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站结构及集成冷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3178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站结构及集成冷站。冷站结构包括框架和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框架内部的顶面上,且经过所述冷站结构内的管道零部件和/或线槽零部件通过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顶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冷站结构及集成冷站,通过设计框架结构,有效利用了内部空间,实现冷站机组与箱体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整体结构合理性和安装便利性上有了很大提高,通过在框架上部设置U型支架,实现管路零部件的吊装便利性,通过设置第二支架或第三支架能够增加线槽的吊装便利性同时简洁布线,通过在框架侧面上增加可拆卸加强梁,保证冷站机组运输过程中的冷站结构的承重与可靠性,在施工现场拆除加强梁,方便后续系统部件安装及人员进出。方便后续系统部件安装及人员进出。方便后续系统部件安装及人员进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站结构及集成冷站


[0001]本技术涉及冷站设备
,特别是一种冷站结构及集成冷站。

技术介绍

[0002]集成冷站的设计中,往往是根据集装箱的体积进行结构集成布置,此时的冷站本体与箱体之间的关联不多,而箱体内部的空间利用率不足,导致集成冷站的设计存在着诸如管道布置、系统安放等不合理现象,而且冷站部件集中放置,在工厂预制过程中会出现吊装困难,集装箱运输时由于结构集中出现部件位置偏移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集成冷站内部空间利用率低而导致管道零部件和线槽零部件布置不合理且不方便安装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将管路和线槽吊装至顶部而增加空间利用率的冷站结构及集成冷站。
[0004]一种冷站结构,包括框架和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框架内部的顶面上,且所述冷站结构内的管道零部件和/或线槽零部件通过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顶面上。
[0005]所述支架为U形,且包括依次连接的左连杆、下连杆和右连杆,所述左连杆的第一端和所述右连杆的第一端均设置于所述顶面上,所述下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左连杆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或所述下连杆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右连杆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或所述下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左连杆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所述下连杆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右连杆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
[0006]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均设置于所述顶面上,且所述框架内的管道零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框架内的线槽零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
[0007]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第一中间连杆,所述第一中间连杆将所述第二支架分为第一上层区域和第一下层区域,且所述线槽零部件包括强电零部件和弱电零部件,所述强电零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上层区域,所述弱电零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下层区域;或所述强电零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下层区域,所述弱电零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上层区域。
[0008]所述框架的内部侧面上设置有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上设置有第二中间连杆,所述中间连杆将所述第三支架分为第二上层区域和第二下层区域,且所述框架内的强电零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上层区域,所述框架内的弱电零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下层区域;或所述框架内的强电零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下层区域,所述框架内的弱电零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上层区域。
[0009]所述支架的最低点到所述框架的底面具有第一间距,且所述第一间距大于等于2.5米。
[0010]所述框架包括多个横梁和多个纵梁,所有所述横梁和所有所述纵梁对应连接构成所述框架的顶面和底面,所述支架设置于构成所述顶面的对应的所述横梁和/或所述纵梁
上。
[0011]所述横梁包括主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纵梁包括主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主横梁和所述主纵梁对应连接构成所述顶面的边沿,所有所述第二横梁和所有所述第二纵梁位均位于所述顶面内。
[0012]所述横梁和所述纵梁的截面均为H形。
[0013]所述框架还包括多个支撑梁,所有所述支撑梁并列分布于所述底面上。
[0014]所述框架还包括立柱,所述立柱的第一端与位于所述顶面的所述横梁和/或所述纵梁固定设置,所述立柱的第二端与位于所述底面的所述横梁和/或所述纵梁固定设置。
[0015]所述框架还包括加强梁,所述加强梁的第一端与位于所述顶面的所述横梁和/或所述纵梁可拆卸连接,所述加强梁的第二端与位于所述底面的所述横梁和/或所述纵梁可拆卸连接。
[0016]所述框架还包括第三纵梁,所述第三纵梁设置于所述框架的侧面上,且所述加强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纵梁可拆卸连接。
[0017]所述第三纵梁与所述底面平行,且所述第三纵梁与所述底面之间具有第二间距,所述第二间距大于等于2.2米。
[0018]一种集成冷站,包括上述的冷站结构。
[0019]本技术提供的冷站结构及集成冷站,通过设计框架结构,有效利用了内部空间,实现冷站机组与箱体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整体结构合理性和安装便利性上有了很大提高,通过在框架上部设置U型支架,实现管路零部件的吊装便利性,通过设置第二支架或第三支架能够增加线槽的吊装便利性同时简洁布线,通过在框架侧面上增加可拆卸加强梁,保证冷站机组运输过程中的冷站结构的承重与可靠性,在施工现场拆除加强梁,方便后续系统部件安装及人员进出。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冷站结构及集成冷站的实施例的冷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冷站结构及集成冷站的实施例的冷站结构的俯视图;
[0022]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冷站结构及集成冷站的实施例的冷站结构的侧视图;
[0023]图中:
[0024]1、框架;21、第一支架;22、第二支架;23、第三支架;11、加强梁;12、主横梁;13、第二横梁;14、主纵梁;15、第二纵梁;16、第三纵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如图1至图3所示的冷站结构,包括框架1和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框架1内部的顶面上,且所述冷站结构内的管道零部件和/或线槽零部件通过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顶面上,利用支架将管道零部件和/或线槽零部件悬吊在框架1的顶部,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
中箱体内部的空间利用率不足,导致集成冷站的设计存在着诸如管道布置、系统安放等不合理的问题,同时利用支架的固定能够保证在运输过程中管道零部件和线槽零部件具有良好的固定,保证了冷站结构的可靠性,其中管道零部件包括冷站结构内的管路及管路相关的结构,线槽零部件包括线缆及线缆相关的结构。
[0027]所述支架为U形,且包括依次连接的左连杆、下连杆和右连杆,所述左连杆的第一端和所述右连杆的第一端均设置于所述顶面上,所述下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左连杆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或所述下连杆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右连杆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或所述下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左连杆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所述下连杆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右连杆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利用下连杆的可拆卸连接,能够在放置管道零部件或者线槽零部件时,直接由下连杆所构成的开口处放入至支架内部,然后在将下栏杆与对应的左连杆或者右连杆连接上,即完成了管道零部件或线槽零部件的固定,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从框架1的侧面穿入在进行定位的问题,有效的加快工厂预制速度及工程安全。
[0028]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所述第一支架21和所述第二支架22均设置于所述顶面上,且所述框架1内的管道零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21上,所述框架1内的线槽零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22上,其中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21和所述第二支架22并列设置,从而将管道零部件与线槽零部件分离布置,增加冷站结构的安全性。
[0029]所述第二支架22上设置有第一中间连杆,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和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框架(1)内部的顶面上,且所述冷站结构内的管道零部件和/或线槽零部件通过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顶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U形,且包括依次连接的左连杆、下连杆和右连杆,所述左连杆的第一端和所述右连杆的第一端均设置于所述顶面上,所述下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左连杆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或所述下连杆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右连杆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或所述下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左连杆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所述下连杆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右连杆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所述第一支架(21)和所述第二支架(22)均设置于所述顶面上,且所述框架(1)内的管道零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21)上,所述框架(1)内的线槽零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22)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22)上设置有第一中间连杆,所述第一中间连杆将所述第二支架(22)分为第一上层区域和第一下层区域,且所述线槽零部件包括强电零部件和弱电零部件,所述强电零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上层区域,所述弱电零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下层区域;或所述强电零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下层区域,所述弱电零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上层区域。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内部侧面上设置有第三支架(23),所述第三支架(23)上设置有第二中间连杆,所述中间连杆将所述第三支架(23)分为第二上层区域和第二下层区域,且所述框架(1)内的强电零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上层区域,所述框架(1)内的弱电零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下层区域;或所述框架(1)内的强电零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下层区域,所述框架(1)内的弱电零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上层区域。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栋军王娟郑世豪吕久洲雷伟锋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