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善新专利>正文

印章恒力恒时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2021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通常使用的原子印等印章用人工盖印时,因施力大小与盖印时间长短不同,极易造成印油在纸上过多或过少的现象,使印鉴质量发生缺陷,达不到所需的精确、清晰和完整的要求。本装置设计了一种印章恒力恒时控制装置,由弹性锁圈、弹簧片,压缩弹簧,定位导向柱,沉头螺钉,弹簧挡圈组成,使盖印的力和时间为恒定,并自动及时地使印章和纸相互脱离,大大提高了印鉴的质量。本装置还具有造价低,结构简单,保密性好,寿命长,使用时省力省时的优点。(*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的所属
为印鉴。当前国际上流行的印章,有原子印章,渗透印章,密码印章,橡胶印章等,均有商品出售。原子印章体和渗透印章体一般是由微孔材料与原子印油所组成的凸版,而橡胶印章的材料则与前者有所区别,但其凸版也属软性体。由于以上这些印章采用了传统的盖印方法,即在印章上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印章的胶体凸版上的印油与纸面直接接触而显出文字或图像。这种手工盖印的方式受到每个人施加压力及盖印时间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极易造成印油在纸上过多或过少的现象,使图像或文字颜色深浅不一,或印鉴清晰度差,分辩率低。甚至出现如图7所示情况,当印章胶体(19)与纸(20)接触时,由于用力过度,胶体变形,如(22)所示,印油渗透方向如(21)所示,造成图像扭曲,或字体变形,或过量的印油使纸内呈印油饱和状态,使图像或文字向四周扩散,导致模糊不清。反之,用力过轻时,印鉴文字笔划过细或缺损。这些都不符合印鉴所需的精确性,清晰性和完整性的要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缺点,设计了一种造价低、保密性好、字迹清晰、准确、完整、颜色一致,性能优越的印章恒力恒时控制装置。本专利技术利用人力盖印时的惯性动作,使印章胶体对纸面的作用时间及压力保持恒定,并自动及时相互脱离,完成盖印过程。有效地防止用力过大或过小造成的上述缺点,并可提高印章的使用寿命。盖印的时间和精力也可减少。现有技术的印章通常由手柄、回位弹簧、外壳和印章胶体组成。本专利技术增加了恒力恒时控制装置,这个结构包括胶体外面有一个胶体座,此胶体座与一个弹性恒力恒时控制装置相连接,利用胶体座与外壳之间的相对运动,来完成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当手柄的行程和施加于其上的压力超过一定限度时,弹性恒力恒时控制装置就起作用,使胶体自动离开纸面,向上回跳复位。达到印章与纸面接触的恒力恒时的目的。为了可以调整盖印时的压力,还可在印章中装设一个压力可调式弹性恒力恒时控制装置。从而使印鉴质量每次盖印时都能保持一致。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印章在自由状态时的剖面图图2为图1的印章正在盖印时的剖面图图3为图1的印章自动离开纸面时的剖面图图4为另一种型式的本专利技术的印章在自由状态时的剖面图图5为图4的印章正在盖印时的剖面图图6为图4的印章自动离开纸面时的剖面图图7为对印章胶体加压太大时的影响示意图图8为又一种型式的本专利技术的印章在自由状态时的剖面图图9为图8的印章正在盖印时的剖面图图10为图8的印章自动离开纸面时的剖面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印章装设有压力可调的弹性恒力恒时控制装置的剖面图图12为图11的印章正在盖印时的剖面图图13为图11的印章自动离开纸面时的剖面图以下举几个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结构。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为一种型式的印章恒力恒时控制装置,(1)为胶体座,(2)为胶体,(3)为外壳,(4)为弹簧挡圈,(5)为沉头螺钉。图1为印章在自由状态。当手柄(11)受外力(F)作用下压时,其行程和压力超过一定限度时,一方面弹性锁圈(9)使弹簧片(8)逐渐张开,另一方面由于施加压力的惯性作用,使印章胶体继续向下运动直至与纸面接触,如图2所示。当手柄由于人手的惯性运动继续向下移动时,弹性锁圈(9)超越弹簧片(8)的最大受力点,并使弹簧片得以回弹。此时压缩弹簧(7)带动印章胶体离开纸面。这时即使有外力继续作用,也不再能使胶体(2)重新与纸面接触,从而不再影响印鉴的效果,如图3所示。图中定位导向柱(6)起定位导向的作用。松开手柄(11)后压力(F)消除,回位弹簧(10)带动弹性锁圈(9)及手柄(11)回复到自由状态。实施例2如图4-6所示,为另一种型式的印章恒力恒时控制装置。(13)为胶体,(14)为胶体座,(15)为外壳。图4为印章的自由状态。当手柄(18)受外力(F)的作用下压时,迫使碟形弹簧片(12)变形,带动胶体下行与纸面接触盖印,如图5所示。由于外力的惯性作用,使碟形弹簧片(12)继续受力而产生突变过程,其凸面方向原来是向上的,这时变为向下的,由此带动印章胶体迅速与纸面脱离。同时,由于限位螺母(17)的作用,使印章胶体不能再重新往下移动。只有当外力(F)消失后,回位弹簧(16)使碟形弹簧片(12)及手柄(18)恢复自由状态。实施例3如图8-10所示,为又一种型式的印章恒力恒时控制装置。(23)为胶体座,(24)为胶体,(25)为外壳,(27)为沉头螺钉,(26)为弹簧挡圈。当手柄(33)受外力作用下压时,由于两个永久磁铁(29)和(31)的相互吸引作用,迫使压缩弹簧(28)压缩,达到盖印状态。当手柄继续下压时,两个永久磁铁之间的磁力作用不断减弱,它们之间的位置也相互离开。当磁力减弱到一定程度时,压缩弹簧(28)就能将胶体(24)回弹,离开纸面。松开手柄后,回位弹簧(32)使整个印章恢复到自由状态。实施例4如图11-13所示,为一种压力可调式弹性恒力恒时控制装置,有时由于印章胶体使用时间较长,或印油含量减少或变质的情况下,须要调整盖印时的压力,以保证印鉴的质量。在图11中,(35)为胶体座,(36)为胶体,(37)为外壳,(38)为弹簧挡圈,(39)为沉头螺钉,(40)为压缩弹簧,(45)为回位弹簧。在手柄(46)中装设有压力调整装置,当拧紧压力微调螺钉(47)时,压力微调螺母(43)外周的圆锥体,将迫使与之耦合的手柄底部的圆锥座向外张开,从而将弹性锁圈(42)的直径加大,使得弹性锁圈(42)将弹簧片(41)张开时具有更大的压力,从而增加盖印时的压力。当放松压力微调螺钉(47)时,压缩弹簧(44)将压力微调螺母向外推出,使得弹性锁圈(42)直径收缩,盖印时压力减小。在手柄底部的弹性锁圈(42)以下部分等分开三个窄槽(48),以增加圆锥座的弹性。本实施例的印章盖印的过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再重复。当然不应当把本专利技术理解为局限于以上列举的这些有数的实施例,为了完成本专利技术所要达到的目的,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结构可以利用,但它们所达到的目的是一致的。权利要求1.一种印章恒力恒时控制装置,具有手柄、回位弹簧、外壳和印章胶体,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印章胶体外面有一个胶体座,与胶体座相连接的有一个弹性恒力恒时控制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的印章恒力恒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弹性恒力恒时控制装置由弹性锁圈(9),弹簧片(8),压缩弹簧(7),定位导向柱(6),沉头螺钉(5),弹簧挡圈(4)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的印章恒力恒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弹性恒力恒时控制装置由碟形弹簧片(12)和限位螺母(6)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1的印章恒力恒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弹性恒力恒时控制装置由永久磁铁(29)和(31),套筒(34),压缩弹簧(28),沉头螺钉(27)和(30),弹簧挡圈(26)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1和2的印章恒力恒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弹性恒力恒时控制装置可以附加压力调整装置,此压力调整装置由压力微调螺钉(47),压力微调螺母(43),压缩弹簧(44),并在手柄(47)底部的弹簧锁圈(42)以下部分等分开三个窄槽(48),压力微调螺母与手柄底部有圆锥体与圆锥座相耦合。专利摘要通常使用的原子印等印章用人工盖印时,因施力大小与盖印时间长短不同,极易造成印油在纸上过多或过少的现象,使印鉴质量发生缺陷,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印章恒力恒时控制装置,具有手柄、回位弹簧、外壳和印章胶体,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印章胶体外面有一个胶体座,与胶体座相连接的有一个弹性恒力恒时控制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善新
申请(专利权)人:韩善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