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偏光片及其制备方法、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3987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14: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偏光片及其制备方法、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该偏光片包括出光面、与出光面相对设置的入光面以及连接出光面和入光面的侧面;偏光片的至少一侧的侧面呈倾斜面,倾斜面与偏光片的出光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该实施方式的偏光片通过在其至少一侧的侧面上形成倾斜面,以实现光线在偏光片的倾斜面与空气交接面处的传播路径发生改变,防止光线从偏光片的开口边界处漏出,在保证没有光线漏出的同时,还可实现偏光片进一步向内缩减,符合偏光片的制作规范,从而实现装载有该偏光片的显示模组的边框的极窄化和显示屏幕的极大化。极窄化和显示屏幕的极大化。极窄化和显示屏幕的极大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偏光片及其制备方法、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偏光片及其制备方法、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窄边框技术在显示装置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生产商也已推出了自己的窄边框的显示装置。由于边框变窄,观众在观看这类显示产品时,视觉被束缚的程度大大降低,视觉更放松,更容易使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欣赏美感。
[0003]在推进显示装置窄边框化的过程中,偏光片的开口边沿面临无法进一步向内缩减的问题,因为若将偏光片的开口边沿进一步内缩,必将会导致显示装置漏光,影响用户的观感,极大地制约显示装置的窄边框化的进一步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偏光片及其制备方法、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偏光片,包括:
[0007]出光面、与所述出光面相对设置的入光面以及连接出光面和入光面的侧面;
[0008]所述偏光片的至少一侧的侧面呈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与所述偏光片的出光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0009]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提供的偏光片通过在其至少一侧的侧面上形成倾斜面,以实现光线在偏光片的倾斜面与空气的交接面处的传播路径发生改变,从而将原本会从倾斜面漏出的光线局域住,并使其传播方向发生偏转,防止光线从偏光片的开口边界处漏出。同时,该偏光片在保证没有光线漏出的前提下,还可实现对原有尺寸的偏光片进行向内缩减,符合偏光片的制作规范,从而实现装载有该偏光片的显示装置的边框的极窄化和显示屏幕的极大化。
[0010]可选地,所述倾斜面环绕所述偏光片的出光面设置。
[0011]该可选的实施方式通过环绕偏光片的出光面设置倾斜面,使得偏光片的各侧面均为倾斜面,从而实现更多的光线在倾斜面与空气的交界面处的传播路径发生改变,对更多原本会从倾斜面漏出的光线进行局域,进而在保证没有光线漏出的前提下,可进一步对缩减偏光片的尺寸。
[0012]可选地,所述偏光片包括贯穿所述偏光片的出光面和入光面的锥形孔;
[0013]所述锥形孔位于出光面上的孔径小于所述锥形孔位于入光面上的孔径;
[0014]所述倾斜面为所述锥形孔的内侧壁。
[0015]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
[0016]显示面板以及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的传感器层、如本专利技术第一
方面所提供的偏光片以及盖板;
[0017]其中,
[0018]所述盖板通过第一光学胶层与所述偏光片的出光面贴合;
[0019]所述偏光片的入光面位于所述传感器层上;
[0020]所述偏光片的折射率分别大于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折射率以及所述传感器层的折射率。
[0021]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的显示模组中通过设置位于第一光学胶层和传感器层之间的偏光片,从而第一光学胶层、传感器层和偏光片形成全反射微腔结构,并通过偏光片改变微腔结构中发生全反射的光线在倾斜面与空气的交界面处的传播方向,使光线在倾斜面上再次反射至第一光学胶层内,避免光线自倾斜面出漏出。
[0022]可选地,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可视区域以及位于所述可视区域四周的非可视区域;
[0023]所述偏光片的边沿位于所述非可视区域且与所述可视区域的边界的距离为0.2

0.3mm。
[0024]该可选的实施方式在保证没有光线自倾斜面漏出的前提下,将偏光片的边沿进一步向内缩减,从而缩短偏光片边沿与可视区域的边界之间的距离,进而缩窄该显示模组对应的边框的尺寸。
[0025]可选地,所述倾斜面与所述偏光片的出光面之间的夹角β1的角度范围为
[0026][0027]其中,n1为第一光学胶层的折射率;n2为偏光片的折射率;n3为空气的折射率。
[0028]该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倾斜面与偏光片的出光面之间的夹角β1具有宽泛的变化范围,充分考虑到现实工艺制程所可能存在的误差,从而使得该偏光片易于加工,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0029]可选地,所述偏光片的折射率的取值范围为1.5

1.55;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折射率的取值范围为1.45

1.48;所述传感器层的折射率的取值范围为1.45

1.48。
[0030]可选地,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位于盖板与第一光学胶层之间的遮光层;所述遮光层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倾斜面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
[0031]该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遮光层,从而将在倾斜面上再反射至第一光学胶层内的光线吸收,从而实现非可视区域的防漏光处理。
[0032]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
[0033]显示面板以及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的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所提供的偏光片和盖板;
[0034]其中,
[0035]所述盖板通过第二光学胶层与所述偏光片的出光面贴合;
[0036]所述显示面板通过第三光学胶层与所述偏光片的入光面贴合;
[0037]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与所述偏光片的锥形孔对应设置的开孔,所述开孔依次贯穿第二光学胶层、第三光学胶层和显示面板;
[0038]所述偏光片的折射率分别大于所述第二光学胶层的折射率以及所述第三光学胶层的折射率。
[0039]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所提供的显示模组通过设置第二光学胶层、偏光片和第三光学胶层,使得第二光学胶层、偏光片和第三光学胶层形成全反射微腔结构,并通过偏光片改变微腔结构中发生全反射的光线在倾斜面与空气的交界面处的传播方向,使光线在倾斜面上再次反射至第二光学胶层内,避免光线自倾斜面出漏出,实现用于放置屏下摄像头的开孔处无光线漏出。
[0040]可选地,所述倾斜面与所述偏光片的出光面之间的夹角β2的角度范围为
[0041][0042]其中,n4为第二光学胶层的折射率;n5为偏光片的折射率;n6为空气的折射率。
[0043]可选地,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位于盖板和第二光学胶层之间的遮光层;
[0044]所述遮光层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偏光片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
[0045]该可选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遮光层,从而将经倾斜面再反射至第二光学胶层内的光线进行吸收,实现屏下开孔的区域的防漏光处理。
[0046]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所提供的显示模组或如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所提供的显示模组。
[0047]本专利技术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偏光片的制备方法,包括:
[0048]形成偏光片基材,所述偏光片基材包括出光面、与所述出光面相对设置的入光面以及连接出光面和入光面的侧面;
[0049]对所述偏光片基材的至少一侧的侧面进行切割形成倾斜面,以使得所述倾斜面与所述偏光片基材的出光面之间的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偏光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出光面、与所述出光面相对设置的入光面以及连接出光面和入光面的侧面;所述偏光片的至少一侧的侧面呈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与所述偏光片的出光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环绕所述偏光片的出光面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片包括贯穿所述偏光片的出光面和入光面的锥形孔;所述锥形孔位于出光面上的孔径小于所述锥形孔位于入光面上的孔径;所述倾斜面为所述锥形孔的内侧壁。4.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以及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的传感器层、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偏光片以及盖板;其中,所述盖板通过第一光学胶层与所述偏光片的出光面贴合;所述偏光片的入光面位于所述传感器层上;所述偏光片的折射率分别大于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折射率以及所述传感器层的折射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可视区域以及位于所述可视区域四周的非可视区域;所述偏光片的边沿位于所述非可视区域且与所述可视区域的边界的距离为0.2

0.3mm。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与所述偏光片的出光面之间的夹角β1的角度范围为其中,n1为第一光学胶层的折射率;n2为偏光片的折射率;n3为空气的折射率。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片的折射率的取值范围为1.5

1.55;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折射率的取值范围为1.45

1.48;所述传感器层的折射率的取值范围为1.4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宏锦王畅王春燕方远王明强张家祥左堃张斌吴承龙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