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智能监测线路运行情况的智能综合布线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3850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14: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便于智能监测线路运行情况的智能综合布线电缆,涉及布线电缆技术领域,该智能综合布线电缆,包括电缆本体与信号处理设备;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位于电缆本体内部,用于监测电缆本体内部温度;信号处理设备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电流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预存的临界值判定是否生成运行异常指令;光电转换模块,接收生成的运行异常指令,并将其转换为光信号,通过通信光纤传递至监测平台;由监测平台端工作人员查看运行异常指令,及时安排维护人员及时对该条电缆本体进行维修或切换备用电缆对其进行降温处理,光信号适合远距离传播,便于对长度较长的电缆进行监测。便于对长度较长的电缆进行监测。便于对长度较长的电缆进行监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于智能监测线路运行情况的智能综合布线电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布线电缆
,尤其涉及便于智能监测线路运行情况的智能综合布线电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高速信息网络以及智能楼宇布线的建设,在电缆铺设中都采用了智能化综合布线线缆,电线电缆是用以传输电、磁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局域网的安装是从电缆开始的,电缆是网络基础的部分;据统计,大约50%的网络故障与电缆有关,可见电缆本身的质量以及电缆安装的质量都直接影响网络能否健康地运行。
[0003]现有的电缆缺少对电缆运行温度的监测,电缆长期超负荷运行,由于电流的热效应,负载电流通过电缆时必然导致导体发热,尤其是在夏季,过高的温度会加速绝缘的老化,以至绝缘被击穿,尤其在炎热的夏季,电缆的温升常常导致电缆绝缘薄弱处首先被击穿,电缆受到超负荷高温时具有耐极限温度的电缆也会因多次受到高温使电缆绝缘薄弱处慢慢变薄,直至破损、击穿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便于智能监测线路运行情况的智能综合布线电缆。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便于智能监测线路运行情况的智能综合布线电缆,包括电缆本体与信号处理设备,电缆本体内设有导线与通信光纤;
[0006]智能综合布线电缆还包括:电流传感器,电流传感器套设在导线上,用于监测导线是否有电流通过;
[0007]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位于电缆本体内部,用于监测电缆本体内部温度;
[0008]信号处理设备包括:
[0009]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电流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的监测数据;
[0010]处理模块,用于根据预存的临界值判定是否生成运行异常指令;
[0011]光电转换模块,接收生成的运行异常指令,并将其转换为光信号,通过通信光纤传递至监测平台。
[0012]进一步的,电缆本体划分为若干段区域,每一段上设置一个信号处理设备,信号处理设备连接有若干个电流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信号处理设备、电流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识别信息唯一。
[0013]进一步的,信号处理设备包括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电缆本体的布线图,与信号处理设备、电流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唯一识别信息,以及信号处理设备、电流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在布线图上的位置信息。
[0014]进一步的,处理模块包括储存单元与判定单元,
[0015]储存单元用于存储电流临界值与温度临界值,电流临界值设置为;
[0016]判定单元,当接收的监测电流数据>时,监测温度数据<温度临界值时,则不生成运行异常指令;
[0017]当接收的监测电流数据>0时,监测温度数据≥温度临界值时,则生成运行异常指令;当接收的监测电流数据=时,监测温度数据<温度临界值时,则生成运行异常指令;当接收的监测电流数据=时,监测温度数据≥温度临界值时,则生成运行异常指令;
[0018]调取单元,当生成运行异常指令,由调取单元从存储模块内调取信号处理设备、电流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在布线图上的位置信息,连同运行异常指令转发至光电转换模块。
[0019]进一步的,信号处理设备还包括:
[0020]定期自测模块,用于定期生成自测指令,获取接收模块接收的监测数据,并转发至光电转换模块,由光电转换模块通过电缆发送至监测平台。
[0021]进一步的,定期自测模块包括获取单元,
[0022]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接收模块接收的监测数据;
[0023]发送单元,用于将接收的监测数据发送至光电转换模块;
[0024]设定单元,用于设定自测频率;
[0025]计时单元,根据设定单元计时单元设置的自测频率生成自测指令。
[0026]进一步的,监测平台在接收监测数据时,还用于向信号处理设备发生反馈信息,反馈信息通过通信光纤传递至光电转换模块,光电转换模块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发送至处理模块;
[0027]储存单元,还用于存储反馈信息接收临界值;
[0028]判定单元,当反馈信息未在反馈信息接收临界值内发送至处理模块,说明通信光纤已损坏,此时,同时生成无线通信激活指令与运行异常指令,并发送至继电器;
[0029]继电器,用于执行无线通信激活指令,为无线通信模块接通电源,运行异常指令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监测平台进行无线传输。
[003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31](1)通过传感器监测电缆运行数据,信号处理设备接收监测数据,并判定是否生成运行异常指令;再对生成运行异常指令进行加工,将其转换为光信号,通过光通信光纤传递至监测平台,由监测平台端工作人员查看运行异常指令,及时安排维护人员及时对该条电缆进行维修或切换备用电缆对其进行降温处理,光信号适合远距离传播,便于对长度较长的电缆进行监测。
[0032](2)通过定期生成自测指令,直接获取接收模块接收的监测数据,并转发至光电转换模块,由光电转换模块通过电缆发送至监测平台;若获取单元接收的数据为缺失,则说明信号处理设备损坏、传感器与信号处理设备连接处腐蚀或电流传感器损坏、温度传感器损坏;通过定期对信号处理设备进行自检,若其损坏,及时发现,及时维修,保障信号处理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同时提升对电缆运行监测情况的准确度。
[0033](3)通过向信号处理设备发生反馈信息,当反馈信息未在反馈信息接收临界值内发送至处理模块,说明通信光纤已损坏,此时,同时生成无线通信激活指令与运行异常指令;继电器为无线通信模块接通电源,运行异常指令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监测平台进行无线传输;在对信号处理设备自测的同时,也对通信光纤进行了检测,在此期间电缆运行出现异常,也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传输,进一步提升对电缆运行监测情况的准确度。
[0034](4)通信光纤故障点的确定方式,可以根据与信号处理设备相邻区域设置信号处理设备是否能正常通过通信光纤进行信号传输,若正常传输,则说明通信光纤故障点在其之间,可以方便维护人员快速定位故障点。
附图说明
[003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电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监测线路运行综合布线电缆安装示意图;
[0037]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中监测线路运行综合布线电缆运行示意图;
[0038]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处理模块结构示意图;
[0039]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中监测线路运行综合布线电缆运行示意图;
[0040]图6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中监测线路运行综合布线电缆运行示意图。
[0041]图中:1、电缆本体;11、导线;12、通信光纤;2、信号处理设备;21、接收模块;22、处理模块;221、储存单元;222、判定单元;223、调取单元;23、存储模块;24、光电转换模块;25、无线通信模块;26、定期自测模块;261、获取单元;262、发送单元;263、计时单元;264、设定单元;27、继电器;31、电流传感器;32、温度传感器;4、监测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便于智能监测线路运行情况的智能综合布线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缆本体(1)与信号处理设备(2),电缆本体(1)内设有导线(11)与通信光纤(12);智能综合布线电缆还包括:电流传感器(31),电流传感器(31)套设在导线(11)上,用于监测导线(11)是否有电流通过;温度传感器(32),温度传感器(32)位于电缆本体(1)内部,用于监测电缆本体(1)内部温度;信号处理设备(2)包括:接收模块(21),用于接收电流传感器(31)以及温度传感器(32)的监测数据;处理模块(22),用于根据预存的临界值判定是否生成运行异常指令;光电转换模块(24),接收生成的运行异常指令,并将其转换为光信号,通过通信光纤(12)传递至监测平台(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智能监测线路运行情况的智能综合布线电缆,其特征在于:电缆本体(1)划分为若干段区域,每一段上设置一个信号处理设备(2),信号处理设备(2)连接有若干个电流传感器(31)、温度传感器(32),信号处理设备(2)、电流传感器(31)以及温度传感器(32)识别信息唯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智能监测线路运行情况的智能综合布线电缆,其特征在于:信号处理设备(2)包括存储模块(23),用于存储电缆本体(1)的布线图,与信号处理设备(2)、电流传感器(31)、温度传感器(32)唯一识别信息,以及信号处理设备(2)、电流传感器(31)与温度传感器(32)在布线图上的位置信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智能监测线路运行情况的智能综合布线电缆,其特征在于:处理模块(22)包括储存单元(221)与判定单元(222),储存单元(221)用于存储电流临界值与温度临界值,电流临界值设置为0;判定单元(222),当接收的监测电流数据>0时,监测温度数据<温度临界值时,则不生成运行异常指令;当接收的监测电流数据>0时,监测温度数据≥温度临界值时,则生成运行异常指令;当接收的监测电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国平朱志刚吴新风杜祥义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纪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