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布尔专利>正文

路名牌结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2195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路面标识产品,特指一种路名牌结构改良。其立柱至少包括有一内支撑柱及一外装饰柱,立柱下端之固定座朝上凸设有连接部,该连接部组设于内支撑柱的中孔内,内支撑拄与外装饰柱之间为相互套设并扣合连接,固定座的上端面有一盖板封盖;所述示板内设有与立柱上端外形相匹配的套接部,套接部套接立柱的上端,并且示板上端封盖立柱的顶端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接固定件得到相应的遮盖,不外露,有效地减少遭受偷盗、破坏的机率,安全性更高,减免不必要的损失;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组装方便、外形美观大方,具有标识及装饰的功效。(*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路面标识产品
,特指一种路名牌结构改良
技术介绍
为了方便行人,一般的城市道路上都设立路名牌,以便起到标识、指引的功效。然而,现有的路名牌在组设安装时,由于其连接固定件过于暴露,因而也给了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时常有路名牌被偷盗、毁坏的情况,造成不可预见的损失,也影响了市容、市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组装连接方便,结构紧凑、牢固,安全性更高的路名牌结构改良。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路名牌的立柱至少包括有一内支撑柱及一外装饰柱,立柱下端之固定座朝上凸设有连接部,该连接部组设于内支撑柱的中孔内,内支撑拄与外装饰柱之间为相互套设并扣合连接,固定座的上端面有一盖板封盖;所述示板内设有与立柱上端外形相匹配的套接部,套接部套接立柱的上端,并且示板上端封盖立柱的顶端面。所述外装饰柱由两半体合围组成,并通过两半对接界面处的弯折部与内支撑柱的扣槽相互嵌扣组设。所述示板由两半体合围组成,前半体和后半体通过上下互挂扣组合,且两半体的套接部对接后包夹立柱的外缘,同时,合成的示板的上端内侧形成有内凸缘,该内凸缘组合于立柱上端由上向下开设的凹槽内。所述示板的外形与立柱的外形相匹配,即示板及立柱同时制作为椭圆形状或多边形状。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本技术的连接固定件得到相应的遮盖,不外露,有效地减少遭受偷盗、破坏的机率,安全性更高,减免不必要的损失;同时本技术组装方便、外形美观大方,具有标识及装饰的功效。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其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附图2为图1实施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图1实施例整体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图1实施例的固定座与盖板组设的立体示意图;附图5为图1实施例之盖板的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附图6为图2的C-C剖视图;附图7为图1之外装饰柱的半体结构示意图;附图8为图2之沿E-E线剖视图; 附图9为图2实施例之示板A-A截面结构示意图;附图10为图2实施例之示板B-B截面结构示意图;附图11为图1实施例的立柱之另一组合结构示意图;附图12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13为图1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14为图12的示板D-D截面示意图;附图15为图12的立柱截面结构示意图;附图16为图12实施例的立柱与示板套接部组合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见附图1~10,本技术包括立柱1、示板2,示板2架设于立柱1的上端,立柱1至少包括有一内支撑柱11及一外装饰柱12,立柱1下端之固定座13朝上凸设有连接部131,连接部131组设于内支撑柱11的中孔111内,内支撑拄11与外装饰柱12之间为相互套设并扣合连接,固定座13的上端面有一盖板14封盖。其中,外装饰柱12由两半体合围组成,并通过两半对接界面处的弯折部121与内支撑柱11的扣槽112相互嵌扣组设。示板2内设有与立柱1上端外形相匹配的套接部21,套接部21套接立柱1的上端。示板2由两半体合围组成,前半体22和后半体23通过上下互挂扣组合,且两半体的套接部21对接后包夹立柱1的外缘,同时,合成的示板2的上端内侧形成有内凸缘24,本实施例中内凸缘24恰为后半体23上的挂扣部,内凸缘24组合于立柱1上端由上向下开设的凹槽15内。示板2的外形与立柱1的外形相匹配,即示板2及立柱1均呈八角形。组装时,先将固定座13固定于路面,再将盖板14盖于固定座13的上方,盖板14上设有通孔141供固定座13上的连接部131穿设,且盖板14内侧还设有横向连接板142,连接板142与固定座13之间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固连;接着将立柱1的内支撑柱11的一端套接于固定座13上凸的连接部131,并有紧固件固接;随后将外装饰柱12套接于内支撑柱11,其中外装饰柱12两半体上的弯折部121分别嵌扣于内支撑柱11的扣槽112,即立柱1组装完成。最后将示板2组设于立柱1的上段,示板2的前半体22和后半体23通过上下互挂扣组合,且两半体的套接部21对接后包夹立柱1的外缘,同时,合成的示板2的上端内侧成型有内凸缘24,内凸缘24组合于立柱1上端由上向下开设的凹槽15内。立柱1呈八角方形,不仅外形美观,而且其与示板2之套接部21套接可防止示板2发生偏转,同时示板2与立柱1之间还有内凸缘24与凹槽15组合限位,因而示板2连接牢固而不偏转,加之示板2上端面呈紧密贴合,且封盖立柱1的顶端面,从而将示板2内侧的连接部位完全遮盖。本技术的底端固定座13也有盖板14封盖,且盖板14与固定座13之间的连接部位设置于立柱1之内中孔111的下方,不外露,有效地减少遭受偷盗、破坏的机率,安全性更高,减免不必要的损失。附图11为八角形立柱另一组合方式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内支撑柱11的扣槽112呈“T”字形,配合外装饰柱12的弯折部121进行外扣组合。附图12~1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示板2及立柱1呈椭圆状,装饰柱12的两半分离式组设于内支撑柱11的前后两侧,而示板2两半组合后其套接部21的内孔大小、形状与立柱1相匹配,组装后可防止示板2发生偏转。本技术还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为多立柱式路名牌,且示板2及立柱1还可以设计为其它形状,对于示板2和立柱1的其它形状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路名牌结构改良,包括立柱(1)、示板(2),示板(2)架设于立柱(1)的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至少包括有一内支撑柱(11)及一外装饰柱(12),立柱(1)下端之固定座(13)朝上凸设有连接部(131),该连接部(131)组设于内支撑柱(11)的中孔(111)内,内支撑拄(11)与外装饰柱(12)之间为相互套设并扣合连接,固定座(13)的上端面有一盖板(14)封盖;所述示板(2)内设有与立柱(1)上端外形相匹配的套接部(21),套接部(21)套接立柱(1)的上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名牌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装饰柱(12)由两半体合围组成,并通过两半对接界面处的弯折部(121)与内支撑柱(11)的扣槽(112)相互嵌扣组设。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名牌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示板(2)由两半体合围组成,前半体(22)和后半体(23)通过上下互挂扣组合,且两半体的套接部(21)对接后包夹立柱(1)的外缘,同时,合成的示板(2)的上端内侧形成有内凸缘(24),该内凸缘(24)组合于立柱(1)上端由上向下开设的凹槽(15)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名牌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示板(2)的外形与立柱(1)的外形相匹配,即示板(2)及立柱(1)同时制作为椭圆形状或多边形状。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路面标识产品,特指一种路名牌结构改良。其立柱至少包括有一内支撑柱及一外装饰柱,立柱下端之固定座朝上凸设有连接部,该连接部组设于内支撑柱的中孔内,内支撑拄与外装饰柱之间为相互套设并扣合连接,固定座的上端面有一盖板封盖;所述示板内设有与立柱上端外形相匹配的套接部,套接部套接立柱的上端,并且示板上端封盖立柱的顶端面。本技术的连接固定件得到相应的遮盖,不外露,有效地减少遭受偷盗、破坏的机率,安全性更高,减免不必要的损失;同时本技术组装方便、外形美观大方,具有标识及装饰的功效。文档编号G09F7/00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路名牌结构改良,包括立柱(1)、示板(2),示板(2)架设于立柱(1)的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至少包括有一内支撑柱(11)及一外装饰柱(12),立柱(1)下端之固定座(13)朝上凸设有连接部(131),该连接部(131)组设于内支撑柱(11)的中孔(111)内,内支撑拄(11)与外装饰柱(12)之间为相互套设并扣合连接,固定座(13)的上端面有一盖板(14)封盖;所述示板(2)内设有与立柱(1)上端外形相匹配的套接部(21),套接部(21)套接立柱(1)的上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布尔
申请(专利权)人:李布尔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