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翻转式墙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1977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8:25
本申请提供翻转式墙体。所述翻转式墙体包括:墙本体;转轴(5),所述转轴(5)连接于所述墙本体且位于所述墙本体的左右方向上的一端,使得所述墙本体能够绕着所述转轴(5)的中心轴线转动;以及导轨(6),所述导轨(6)用于固定连接于承重结构,所述转轴(5)连接于所述导轨(6),使得所述墙本体能够沿着所述导轨(6)移动和相对于所述导轨(6)转动。对于所述导轨(6)转动。对于所述导轨(6)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翻转式墙体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构件
,具体地涉及翻转式墙体。

技术介绍

[0002]具有气候适应性的建筑是未来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冬季室外气温低,建筑需要良好的保温来降低室内热量流失;夏季室外气温高,太阳辐射强,室内降温所需的能耗高。公告号为CN104018587B的专利提出了一种相变蓄能式旋转墙体。该技术通过墙体上的相变层和墙体的转动,可以利用室外环境在相变层蓄存能量。相变层旋转入室内后释放能量,从而为室内提供免费冷量或热量。在夏季,夜晚将相变材料侧旋转至建筑外表面,利用夏季夜晚较低的温度蓄冷;白天将相变材料侧旋转至建筑内表面,将夜间相变材料的蓄冷量释放至室内。在冬季,白天将相变材料侧旋转至建筑外表面,利用冬季白天较高的室外温度蓄热;夜晚将相变材料侧旋转至建筑内表面,将白天相变材料的蓄热量释放至室内。
[0003]现有技术主要存在如下不足:
[0004]1.相变材料存在蓄热与放热滞后性的问题,而墙体的频繁翻转进一步放大了此问题。以夏季为例,墙体借助相变材料在夏季夜间将热量排出至室外以蓄冷,但在白天将相变材料翻转至建筑内侧后,由于相变材料蓄放热滞后性的问题,冷量并不能快速散至室内,甚至在冷量还未完全提供给室内前,墙体已进行夜间翻转。同时,该墙体冬季白天使用相变材料在墙体外侧蓄热。虽然冬季白天温度相对夜晚高,但是对于需要供暖的绝大部分地区,冬季白天的室外温度仍很低,直接利用相变材料对冬季白天蓄热难度较大且运行效率低。
[0005]2.现有技术采用以墙体中部为转轴的翻转方式,墙体翻转过程需要形成以转轴为中心、墙体宽度为直径的圆柱形空间,此种翻转方式会占据大量的室内空间影响房间内部的空间使用效率。
[0006]3.在冬夏两季,墙体以日为单位进行内外侧旋转,墙体旋转的次数较多。长期频繁的翻转墙体可能对墙体安全性与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每次墙体翻转过程都相当于对房间换气,在夏季大量较高温度的室外空气能够直接进入室内,而在冬季大量较低温度的室外空气同样直接进入室内,因此过于频繁的每日墙体翻转可能会对房间的夏季供冷与冬季供暖产生相反的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翻转式墙体。
[0008]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翻转式墙体,所述翻转式墙体包括:
[0009]墙本体;
[0010]转轴,所述转轴连接于所述墙本体且位于所述墙本体的左右方向上的一端,使得所述墙本体能够绕着所述转轴的中心轴线转动;以及
[0011]导轨,所述导轨用于固定连接于承重结构,所述转轴连接于所述导轨,使得所述墙本体能够沿着所述导轨移动和相对于所述导轨转动。
[0012]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导轨呈U字形,其包括沿着所述墙本体的厚度方向延伸的两个臂部和连接所述两个臂部的底部,所述臂部的长度大于所述墙本体的厚度的1/2,所述底部的长度大于所述墙本体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的80%。
[0013]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臂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底部的延伸方向垂直。
[0014]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墙本体包括:
[0015]墙体结构层;
[0016]位于所述墙体结构层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的高太阳辐射吸收率的材料,
[0017]位于所述墙体结构层的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高可见光反射率材料。
[0018]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高可见光反射率材料具有高长波发射率。
[0019]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高可见光反射率材料为辐射降温材料。
[0020]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高太阳辐射吸收率的材料包括太阳能光伏 /热板。
[0021]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翻转式墙体还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位于所述墙体结构层与所述高可见光反射率材料之间。
[0022]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墙本体的左右方向上,所述转轴与所述墙本体的一端的距离与所述转轴与所述墙本体的另一端的距离的比小于3:7。
[002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翻转式墙体的使用方法,所述翻转式墙体为本申请公开的翻转式墙体,所述使用方法包括:
[0024]通过使所述转轴相对于所述导轨移动和相对于所述导轨转动而使所述墙本体内外翻转。
[0025]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翻转式墙体。通过将转轴设置在墙本体的左右方向上的一端,可以实现墙本体的外翻,减少墙本体翻转时占用过多的室内空间的问题。
[0026]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翻转式墙体。通过在翻转式墙体的两侧面分别设置储热材料、排热材料,使得在墙体翻转前后能够具有稳定的两种热力学状态。解决了相变材料滞后性问题,改善了特别是冬季的储热需求。
[0027]进一步地,本申请通过墙体上转轴和轨道的结构设计,墙体的外翻转形式节省了室内空间,提高了建筑的内部空间使用率。
[0028]通过采取上述的技术方案,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翻转式墙体的使用方法。该方法可以(但不限于)以季节为单位对墙体进行翻转。通过在墙体两侧面分别设置的储热、排热材料满足建筑冬季储热、夏季排热的技术效果,进而降低建筑全年的供暖供冷能耗,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9]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翻转式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翻转式墙体的冬季工况墙体截面示意图。
[0031]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翻转式墙体的夏季工况墙体截面示意图。
[0032]图4a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翻转式墙体的常开状态示意图。
[0033]图4b示出了图4a的俯视图。
[0034]图5a~5f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翻转式墙体的一个翻转过程的分步的俯
视示意图。
[0035]附图标记说明
[0036]1高太阳辐射吸收率的材料;2墙体结构层;3保温层;4高可见光反射率材料;5转轴;6导轨;61、62臂部;63底部;
[0037]11、12、13、14翻转式墙体;
[0038]I室内;O室外。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应当理解,这些具体的说明仅用于示教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实施本申请,而不用于穷举本申请的所有可行的方式,也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0040]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翻转式墙体,该墙体不参与承重,并且可以直接作为外围护墙体使用。参照图1,根据本申请的翻转式墙体包括墙本体、转轴5和导轨6。
[0041]如图1所示,墙本体包括墙体结构层2,墙体结构层2的两侧面分别具有储热、排热材料。(可以理解,储热材料和排热材料不在同一面)其中储热材料可以为高太阳辐射吸收率的材料1,其位于墙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排热材料可以为高可见光反射率材料4,其位于墙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可以理解,能够通过墙体翻转使储热材料或排热材料位于室外。
[0042]高太阳辐射吸收率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转式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式墙体包括:墙本体;转轴,所述转轴连接于所述墙本体且位于所述墙本体的左右方向上的一端,使得所述墙本体能够绕着所述转轴的中心轴线转动;以及导轨,所述导轨用于固定连接于承重结构,所述转轴连接于所述导轨,使得所述墙本体能够沿着所述导轨移动和相对于所述导轨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式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呈U字形,其包括沿着所述墙本体的厚度方向延伸的两个臂部和连接所述两个臂部的底部,所述臂部的长度大于所述墙本体的厚度的1/2,所述底部的长度大于所述墙本体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的8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式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臂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底部的延伸方向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式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本体包括:墙体结构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波荣孙弘历吴一凡段梦凡耿阳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