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底泥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2594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河道底泥处理设备,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药剂存储装置、第一泵、第二泵和射水管,所述第一泵分别与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的出口和所述药剂存储装置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二泵与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的入口连接,所述射水管与所述第一泵连接,其末端背离所述机架的底部延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河道底泥处理设备通过射水管伸入到河道的底泥内,先向河道底泥中注入微纳米气泡,疏松底泥结构,增加治理药剂与受污染底泥的接触面积,使降解反应充分,随后向底泥输送治理药剂,通过将药剂直接输送到底泥内,大大提高了修复河道底泥污染的效果,可应用在城市景观水体、湖泊、河道等地方,应用广泛。泛。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底泥处理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河道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河道底泥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河道治理领域,当水域受到污染后,水中部分污染物可通过沉淀或颗粒物吸附而蓄存在底泥中,适当条件下重新释放,成为二次污染源,这种污染称为底泥污染。目前河道底泥污染处理主要分为原位处理和异位处理,其中原位处理是指不通过疏浚,在原位进行污染物治理的技术。
[0003]原位处理采用人工投加或船上投加,上述两种投加方式均将治理药剂投加到河道表面上,通过重力沉降到达底泥表面,进行反应降解,但是存在治理药剂仅靠重力沉降作用覆盖于底泥表面,难以对沉积于底层的受污染底泥进行有效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河道底泥处理设备。
[0005]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河道底泥处理设备,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药剂存储装置、第一泵、第二泵和射水管,所述第一泵分别与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的出口和所述药剂存储装置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二泵与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的入口连接,所述射水管与所述第一泵连接,其末端背离所述机架的底部延伸。
[000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河道底泥处理设备通过射水管伸入到河道的底泥内,先向河道底泥中注入微纳米气泡,疏松底泥结构,增加治理药剂与受污染底泥的接触面积,使降解反应充分,随后向底泥输送治理药剂,通过将药剂直接输送到底泥内,大大提高了修复河道底泥污染的效果,可应用在城市景观水体、湖泊、河道等地方,应用广泛。
[0007]进一步,所述射水管靠近其末端的管壁设置有若干通孔。
[0008]进一步,所述射水管包括多个相互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水管。
[0009]进一步,所述射水管的末端设置有喷射头,所述喷射头的外径沿所述喷射头的喷射方向逐渐减小。
[0010]进一步,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启闭器以及连接所述启闭器的绳索,所述射水管还包括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与所述第一水管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水管上设置有吊环,所述绳索与所述吊环可拆卸连接。
[0011]进一步,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紧固环和活动穿过所述紧固环外壁的锁定件,所述启闭器位于所述紧固环的上方;
[0012]所述第二水管穿过所述紧固环向背离所述机架的底部延伸,所述吊环位于所述启闭器和所述紧固环之间。
[0013]进一步,连接管和与所述连接管连接的混合管,所述连接管分别与所述微纳米气
泡发生器的出口和所述药剂存储装置的出口连接,所述混合管与所述第一泵连接。
[0014]进一步,所述机架底部设置有若干并排布置的固定架以及穿设于所述固定架的浮体。
[0015]进一步,所述第二泵包括潜污泵,所述潜污泵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底部。
[0016]进一步,所述药剂存储装置内还设置有搅拌装置以及与所述药剂存储装置的出口连接的计量装置。
[0017]为了能更清晰的理解本技术,以下将结合附图说明阐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河道底泥处理设备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所示的河道底泥处理设备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1所示的河道底泥处理设备的射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图1所示的河道底泥处理设备的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图1所示的河道底泥处理设备的药剂存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其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河道底泥处理设备一侧的结构示意图,该河道底泥处理设备,包括:机架10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10上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20、药剂存储装置30、第一泵40、第二泵50和射水管60。
[0025]请结合图1参阅图2,图2是图1所示的河道底泥处理设备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泵40分别与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20的出口和所述药剂存储装置30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二泵50与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20的入口连接,所述射水管60与所述第一泵40连接,其末端背离所述机架10的底部延伸。河道底泥处理设备可设置在船体上,首先测量船体顶板至预定底泥层的深度,根据此深度配置足够长度的射水管60,船体驾驶至底泥处理区域后,通过射水管60插入河道底泥中,先向河道底泥中注入微纳米气泡,其目的在于疏松底泥结构,增加治理药剂与受污染底泥的接触面积,使降解反应充分;随后向底泥输送治理药剂,完成底泥修复。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泵40优选的为加压泵。
[0026]请参阅图3,其是图1所示的河道底泥处理设备的射水管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射水管60靠近其末端的管壁设置有若干通孔61,用于水平扩散微纳米气泡与治理药剂,增强修复效果。
[002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射水管60包括多个相互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水管62。所述射水管60能通过第一水管62接长的方式适应不同的河道水深及底泥层深度,结合底泥监测数据,能对特定深度的底泥层准确投加治理药剂,进行针对性处理。当然,射水管60的延长方式也可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例如伸缩管的方式等,不限此例。
[002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射水管60的末端设置有喷射头63,所述喷射头63的外径沿所述喷射头63的喷射方向逐渐减小,使射水管60更容易插入底泥层内。
[002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机架10上还设置有启闭器70以及连接所述启闭器70的绳索,所述射水管60还包括第二水管64,所述第二水管64与所述第一水管62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水管64上设置有吊环641,所述绳索与所述吊环641可拆卸连接。通过启闭器70 容易投放或拔出射水管60,在本实施方式中,启闭器70采用螺纹式启闭器70,启闭器70作用为抬升或放下射水管60,当然也可采用其它相同功能的装置抬升或放下射水管60,例如卷扬机等,不限此例。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水管62和第二水管64可实际根据需要来连接。
[003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机架10上还设置有紧固环80和活动穿过所述紧固环80 外壁的锁定件81,所述启闭器70位于所述紧固环80的上方;所述第二水管64穿过所述紧固环80向背离所述机架10的底部延伸,所述吊环641位于所述启闭器70和所述紧固环80 之间。锁定件81在射水管60位置确定后对射水管60进行固定。锁定件81可以是螺栓等。
[003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接管91和与所述连接管91连接的混合管92,所述连接管 91分别与所述微纳米气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底泥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药剂存储装置、第一泵、第二泵和射水管,所述第一泵分别与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的出口和所述药剂存储装置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二泵与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的入口连接,所述射水管与所述第一泵连接,其末端背离所述机架的底部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底泥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水管靠近其末端的管壁设置有若干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底泥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水管的末端设置有喷射头,所述喷射头的外径沿所述喷射头的喷射方向逐渐减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底泥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水管包括多个相互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水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河道底泥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启闭器以及连接所述启闭器的绳索,所述射水管还包括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与所述第一水管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水管上设置有吊环,所述绳索与所述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华周绍辉张娴雅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迪斯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