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肠道菌群生物的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1924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肠道菌群生物的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和翻料斗,所述培养箱内底部固定安装有内箱,所述培养箱内位于内箱上方固定安装有两组横梁,所述翻料斗销接于两组横梁上方,所述翻料斗内部呈空腔结构设置,所述翻料斗底部一侧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电机、丝杆和第一伞齿轮,所述丝杆一端转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安装于翻料斗底部一侧,所述第一伞齿轮螺纹连接于丝杆表面,所述丝杆一侧固定连接有螺套,所述螺套转动安装于横梁内,所述丝杆贯穿于螺套内,且丝杆外壁和螺套内壁不接触,所述翻料斗远离丝杆一侧开设有排料口,实现恒温时长的可控性,电动控制节省人工,且保证培养箱操作的连续性。且保证培养箱操作的连续性。且保证培养箱操作的连续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肠道菌群生物的培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培养装置
,具体为一种用于肠道菌群生物的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肠道菌群在机体不同肠段中行使着不同的生理功能。肠道菌群可以帮助机体从食物中获得更多的能量,增加营养的获取。肠道菌群可以为机体提供不同的代谢途径,肠道菌群含有比人类更多的代谢功能基因,可以提供一些特异性的酶和生化途径,如进一步降解机体内难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大分子多糖),参与维生素的生物合成。其次肠道菌群也为机体提供了物理屏障。肠道菌群可以通过竞争性抑制和分泌抗菌物质来保护宿主免受外来病原体的侵害。最后,肠道菌群在宿主肠粘膜和免疫系统发育中也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参与人的整个生理过程,包括调节代谢表型、调节上皮发育和先天性免疫。肥胖、炎症性肠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肝硬化和肝癌等慢性疾病都被认为与肠道菌群有关。
[0003]体外模型克服了人体取样的困难,同时排除了宿主的影响因素,非常简单,可以模拟肠道的生理环境从而用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共培养或多样性和功能的研究。目前肠道微生物体外培养模型主要有体外静置培养模型、连续发酵模型和人体肠道微生态模拟器。体外静置培养模型主要是利用容量在50~100mL的三角瓶等容器在厌氧工作站中进行动物或人体肠道菌群的研究。此方法的缺点是不能模拟肠道生态环境,会由于pH值和培养基消耗等因素导致菌群结构发生改变,因此发酵时间不能太长(48h),现有的培养装置通过螺旋管道实现肠道模型的模拟,增加反应时长,但是其可控性较低,不利于肠道菌群生物的培养。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肠道菌群生物的培养装置,利用电机驱动丝杆升降,电动控制翻料斗翻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用于肠道菌群生物的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和翻料斗,所述培养箱内底部固定安装有内箱,所述培养箱内位于内箱上方固定安装有两组横梁,所述翻料斗销接于两组横梁上方,所述翻料斗内部呈空腔结构设置;
[0007]所述翻料斗底部一侧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电机、丝杆和第一伞齿轮,所述丝杆一端转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安装于翻料斗底部一侧,所述第一伞齿轮螺纹连接于丝杆表面,所述丝杆一侧固定连接有螺套,所述螺套转动安装于横梁内,所述丝杆贯穿于螺套内,且丝杆外壁和螺套内壁不接触,所述翻料斗远离丝杆一侧开设有排料口,所述第一伞齿轮一侧啮合有第二伞齿轮,所述第二伞齿轮内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一端转动安装于培养箱内壁且延伸至培养箱外部一侧,所述转轴位于培养箱外部一端和电机传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培养箱顶部开设有带有阀门的进料口,所述培养箱内顶部固定安装
有电加热丝,所述电加热丝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培养箱外部一侧固定安装有气泵,所述气泵的进气口固定连通有气罐,所述气泵的进气口与内箱固定连通。
[0010]优选的,所述内箱一侧顶部固定连通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和内箱之间固定连通有带有电磁阀的料管。
[0011]优选的,所述转轴与培养箱贯穿位置设置有密封圈,所述转轴位于培养箱外部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横梁上表面居中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耳板,所述翻料斗底面对称设置有第二耳板,所述第一耳板和第二耳板销接。
[0013]优选的,所述翻料斗底面一侧开设于滑槽,所述接头一侧销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间隙配合。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在培养箱内设置一组可以翻料的带有空腔的盛料装置,先将肠道菌群生物放入其中进行一定时间的恒温培养,再将其倒入培养箱底部的内箱中,充入混合气体进行恒化培养,实现恒温时长的可控性;
[0016]2、在翻料斗一侧设置带有电机驱动丝杆的升降组件,通过控制丝杆升降,带动翻料斗翻转,实现电动控制,节省人工,且保证培养箱操作的连续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培养箱俯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图1中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培养箱;101、进料口;102、电加热丝;2、翻料斗;201、第二耳板;202、滑槽;203、排料口;3、内箱;4、横梁;401、第一耳板;5、升降组件;501、电机;502、丝杆;503、第一伞齿轮;504、接头;505、螺套;506、第二伞齿轮;507、转轴;508、滑块;6、气泵;7、进料斗;8、料管;9、密封圈;10、第一皮带轮;11、第二皮带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4]一种用于肠道菌群生物的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1和翻料斗2,所述培养箱1顶部开设有带有阀门的进料口101,所述培养箱1内顶部固定安装有电加热丝102,所述电加热丝102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培养箱1内底部固定安装有内箱3,所述内箱3一侧顶部固定连通有进料斗7,所述进料斗7和内箱3之间固定连通有带有电磁阀的料管8,所述培养箱1外
部一侧固定安装有气泵6,所述气泵6的进气口固定连通有气罐,所述气泵6的进气口与内箱3固定连通,恒化培养时采用混合气体,通常组成为80%氮气,10%氢气和10%二氧化碳。
[0025]所述培养箱1内位于内箱3上方固定安装有两组横梁4,设置两组横梁4进行翻料,既可以起到支撑作用,又不会与翻料产生干涉;所述翻料斗2销接于两组横梁4上方,所述翻料斗2内部呈空腔结构设置,所述翻料斗2底部一侧设置有升降组件5,所述升降组件5包括电机501、丝杆502和第一伞齿轮503,所述丝杆502一端转动连接有接头504,所述接头504滑动安装于翻料斗2底部一侧,所述第一伞齿轮503螺纹连接于丝杆502表面,所述丝杆502一侧固定连接有螺套505,所述螺套505转动安装于横梁4内,所述丝杆502贯穿于螺套505内,且丝杆502外壁和螺套505内壁不接触,所述翻料斗2远离丝杆502一侧开设有排料口203,所述第一伞齿轮503一侧啮合有第二伞齿轮506,所述第二伞齿轮506内固定连接有转轴507,所述转轴507一端转动安装于培养箱1内壁且延伸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肠道菌群生物的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1)和翻料斗(2),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1)内底部固定安装有内箱(3),所述培养箱(1)内位于内箱(3)上方固定安装有两组横梁(4),所述翻料斗(2)销接于两组横梁(4)上方,所述翻料斗(2)内部呈空腔结构设置;所述翻料斗(2)底部一侧设置有升降组件(5),所述升降组件(5)包括电机(501)、丝杆(502)和第一伞齿轮(503),所述丝杆(502)一端转动连接有接头(504),所述接头(504)滑动安装于翻料斗(2)底部一侧,所述第一伞齿轮(503)螺纹连接于丝杆(502)表面,所述丝杆(502)一侧固定连接有螺套(505),所述螺套(505)转动安装于横梁(4)内,所述丝杆(502)贯穿于螺套(505)内,且丝杆(502)外壁和螺套(505)内壁不接触,所述翻料斗(2)远离丝杆(502)一侧开设有排料口(203),所述第一伞齿轮(503)一侧啮合有第二伞齿轮(506),所述第二伞齿轮(506)内固定连接有转轴(507),所述转轴(507)一端转动安装于培养箱(1)内壁且延伸至培养箱(1)外部一侧,所述转轴(507)位于培养箱(1)外部一端和电机(501)传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肠道菌群生物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1)顶部开设有带有阀门的进料口(101),所述培养箱(1)内顶部固定安装有电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译远劉瑞宸拉斯洛谢克利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百奥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