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眼镜起雾的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4052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15: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眼镜起雾的口罩,包括罩面和两根耳带,所述两根耳带分别连接在罩面的两侧;所述罩面的上端边沿设有延伸片,延伸片与罩面通过翻转件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眼镜起雾的口罩,设置在罩面上端边沿的延伸片,佩戴时可向上翻转延伸到用户眼部下方,可阻挡罩面内侧的气流从罩面上端向上排出,有效减少附着在眼镜上的气体,保证用户的视线不受阻。保证用户的视线不受阻。保证用户的视线不受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眼镜起雾的口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口罩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防眼镜起雾的口罩。

技术介绍

[0002]在公共场合,大家都自觉佩戴口罩,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然而,很多戴眼镜的用户反应,戴上口罩后只要一呼气,眼镜上就容易起雾,非常不方便。眼镜上的雾气使得他们不得不反复脱戴口罩,无形之中增加了感染风险。此外,由于用户佩戴了防护口罩,使得用户在进行交流时,无法判断对方的面部表情,从而导致双方在交谈过程中出现语言理解方面的偏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眼镜起雾的口罩,可减少呼出的气体在眼镜上形成水雾,不影响用户的视线。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防眼镜起雾的口罩,包括罩面和两根耳带,所述两根耳带分别连接在罩面的两侧;所述罩面的上端边沿设有延伸片,延伸片与罩面通过翻转件连接。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延伸片包括柔性支架和两层非织造布,所述两层非织造布固定在柔性支架上;两层非织造布之间形成空腔,空腔内设有护眼贴。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翻转件采用弹簧片。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罩面的中部内侧设有弧形的导流片,所述导流片延伸到罩面的左右两端。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片的两端均设有排风扇,罩面的外侧四周设有柔性光伏电池,所述柔性光伏电池与排风扇连接。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片的内侧设有通气鼻贴。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罩面的外侧下部设有带有WIFI模块的柔性显示屏,罩面的内侧设有带有WIFI模块的摄像头;罩面的外侧四周设有柔性光伏电池,所述柔性光伏电池分别与柔性显示屏和摄像头连接。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罩面包括外罩面和内罩面,所述外罩面和内罩面之间通过魔术贴连接,内罩面和外罩面之间形成芯腔,芯腔内设有可替换内芯,可替换内芯通过魔术贴与内罩面或外罩面连接。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罩面的四周均具有折皱结构。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耳带上设有伸缩卷线器。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眼镜起雾的口罩,设置在罩面上端边沿的延伸片,佩戴时可向上翻转延伸到用户眼部下方,可阻挡罩面内侧的气流从罩面上端向上排出,有效减少附着在眼镜上的气体,保证用户的视线不受阻。本实施例的口罩可实时显示用户面部表情,使得用户在与其他人进行交流时,
不会产生语言理解方面的偏差,也可以在某些场合直接通过人脸识别验证,而无需摘掉口罩,从而降低了公共场合因人脸识别验证环节而产生的感染风险。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口罩的外侧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口罩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口罩的侧视图;
[0018]图4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口罩的外侧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口罩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有:罩面1、耳带2、延伸片3、柔性支架31、非制造布32、导流片4、柔性光伏电池5、摄像头6。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防眼镜起雾的口罩,如图1所示,包括罩面1和两根耳带2,两根耳带2分别连接在罩面1的左右两端。罩面1的上端边沿设有延伸片3,延伸片3与罩面1 通过翻转件连接。延伸片3设置在罩面1的内侧或外侧,罩面1的内侧为与用户脸部贴合的一侧,罩面1的外侧为与内侧相反的一侧。延伸片3通过翻转件可翻转向上贴合用户眼部下方或者翻转向下贴合罩面1。考虑到延伸片3翻转向上后不能阻挡视线,优选的,延伸片3 有两片,延伸片3为半圆形。
[002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防眼镜起雾的口罩,设置在罩面1上端边沿的延伸片3,若用户佩戴眼镜,佩戴口罩时可将延伸片3向上翻转贴合眼部下方,从而将口罩边沿延伸到用户眼睛下方又不阻挡视线,可阻挡罩面1内侧的气流从罩面上端向上排出,有效减少附着在眼镜上的气体,保证用户的视线不受阻。
[0024]优选的,延伸片3包括柔性支架31和两层非织造布32,两层非织造布32固定在柔性支架31上。两层非织造布32之间形成空腔,空腔内设有护眼贴。本实施例中,延伸片3采用柔性支架31用于支撑非制造布32,既具有一定支撑力度,还可折叠且佩戴时不易压到皮肤。采用非织造布32,质轻且透气性好,不会因延伸片3延伸到眼部下方而导致闷气。两层非制造布32之间的空腔可用于添加各种效用的护眼贴,防止雾气附着眼镜的同时,还能对眼睛起到保健作用。
[0025]优选的,翻转件采用弹簧片。弹簧片轻薄,用于翻转延伸片3,不会增加口罩本身的质量。
[0026]优选的,如图2和图3所示,罩面1的中部内侧设有弧形的导流片4,导流片4延伸到罩面1的左右两端。佩戴时,弧形的导流片4位于鼻子上方,导流片4的内侧与鼻子贴合,导流片4下方与脸部之间形成导流通道,鼻子呼出的气体在导流片4的导流下沿导流通道向两侧流动,最后从罩面1的左右两端流出,有效阻止了气体从罩面1的上方流出而附着在眼镜上。
[0027]进一步,导流片4的两端均设有排风扇,如图4所示,罩面1的外侧四周设有柔性光伏电池5,柔性光伏电池5与排风扇连接。排风扇位于导流通道的出口,排风扇工作驱动罩面1 内侧导流通道中的呼出的气流向外排出,提高排放效率,防止呼出的气体长时间在罩面1
内侧而又被吸入,提高呼吸质量。
[0028]优选的,导流片4的内侧设有通气鼻贴。佩戴时导流片4上的通气鼻贴贴合鼻子,在有效防止气体向上呼出附着眼镜的同时,还能缓解鼻子堵塞症状。
[0029]考虑到有些场合需要人脸识别验证,以及一些活动需要露出面部时,频繁脱戴口罩不便且带来传染风险。优选的,罩面1的外侧下部设有带有WIFI模型的柔性显示屏,罩面1的内侧设有带有WIFI模块的摄像头6。罩面1的外侧四周设有柔性光伏电池5,柔性光伏电池5 分别与柔性显示屏和摄像头6连接。如图5所示,摄像头6有至少四个,分别分布在罩面1 的内侧四角。摄像头6和柔性显示屏分别通过自带的WIFI模块与用户手机进行无线连接。摄像头6拍摄用户鼻子以下的面部表情视频,并传输给用户手机,用户手机将实时视频解码后发送给柔性显示屏,柔性显示屏进行显示播放。从而用户的实时表情显示在口罩外侧,无需用户摘掉口罩,便可进行人脸识别等验证过程,与人交谈时,对方也可清楚看到面部表情,有利于沟通洽谈。
[0030]优选的,罩面1包括外罩面和内罩面,外罩面和内罩面之间通过魔术贴连接,内罩面和外罩面之间形成芯腔,芯腔内设有可替换内芯,可替换内芯通过魔术贴和内罩面或外罩面连接。外罩面不接触口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眼镜起雾的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罩面(1)和两根耳带(2),所述两根耳带(2)分别连接在罩面(1)的两侧;所述罩面(1)的上端边沿设有延伸片(3),延伸片(3)与罩面(1)通过翻转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片(3)包括柔性支架(31)和两层非织造布(32),所述两层非织造布(32)固定在柔性支架(31)上;两层非织造布(32)之间形成空腔,空腔内设有护眼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件采用弹簧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面(1)的中部内侧设有弧形的导流片(4),所述导流片(4)延伸到罩面(1)的左右两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片(4)的两端均设有排风扇,罩面(1)的外侧四周设有柔性光伏电池(5),所述柔性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成文刘国亮汪远昊陆鑫王洋杜玉玲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连云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