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詹国茂专利>正文

一种结构改良的广告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3879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结构改良的广告板,包括有上框条、一下框条,于下框条两侧并分别延伸设有插槽;一组接条、二侧框条、四连接块以及数隔框条和灯箱,于框架最外侧设有透明压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组装的便利性,且搬运时可将各构件拆离,以减少空间占据,达到搬运上的便利性,且各灯箱两侧内边面形成一插槽,可于该插槽插组一压克力板,使压克力板可由任意抽取更换广告标语文字、图样,使广告具有更加多样化。(*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广告板。传统广告板系由大量的钢条焊接组设而成一框架,再於该框架嵌设压克力板而成,并於该压克力板外侧面制有广告标语,以当设於框架内之灯管被点亮时,透过压克力板将广告标语照亮,以达到广告效果;但上述广告板却具有以下之缺失,为使用者所诟病一、传统广告板之框架系由大量的钢条所架设而成,而各钢条利用焊接之方式所连接在一起,造成组装时相当费时费力。二、大量的钢条构成之框架,总重量大约在60公斤以上,造成搬运时相当费时费力,且框架所占据之空间也相当庞大,根本无法令人作有效的施工,于是欲将广告板挂设於壁体上时,有时甚至必需借助於大型机械车,方能协助广告板快速挂设完成,显然不符合在事事要求时效的现代社会。三、由于必需使用大量笨重的钢条组成框架,因而必需耗费较大的成本负担,且运搬时的人力、物力,都必需被业者列入成本计算之中,付诸於消费者身上,想当然每一块广告板从制造至悬挂好之整个完整程序,即必需支付一笔可观的预算支出,对整个投资报酬率而言,相当不划算。四、由于传统框架既重且又需利用焊接方式组成,而当压克力板有所破损时,即无法自行更替,仍必需仰赖专业人员来处理,常常造成使用者为避免麻烦费事,而干脆不更换,造成广告效果不佳之情形产生。五、传统广告板并无一定之规格限制(框架乃随意组设),造成市容大小广告板四处林立,严重影响街道之美观。六、传统广告板之压克力板一旦有所破损则必需整组作更换,造成广告标语残留,形成环境污染。七、传统广告板之压克力板由于长期暴露在外任凭日晒雨淋,不但使广告标语容易受侵蚀腐坏、刮伤等,且广告标语上之广告设计亦会渐行褪去而失去光彩,失去原有之广告效果,确实使使用者所困扰。八、传统广告板之压克力板系被框架所嵌设固定,因而广告标语无法做有效更替使用,使广告效果仅能呈现单一性。九、传统广告板由于较为笨重且为固定式,因此无法作室内外移动使用,使用功能较低。鉴于上述结构仍未达完备之境界,本创作人深入研究,终于有所突破,首创一种广告板之结构改良结构,整体所欲达成之目的即将习知弊端一一改进。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广告板,使之安装容易,省时省力,并以组合的方式构成,有利于搬运,并能单个更换,而无需整更换,因此降低制造及运输成本;能方便地进行更换压克力板、清洗维护等操作。另外具有规格化,便于更换广告语及图样,更有利于美化市容,并延长其使用寿命。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结构改良的广告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上框条,其中央系为中空之长槽孔,於两侧上下端各自延伸一小段凸唇,而由凸唇构成半封闭状之组接槽,於上框条上方适当处并穿设有数穿孔及螺孔,於两侧并分别延伸设有插槽;一下框条,其系具有一长槽孔,并於上端两侧各延伸一凸唇,以由凸唇构成组接槽,於下框条下方适当处并设置有数穿孔及螺孔,於两侧并分别延伸设有插槽;一组接条,其系形成一「工」字形,乃於上下板片分别穿设数穿孔;二侧框条,各侧框条内侧边两端各延伸一凸唇,而由凸唇构成组接槽,於中央形成一长槽孔,并於适当处设置有穿孔,两侧并分别延伸设置有插槽;四连接块,各连接块系旨一体成型制成,而略成一「「」字形,於各连接块两边上并各自设有数螺孔;数隔框条,各隔框条上设具数透孔,且於上下端各形具一卡槽,两侧并分别向内延伸有凸唇,并由凸唇构成组接槽;数灯箱,系对应隔框条之洞孔设具数透孔,各灯箱内并组设有灯管及安定器,且各灯箱於两侧边内面各自形具一插槽,以可於插槽插组一压束力板;二压板,系组设於框架最外侧,呈透明状;组合时各侧框条上下两端乃分别供一连接块套组入,将连接块一边套设入侧框条之长槽孔内,且连接块之螺孔恰对准於侧框条的槽孔,可藉由螺件穿设穿孔螺入螺孔内,使连接块与侧框条锁结固定在一起,接着将其中一设有连接块之侧框条与上、下框条一侧边组设,乃将连接块一边分别套组入上、下框条的长槽孔,并恰使连接块之螺孔各自对准上、下框条之穿孔,由螺件穿过穿孔而螺入螺孔内,将上、下框条与其中一侧框条构成一成形之框架;再将组设好之灯箱套组入形框架内,且上、下框条以及侧框条之凸唇所形成之组接槽恰可供灯箱容纳卡设而定位;其中一隔框条组入形框架内,且该隔框条上下端卡槽,乃与上、下框条之凸唇组设,隔框条系以凸唇为轨道而向形框架内推入组设,而其馀的灯箱与隔框条则以间隔之方式依照上述之步骤而依序套组入形框架内,压板沿上、下框条之插槽插设入,至侧框条之插槽而停止定位;最后再由另一个组设有连接块的侧框条组设於上、下框条另一侧边,而组接条乃由下板片插组入上框条上方凸唇所形成之组槽内,并使组接条的穿孔对准上框条所设之螺孔,而可藉由螺件穿入穿孔而螺入螺孔内,将组接条与上框条固组。本技术由以上结构的组合所具有的优点是,具有组装的便利性,且搬运时可将各构件拆离,以减少空间占据,达到搬运上的便利性,且各灯箱两侧内边面形成一插槽,可于该插槽插组一压克力板,使压克力板可由任意抽取更换广告标语文字、图样,使广告具有更加多样化。附图图面说明附图说明图1系本技术之立体外观图。图2系本技术之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之灯箱立体组合图。图4为本技术之灯箱立体分解图。图5本技术灯箱内装设安定器、灯管及快速接头的示意图。图6本技术部份组合剖视图(一)。图7本技术部份组合剖视图(二)。图8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立体外观图。图9本技术另一实施例部份组合剖视图。为提供贵审查委员深入了解本技术之构造特色及其实用功效,现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式详细说明。首先,敬请贵审查委员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大致系包括一上框条10,其中央系为中空之长槽孔11,於两侧上下端各自延伸一小段凸唇12(请配合参阅图6),而由凸唇12构成半封闭状之组接槽13,於上框条10上方适当处并穿设有数穿孔14及螺孔15,上框条10并分别向两侧下方延伸形成插槽16(如图7示);一下框条20,其系具有一长槽孔21,并於上端两侧各延伸一凸唇22,以由凸唇22构成组接槽23,於下框条20下方适当处并设置有数穿孔及螺孔(於图中未示),下框条2两侧并分别向上延伸形成插槽24;一组接条30,其系形成一「工」字形,乃於上下板片31分别穿设数穿孔32,而相对于穿孔32处于直向板片33上开设有槽孔34;二侧框条40,各侧框条40内侧边两端各延伸一凸唇41(请同时参阅图6),而由凸唇41构成组攘槽42,於中央形成一长槽孔43,并於外侧边适当处设置数穿孔44,侧框条40两侧并分别延伸形成插槽45;四连接块50,各连接块50系皆一体成型制成,而略成一「「」字形,於各连接块50两边上并各自设有数螺孔51;数隔框条60,各隔框条60上设具数洞孔61,且於上下端各形具一卡槽62,两侧并分别向内延伸有凸唇63,并由凸唇63构成组接槽64;数灯箱70,各灯箱70系为一呈四边形框形架(请同时参阅图3和图4所示),於两侧边内面各自形具一插槽71,以可於插槽71插组一压克力板72,如此即使灯箱70形成封闭状,而灯箱70内并利用夹持器73固定一灯管74(如图5示),并具有一安定器75与灯管74连接(连接方式图中未出),以使灯管74的使用更为稳固,避兔造成闪烁不定,灯箱70两侧并分别对应隔框条60之洞孔61设置有数透孔76,可於透孔76组设快速接头7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结构改良的广告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上框条,其中央系为中空之长槽孔,於两侧上下端各自延伸一小段凸唇,而由凸唇构成半封闭状之组接槽,於上框条上方适当处并穿设有数穿孔及螺孔,於两侧并分别延伸设有插槽;一下框条,其系具有一长槽孔,并於 上端两侧各延伸一凸唇,以由凸唇构成组接槽,於下框条下方适当处并设置有数穿孔及螺孔,於两侧并分别延伸设有插槽;一组接条,其系形成一「工」字形,乃於上下板片分别穿设数穿孔;二侧框条,各侧框条内侧边两端各延伸一凸唇,而由凸唇构成组接槽,於 中央形成一长槽孔,并於适当处设置有穿孔,两侧并分别延伸设置有插槽;四连接块,各连接块系旨一体成型制成,而略成一「「」字形,於各连接块两边上并各自设有数螺孔;数隔框条,各隔框条上设具数透孔,且於上下端各形具一卡槽,两侧并分别向内延伸有 凸唇,并由凸唇构成组接槽;数灯箱,系对应隔框条之洞孔设具数透孔,各灯箱内并组设有灯管及安定器,且各灯箱於两侧边内面各自形具一插槽,以可於插槽插组一压束力板;二压板,系组设於框架最外侧,呈透明状;组合时各侧框条上下两端乃分别供一连 接块套组人,将连接块一边套设人侧框条之长槽孔内,且连接块之螺孔恰对准於侧框条的槽孔,可藉由螺件穿设穿孔螺人螺孔内,使连接块与侧框条锁结固定在一起,接着将其中一设有连接块之侧框条与上、下框条一侧边组设,乃将连接块一边分别套组入上、下框条的长槽孔,并恰使连接块之螺孔各自对准上、下框条之穿孔,由螺件穿过穿孔而螺人螺孔内,将上、下框条与其中一侧框条构成一成*形之框架;再将组设好之灯箱套组入*形框架内,且上、下框条以及侧框条之凸唇所形成之组接槽恰可供灯箱容纳卡设而定位;其中一隔框条组人*形框架内,且该隔框条上下端卡槽,乃与上、下框条之凸唇组设,隔框条系以凸唇为轨道而向*形框架内推人组设,而其馀的灯箱与隔框条则以间隔之方式依照上述之步骤而依序套组入*形框架内,压板沿上、下框条之插槽插设人,至侧框条之插槽而停止定位;最后再由另一个组设有连接块的侧框条组设於上、下框条另一侧边,而组接条乃由下板片插组人上框条上方凸唇所形成之组槽内,并使组接条的穿孔对准上框条所设之螺孔,而可藉由螺件穿入穿孔而螺入螺孔内,将组接条与上框条固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国茂
申请(专利权)人:詹国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