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数据中心的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在运行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中低品位余热,这些余热易提取、产热稳定且热量大,是一种优质热源,可加热生活用水、供暖,或满足其他热需求,我国大约有8万座数据中心,按现有数据中心规模计算,我国北方地区数据中心的可回收余热总量约10GW,理论上可支持3亿平方米建筑供暖,将数据中心余热回收用于区域供暖,在我国北方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及节能意义。
[0003]然而,现阶段的数据中心余热大多数被直接排向大气,浪费巨大。目前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应用案例仅有阿里巴巴千岛湖数据中心、腾讯天津数据中心和中国电信重庆云计算基地等寥寥数家企业。我国数据中心行业的节能重点环节是空调系统和IT系统,余热回收利用往往被忽视,随着数据中心建设规模及数量的快速增长,政府对数据中心节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0004]另一方面,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中心;蓄水池,其用于:在设定第一周期内,利用所述数据中心的热量完成蓄热过程,在设定第二周期内,利用所述蓄热过程储存的热量供应的放热过程;水循环系统,其设置有若干水循环回路;以及,制冷剂循环系统,其设置有若制冷剂干循环系统;其中,通过若干水循环回路和/或若干制冷剂循环系统配合实现所述蓄热过程和所述放热过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第一水循环回路,其包括:一号板式换热器、蓄水池、冷却塔、一号热泵蒸发器,其中,所述一号板式换热器一端分别与所述蓄水池、所述冷却塔和所述一号热泵蒸发器各自连通;第二水循环回路,其包括:制冷机组冷凝端、蓄水池、冷却塔,其中,所述制冷机组冷凝端一端分别与蓄水池、冷却塔各自连通;第三水循环回路,其包括:制冷机组热回收端和蓄水池,其中,所述制冷机组热回收端与蓄水池之间连通;第四水循环回路,其包括:数据中心、一号板式换热器和制冷机组蒸发器,其中,所述数据中心的冷却水供/回水接口分别与一号板式换热器、制冷机组蒸发器各自连通;第五水循环回路,其包括:太阳能集热器、蓄水池、缓冲水罐,其中,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分别与大型蓄水池、缓冲水罐各自连通;以及,第六水循环回路,其包括:缓冲水罐、太阳能集热器、一号热泵冷凝器、二号热泵冷凝器、二号板式换热器,其中,所述缓冲水罐分别与大型蓄水池、太阳能集热器、一号热泵冷凝器、二号热泵冷凝器、二号板式换热器各自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制冷机组循环系统,其包括制冷机组蒸发器、压缩机、制冷机组热回收端、制冷机组冷凝端和节流装置,其中,所述制冷机组蒸发器构成换热过程的一端,制冷机组热回收端和制冷机组冷凝端构成换热过程的另一端,压缩机和节流装置促进换热过程的进行;一号热泵循环系统,其包括一号热泵蒸发器、压缩机、一号热泵冷凝器和节流装置,其中,一号热泵蒸发器构成换热过程的一端,一号热泵冷凝器构成换热过程的另一端,压缩机和节流装置促进换热过程的进行;以及,二号热泵循环系统,其包括二号热泵蒸发器、压缩机、二号热泵冷凝器和节流装置,其中,二号热泵蒸发器构成换热过程的一端,二号热泵冷凝器构成换热过程的另一端,压缩机和节流装置促进换热过程的进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的顶层为热水且底层为冷水,其中,当出水为热水且回水为冷水时,所述蓄水池采用顶部出水,底部回水的方式进行水循环,当出水为冷水且回水为热水时,所述蓄水池采用底部出水,顶部回水的方式进行水循环。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的
顶部及四周设置有保温层。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再生能源及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热泵蒸发器的热源包括蓄水池的水源或空气源,其中,水泵驱动水循环回路时,蓄水池的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博博,董凯军,孙钦,罗伟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