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业机器人多用途3D空间晶格打印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13713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3D打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工业机器人多用途3D空间晶格打印系统及方法,所述基于工业机器人多用途3D空间晶格打印系统中打印本体通过框架结构与机械臂第六轴法兰盘固定,机械臂第六轴法兰盘固定在机械臂的端部;机械臂上固定有自动上料和挤出结构,自动上料挤出结构通过聚四氟乙烯上料管与加热结构连接,加热结构上安装有温控结构;机械臂后方有气泵,气泵通过导气管与散热结构连接;挤出头结构位于散热结构下端,机械臂与集成控制模块独立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保证在打印过程中工具头能以多种复杂的位姿进行作业,集成控制模块通过编程实现自动化作业,散热系统可以在保证加热核心散热的同时对打印模型进行降温速凝。速凝。速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工业机器人多用途3D空间晶格打印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3D打印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工业机器人多用途3D空间晶格打印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已有的进行3D打印热塑性材料的装置,大部分通过使用4自由度框架,在打印头通过对材料加热加压,将物料融化,实现层叠打印。这种打印有两个弊端,第一是打印头的直径比较小,无法满足大型件以及特定方式打印的打印要求;另外一点就是受打印机自由度以及材料坍塌的影响,无法进行复杂的空间打印。
[0003]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现有的打印系统打印头的直径比较小,无法满足大型件以及特定方式打印的打印要求;同时现有技术中受打印机自由度以及材料坍塌的影响,无法进行复杂的空间打印。
[0004]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难度为:
[0005](1)目前常见的打印系统及相关产品、论文等基本以框架式、4自由度固定打印机为主,缺乏解决上述问题时所需的参考以及技术指导。
[0006](2)KUKA机械臂与本产品作为两个独立的产品,其中的协调、兼容性问题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工业机器人多用途3D空间晶格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工业机器人多用途3D空间晶格打印方法,包括:线装物料通过步进电机挤出,经过聚四氟乙烯上料管输送至铝合金加热块中;通过24V单头加热棒加热熔融后从挤出头挤出再固化为所需的形态,期间温控系统保持打印温度的稳定性;散热系统保障设备的安全性和打印模型的质量,可调速的自动上料/挤出结构确保挤出的均匀性;集成控制模块实现本设备可人机交互,使打印过程顺利进行。2.一种实施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工业机器人多用途3D空间晶格打印方法的基于工业机器人多用途3D空间晶格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工业机器人多用途3D空间晶格打印系统设置有:打印本体;打印本体通过框架结构与机械臂第六轴法兰盘固定,机械臂第六轴法兰盘固定在机械臂的端部;机械臂上固定有自动上料和挤出结构,自动上料挤出结构通过聚四氟乙烯上料管与加热结构连接,加热结构上安装有温控结构;机械臂上安装有气泵,气泵通过导气管与散热结构连接;挤出头结构位于散热结构下端,机械臂与集成控制模块独立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工业机器人多用途3D空间晶格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上料挤出结构包括:步进电机、聚四氟乙烯上料管以及气动接口;自动上料挤出结构设置有步进电机,步进电机通过聚四氟乙烯上料管与加热结构连接;步进电机固定在机械臂第三轴顶部,步进电机上端安装有电机固定盒;聚四氟乙烯上料管连接电机出料口与散热器顶部气动接口连接,步进电机通过导线与电位器连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工业机器人多用途3D空间晶格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结构包括:铝合金加热块以及24V单头加热棒;铝合金加热块通过空心螺纹杆固定于散热器底部,24V单头电热棒固定于铝合金加热块预留的插孔中,铝合金加热块、24V单头加热棒与散热器相互为螺纹紧固连接。5.如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工业机器人多用途3D空间晶格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结构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新羽毕康周海宁徐恺万达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