空线路地线用绝缘子》规定“电极应便于装配,下电极的圆环应为整体锻造,相对位置准确。间隙距离应在10~30mm调整,固定后不应松动,紧固螺栓和螺母在50N

m扭矩下不应脱扣”。
[0003]目前,地线绝缘子间隙采用镀锌钢片或镀锌钢条制作成羊角电极。该结构中的上电极是通过包裹铁帽再由螺栓紧固从而达到固定的目的,而所依托的铁帽由于制作工艺的原因往往难与上电极完全紧密结合。在恶劣的气候环境下,尤其是在导线风偏舞动的情况下,上电极由于固定件或螺栓松动而产生滑移。类似的,下电极通过螺栓与绝缘子钢脚连接,单点固定的方式难以保证电极在自然力的作用下长期保持固定。上下电极的松动导致间隙距离的增大或减小。当间隙增大时,作用于地线的雷电流通过绝缘子本体而不是间隙放电,击穿绝缘子。当间隙减小时,地线上的感应过电压通过间隙持续放电甚至构成接触通流,致使电极间隙处金属件烧蚀、断裂。此外,大多数安装人员并不清楚间隙要求,在安装过程会不经意地改变间隙距离。
[0004]现有的一些固定间隙的方法,例如使用焊接电极、间隙处加绝缘块、在铁帽螺栓孔固定电极等。上述方法存在增加绝缘子铁帽改造工作量、绝缘块积污后产生沿面放电、间隙距离不易调整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间隙地线绝缘子,有效地解决了现有地线绝缘子存在上下电极之间容易发发生偏移,从而影响到绝缘子的正常使用的技术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多间隙地线绝缘子,包括绝缘子本体、钢帽、钢脚、上电极和下电极;
[0008]所述钢帽和钢脚分别设置于所述绝缘子本体的顶部和底部;
[0009]所述下电极的第一端与所述钢脚可拆卸连接,所述下电极的第二端向外延伸;
[0010]所述上电极包括上电极抱箍和多个上电极引脚;
[0011]所述上电极抱箍可拆卸套接于所述钢帽上;
[0012]多个所述上电极引脚呈中心放射状均匀分布于所述上电极抱箍上;
[0013]各个所述上电极引脚的第一端与所述上电极抱箍的外周壁连接;
[0014]各个所述上电极引脚的第二端向外延伸与所述下电极之间形成放电间隙。
[0015]优选地,在上述的一种多间隙地线绝缘子中,所述上电极引脚具体为三个;
[0016]相邻两个所述电极引脚之间的夹角相同。
[0017]优选地,在上述的一种多间隙地线绝缘子中,位于中间的所述上电极引脚与所述
下电极位于同一竖直面上。
[0018]优选地,在上述的一种多间隙地线绝缘子中,各个所述上电极引脚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竖直段、水平段、放电段和延长段;
[0019]所述竖直段的第一端与所述钢帽连接;
[0020]所述竖直段的第二端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并与所述水平段的第一端连接;
[0021]所述水平段的第二端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与所述放电段的第一端连接;
[0022]所述放电段的第二端沿远离所述绝缘子本体的方向向上延伸,并与所述延长段的第一端连接;
[0023]所述延长段的第二端沿靠近所述绝缘子本体的方向向上延伸。
[0024]优选地,在上述的一种多间隙地线绝缘子中,所述下电极包括弧状段、靠拢段和平行段;
[0025]所述弧状段呈弧状,所述弧状段的第一端与所述钢脚连接,所述弧状段的第二端与所述靠拢段的第一端连接;
[0026]所述靠拢段竖直设置,所述靠拢段的第二端沿靠近所述放电段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平行段的第一端连接;
[0027]所述平行段的第二端沿远离所述绝缘子本体的方向向上延伸;
[0028]所述平行段与所述放电段平行设置,所述平行段与所述放电段之间形成放电间隙。
[0029]优选地,在上述的一种多间隙地线绝缘子中,所述平行段与所述放电段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环状凸起;
[0030]所述环状凸起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
[0031]优选地,在上述的一种多间隙地线绝缘子中,所述环状凸起与所述上电极表面的最小距离不小于10mm。
[0032]优选地,在上述的一种多间隙地线绝缘子中,当所述的下电极发生轴向转动,且转动角为相邻两个所述上电极引脚之间的夹角的一半时,所述环状凸起与上电极引脚之间的距离不大于30mm。
[0033]优选地,在上述的一种多间隙地线绝缘子中,所述上电极引脚和所述下电极均为异形镀锌钢条。
[0034]优选地,在上述的一种多间隙地线绝缘子中,所述异形镀锌钢条均呈圆柱状;
[0035]所述异形镀锌钢条的截面的直径不小于12mm。
[003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0037]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间隙地线绝缘子,利用多个上电极引脚构成地线绝缘子的羊角电极的上电极,并与下电极之间形成多种放电间隙,与传统的平板状上电极结构不同,呈中心放射状的多个上电极引脚不仅受力面积小,受风力作用影响小,而且电极偏移造成的间隙距离变化量小,不会因电极转动而出现较大的间隙距离变化,从而使得地线绝缘子的间隙距离在电极偏移时仍满足标准规定,有效地解决了现有地线绝缘子存在上下电极之间容易发生偏移,从而影响到绝缘子的正常使用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3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9]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间隙地线绝缘子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间隙地线绝缘子的上电极的立体图;
[0041]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间隙地线绝缘子的放电间隙分析图;
[0042]图4为现有地线绝缘子的平板电极的左中右线的示意图;
[0043]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间隙地线绝缘子的电场强度与距离的关系图。
[0044]图中:
[0045]1为上电极、11为上电极引脚、111为竖直段、112为水平段、113为放电段、114为延长段、12为上电极抱箍、2为下电极、21为弧状段、22为靠拢段、23为平行段、24为环状凸起、3为钢帽、4为绝缘子本体、5为钢脚。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间隙地线绝缘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子本体、钢帽、钢脚、上电极和下电极;所述钢帽和钢脚分别设置于所述绝缘子本体的顶部和底部;所述下电极的第一端与所述钢脚可拆卸连接,所述下电极的第二端向外延伸;所述上电极包括上电极抱箍和多个上电极引脚;所述上电极抱箍可拆卸套接于所述钢帽上;多个所述上电极引脚呈中心放射状均匀分布于所述上电极抱箍上;各个所述上电极引脚的第一端与所述上电极抱箍的外周壁连接;各个所述上电极引脚的第二端向外延伸与所述下电极之间形成放电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间隙地线绝缘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电极引脚具体为三个;相邻两个所述电极引脚之间的夹角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间隙地线绝缘子,其特征在于,位于中间的所述上电极引脚与所述下电极位于同一竖直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间隙地线绝缘子,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上电极引脚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竖直段、水平段、放电段和延长段;所述竖直段的第一端与所述钢帽连接;所述竖直段的第二端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并与所述水平段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水平段的第二端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与所述放电段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放电段的第二端沿远离所述绝缘子本体的方向向上延伸,并与所述延长段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延长段的第二端沿靠近所述绝缘子本体的方向向上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剑平汤振鹏刘小金朱凌黄昊郑海周华敏周泠紫范亚洲叶伟玲马承志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