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壳体和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3312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9:2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壳体和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壳体包括:下壳体;液冷板,所述液冷板安装于所述下壳体内,所述液冷板设有冷却流道和与所述冷却流道间隔开的上避让凹槽,所述上避让凹槽朝下敞开;下护板组件,所述下护板组件安装于所述下壳体的底部且支撑于所述液冷板的下方,所述下护板组件具有朝上凸出的缓冲凸台,所述缓冲凸台与所述上避让凹槽沿上下方向正对且与所述冷却流道错开,所述上避让凹槽内设有与所述缓冲凸台相抵的缓冲件。本申请的电池包壳体,可减小外力撞击下护板组件时对液冷板产生的撞击作用,同时减小下护板组件对冷却流道产生的损坏,利于保证电池包壳体的安全性,且保证电池包壳体内具有稳定的冷却作用。且保证电池包壳体内具有稳定的冷却作用。且保证电池包壳体内具有稳定的冷却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包壳体和电池包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制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包壳体和具有该电池包壳体的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现阶段的电池包大部分都是作为底盘件挂载于整车底部,使用环境较为严苛,液冷板作为电池包底板处于整车终端的最下方,当有托底工况时,液冷板流道位置极易变形破损,对电池包热管理性能造成不利影响,甚至产生安全事故,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包壳体,能够对来自车辆底部的撞击力进行有效地吸收,且可避免液冷板结构发生破坏,安全性较高。
[0004]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包壳体,包括:下壳体;液冷板,所述液冷板安装于所述下壳体内,所述液冷板设有冷却流道和与所述冷却流道间隔开的上避让凹槽,所述上避让凹槽朝下敞开;下护板组件,所述下护板组件安装于所述下壳体的底部且支撑于所述液冷板的下方,所述下护板组件具有朝上凸出的缓冲凸台,所述缓冲凸台与所述上避让凹槽沿上下方向正对且与所述冷却流道错开,所述上避让凹槽内设有与所述缓冲凸台相抵的缓冲件。
[000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包壳体,通过在下护板组件与液冷板之间设置缓冲件以及在二者配合处设置避让结构,可减小外力撞击下护板组件时对液冷板产生的撞击作用,同时减小下护板组件对冷却流道产生的损坏,利于保证电池包壳体的安全性,且保证电池包壳体内具有稳定的冷却作用。
[0006]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包壳体,所述缓冲凸台和所述上避让凹槽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缓冲凸台与多个所述上避让凹槽一一对应,且在相邻两个所述缓冲凸台之间限定出下避让凹槽,所述下避让凹槽朝上敞开且用于避让所述冷却流道。
[0007]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包壳体,所述下避让凹槽沿上下方向的深度大于所述冷却流道沿上下方向的高度。
[0008]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包壳体,所述下避让凹槽的开口宽度大于所述冷却流道的底部宽度。
[0009]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包壳体,所述缓冲件沿上下方向的高度大于所述上避让凹槽沿上下方向的深度。
[0010]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包壳体,所述缓冲凸台朝上凸出的高度大于所述上避让凹槽沿上下方向的深度。
[0011]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包壳体,所述下护板组件包括波浪板和防护板,所
述防护板安装于所述下壳体的底部且与所述下壳体相连,所述波浪板安装于所述防护板的上表面,且所述波浪板具有多个所述缓冲凸台且在相邻两个所述缓冲凸台之间限定出所述下避让凹槽。
[0012]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包壳体,所述下避让凹槽的底壁的下表面与所述防护板的上表面贴合相连,且所述缓冲凸台的顶部的下表面与所述防护板间隔开以与所述防护板限定出加强腔。
[0013]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包壳体,所述波浪板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波浪板间隔开布置于所述防护板的上表面。
[0014]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电池包。
[001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包,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包壳体。
[0016]所述电池包和上述的电池包壳体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17]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包壳体的爆炸图;
[0020]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包壳体的底护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包壳体的底护板组件和液冷板装配的截面图。
[0022]附图标记:
[0023]电池包壳体100,
[0024]下壳体1,
[0025]液冷板2,冷却流道21,上避让凹槽22,上板23,下板24,
[0026]下护板组件3,波浪板31,缓冲凸台32,下避让凹槽33,防护板34,加强腔35,
[0027]缓冲件4。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29]下面参考图1

图3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包壳体100,该电池包壳体100的下护板组件3独立于下壳体1,且下护板组件3与液冷板2之间设有缓冲件4,以对来自车辆底部的撞击力进行缓冲,且下护板组件3在受力变形时不会对液冷板2的冷却流道21造成严重的损坏,利于保证电池包壳体100的安全性。
[0030]如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包壳体100,包括:下壳体1、液冷板2和下护板组件3。
[0031]如图1所示,下壳体1为沿周向封闭的框架结构,且下壳体1的上端和下端敞开,液
冷板2安装于下壳体1内,下护板组件3安装于下壳体1的底部且支撑于液冷板2的下方,也就是说,液冷板2和下护板组件3共同安装于下壳体1的底部,以形成电池包壳体100的底壁结构。其中,下护板组件3可用于保护液冷板2不受底部碎石飞溅造成的打击,且可以承担以及整车发生托底工况时,电池包底部受到的撞击力。
[0032]其中,液冷板2内集成有冷却流道21,如图1所示,液冷板2包括上板23和下板24,其中,上板23为平板结构,下板24为波浪形板,即下板24形成有朝上敞开的流道槽,以在上板23和下板24固定相连时,在流道槽处形成用于冷却液流通的冷却流道21。也就是说,如图3所示,液冷板2设有冷却流道21,且冷却流道21在液冷板2的下侧朝下凸出,液冷板2还设有与冷却流道21间隔开的上避让凹槽22,上避让凹槽22朝下敞开,如图3所示,液冷板2设有多个冷却流道21,且相邻两个冷却流道21之间形成朝下敞开的上避让凹槽22,且上避让凹槽22朝下敞开。
[0033]其中,如图3所示,下护板组件3具有朝上凸出的缓冲凸台32,缓冲凸台32与上避让凹槽22沿上下方向正对,且缓冲凸台32与冷却流道21错开,上避让凹槽22内设有与缓冲凸台32相抵的缓冲件4。
[0034]也就是说,在电池包壳体100的底部受到撞击力时,外力可首先作用于下护板组件3,且下护板组件3在受到撞击力时朝上发生变形,其中,缓冲凸台32为通过缓冲件4与液冷板2连接的结构,由此,缓冲凸台32挤压缓冲件4以吸收撞击力,从而逐渐地吸收来自底部的撞击力。
[0035]需要说明的是,缓冲件4可为缓冲泡棉,以在电池包的底部受到撞击力时,下护板组件3对缓冲泡棉进行压缩且在压缩到一定程度后,缓冲凸台32与上避让凹槽22的底壁建立传力通道,且缓冲凸台32以及下护板组件3开始吸收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壳体(100),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壳体(1);液冷板(2),所述液冷板(2)安装于所述下壳体(1)内,所述液冷板(2)设有冷却流道(21)和与所述冷却流道(21)间隔开的上避让凹槽(22),所述上避让凹槽(22)朝下敞开;下护板组件(3),所述下护板组件(3)安装于所述下壳体(1)的底部且支撑于所述液冷板(2)的下方,所述下护板组件(3)具有朝上凸出的缓冲凸台(32),所述缓冲凸台(32)与所述上避让凹槽(22)沿上下方向正对且与所述冷却流道(21)错开,所述上避让凹槽(22)内设有与所述缓冲凸台(32)相抵的缓冲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壳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凸台(32)和所述上避让凹槽(22)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缓冲凸台(32)与多个所述上避让凹槽(22)一一对应,且在相邻两个所述缓冲凸台(32)之间限定出下避让凹槽(33),所述下避让凹槽(33)朝上敞开且用于避让所述冷却流道(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壳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避让凹槽(33)沿上下方向的深度大于所述冷却流道(21)沿上下方向的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壳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避让凹槽(33)的开口宽度大于所述冷却流道(21)的底部宽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荣康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