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载轴向风能采集转换装置及弹载电源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3859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14: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弹载轴向风能采集转换装置,包括呈圆筒形状的壳体,与壳体连接的控制器,沿径向方向开设在壳体内、且呈漏斗形状的进风口,开设在壳体内、且与进风口连通的风道,环形开设在壳体的后端边缘的数个出风口,布设在风道内的能量转换器,布设在控制器内、且与能量转换器连接的控制电路,以及与控制电路连接的输出线。通过上述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采集可靠等优点,在弹载电源技术领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弹载轴向风能采集转换装置及弹载电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弹载电源
,尤其是一种弹载轴向风能采集转换装置及弹载电源。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行的弹载电源主要有热电池,又称热激活储备电池,其属于一次性使用的电池,贮存时电解质为不导电的固体。而使用时,用电发火头或撞针机构引燃其内部的加热药剂,使电解质熔融成为离子导体而被激活的一种储备电池。但由于需要发火药及主要材料为活性材料,制作过程需要严格的安全管控及复杂的工艺流程,很多关键工序都需要人工来完成,很难实现全面机械化,生产效率极其低下,所以一直以来价格居高不下,产品一致性差。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的弹载电源要保证产品能够长期贮存及安全性,产品的外形尺寸很难做到小型化。更重要的是热电池因为是一次性使用的电池,只有在使用时激活后才有电输出,所以在生产过程中无法实现电性能的全检,只能采用抽检,这样很难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更不适合规模生产。在应对当前弹药小型化、集约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显得力不从心。
[0003]正是由于热电池具有这些缺点,一次性锂电池近年来也在一些弹药上开始使用,其小型化、标准化、输出稳定性是优于热电池的,但是其也有致命的弱点,国产锂电池的贮存年限很难达到10年以上,且贮存10年以上会产生钝化膜,电压响应滞后。能够满足弹载要求的目前主要是进口锂电池,但纯粹依赖进口也不符合国产化的要求。由于锂电池本身有电不需要激活,但在使用时也要有专门的控制电路来控制输出,以保证平时不耗电及勤务状态的安全。
[0004]众所周知,热电池和锂电池均需要额外的专门的机构来控制电池的输出,热电池现在常用的方式是通过磁电机在发射过载时发电或弹上额外的电源给热电池内部的发火头供电激活,还有通过撞针机构撞击热电池底部的撞击底火激活。然而这种激活机构均有致命的缺陷,由于磁电机是通过发射过载发电,这种在小过载的发射环境下无法提供足够的发火能量和无法区别勤务状态的过载。撞击底火的方式需要设计复杂的撞击机构,而撞击机构又需要锁定机构,锁定机构有机械式触发和电触发,这种机构的复杂性给系统带来了不可靠性。另外如果是直接弹上供电激活或锁定机构是电触发均需要额外的供电,能够提供这种条件的弹种是少量的,所以这种方式不具备通用性,无法大规模使用,也难做到低成本。锂电池需要的隔离机构的触发条件也基本上依赖发射过载或弹体旋转的离心力,这种方式跟磁电机的使用条件类似,存在同样的问题。
[0005]总之,现在的弹载电源的激活和控制输出均是基于弹药发射产生的过载或者基于发射的机构来实现,这种单一的机械式为主的控制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智能弹药的发展需求,而且由于结构的不可逆性使得无法实现批量化的重复测试,很容易在一些特殊的条件下发生意外造成人员伤亡。
[0006]随着现代武器系统对武器可靠器、安全性、通用性和贮存寿命等技术的要求越来
越高,世界许多国家越来越重视弹上电源的研制与发展工作,都把研制与发展弹上电源列为一项重要的科研课题。
[0007]美国研发了很多以气动涡轮发电机为核心的迫击炮弹引信,这种电源依靠空气动力驱动,在炮弹飞行过程中空气从引信前端进入,带动内部的电机叶片转动,从而产生电流,但是这类发电机有一定缺陷,如体积大、功率小;不能长时间供电等。基于此,近年来我们国内也开始在此类新型电源研制上下功夫,例如公开号为CN207475349U的申请专利提供了一种弹上涡轮外转子物理电源,但该电源采用传统的铁芯绕组和多级轴承的电机结构,此种结构无法做到小型化,更重要的是该电源只是能够发出电,并没有解决传统电源存在的问题,只是提供了一种新电源。每种电源技术都有各自的优势,一种电源并不能完全取代另一种电源,而真正需要的是一种能够将以上几种电源的问题全部解决并能将以上电源的各自优势发挥出来的电源控制器,目前在这一领域是空白。
[0008]因此,急需要提出一种结构简单、采集可靠的轴向式的弹载惯性风能采集转换装置及弹载电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9]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载轴向风能采集转换装置及弹载电源,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0]一种弹载轴向风能采集转换装置,包括呈圆筒形状的壳体,与壳体连接的控制器,沿径向方向开设在壳体内、且呈漏斗形状的进风口,开设在壳体内、且与进风口连通的风道,环形开设在壳体的后端边缘的数个出风口,布设在风道内的能量转换器,布设在控制器内、且与能量转换器连接的控制电路,以及与控制电路连接的输出线;
[0011]所述风道与出风口连通。
[0012]进一步地,所述能量转换器包括布设在风道内的风叶,与风叶连接的连接轴,以及套设在控制器内、且与连接轴连接的发电机。
[0013]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与输出线连接的升压电路,以及与升压电路连接的指示灯电路。
[0014]更进一步地,所述升压电路包括VIN引脚和EN引脚均与输出线连接、型号为SDB28的升压芯片U2,并联后连接在升压芯片U2的VIN引脚与GND引脚之间的电容C7和电容C8,连接在升压芯片U2的VIN引脚与SW引脚之间的电感L1,串联后连接在升压芯片U2的SW引脚与FB引脚之间的二极管D1和电阻R1,一端与升压芯片U2的FB引脚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2,以及并联后一端连接在二极管D1与电阻R1之间、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3、电容C5和电容C6。
[0015]更进一步地,所述指示灯电路包括

IN1引脚经串联的电阻R9和电阻R25连接在二极管D1与电阻R1之间、且型号为LM339的电压比较器U1,串联后与电压比较器U1的OUT1引脚连接的发光二极管E8和电阻R24。
[0016]一种弹载电源,设置有轴向式的弹载惯性风能采集转换装置。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巧妙地设置了风叶、连接轴和发电机,并且设置了进风口、风道和出风口,以实现弹载风能的采集转换。本专利技术与原有电源进行组合,将原有电源的单一环境力触发
升级为复合环境力触发;独立使用时既能作为以风能转化为电能的新型电源,也能作为达到预设飞行条件而输出控制信号的传感器使用;由于只有在预设飞行条件下才工作,从而真正实现弹药引信自毁、自失效、自失能的三自目标。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采集可靠等优点,在弹载电源
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保护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0023]图4为图2的A

A剖面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载轴向风能采集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圆筒形状的壳体(1),与壳体(1)连接的控制器(3),沿径向方向开设在壳体(1)内、且呈漏斗形状的进风口(1

1),开设在壳体(1)内、且与进风口(1

1)连通的风道(1

2),环形开设在壳体(1)的后端边缘的数个出风口(1

3),布设在风道(1

2)内的能量转换器(2),布设在控制器(3)内、且与能量转换器(2)连接的控制电路(3

1),以及与控制电路(3

1)连接的输出线(3

2);所述风道(1

2)与出风口(1

3)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载轴向风能采集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转换器(2)包括布设在风道(1

2)内的风叶(2

1),与风叶(2

1)连接的连接轴(2

2),以及套设在控制器(3)内、且与连接轴(2

2)连接的发电机(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云飞杨强蔡贤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汉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