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雷竹竹笋种植用自动拔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1890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雷竹竹笋种植用自动拔笋装置,涉及雷竹种植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底座、夹持机构、减震架、运输箱以及控制板,若干第一气缸一端均与底座本体上表面焊接,若干减震器一端均与底座本体上表面焊接,伸缩架上表面与运输箱本体下表面焊接,若干滑轨一侧表面均与运输箱本体一侧表面焊接,若干卡扣一侧表面均与运输箱本体内部一侧表面焊接,若干支撑杆一端均与底座本体上表面焊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雷竹竹笋种植用自动拔笋装置,冷却管以及冷却器为箱内降温,对箱内的竹笋进行低温储存,防止竹笋变质,保护了竹笋,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太阳能将其转换为电能,提供了装置需要的能源,更加环保。更加环保。更加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雷竹竹笋种植用自动拔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雷竹种植
,特别涉及一种雷竹竹笋种植用自动拔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雷竹是优良笋用竹种,其笋粗壮洁白,甘甜鲜嫩,味美可口,笋味美,笋期早,持续时间长,产量高,是良好的笋用竹种,浙江农村常见栽培;竿壁薄,节间又常向一侧肿胀,仅能作一般柄材使用,由于采用覆盖技术和科学管理使雷竹的出笋期由原来的3

4月提前到春节前后,成为人们节日餐桌上的佳肴。
[0003]现有的雷竹竹笋种植用自动拔笋装置结构单一,在拔笋时消会损坏竹笋,且无法储存拔出的竹笋,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雷竹竹笋种植用自动拔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雷竹竹笋种植用自动拔笋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拔笋时消会损坏竹笋和无法储存拔出的竹笋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雷竹竹笋种植用自动拔笋装置,包括底座、夹持机构、减震架、运输箱以及控制板,所述底座包括底座本体,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一气缸,所述减震架包括减震器以及伸缩架,所述运输箱包括运输箱本体、滑轨以及卡扣,所述控制板包括支撑杆,若干所述第一气缸一端均与底座本体上表面焊接,若干所述减震器一端均与底座本体上表面焊接,所述伸缩架上表面与运输箱本体下表面焊接,若干所述滑轨一侧表面均与运输箱本体一侧表面焊接,若干所述卡扣一侧表面均与运输箱本体内部一侧表面焊接,若干所述支撑杆一端均与底座本体上表面焊接。
[0006]优选地,所述底座还包括防撞垫、万向轮以及蓄电池,若干所述防撞垫两侧表面分别与底座本体周侧面连接,若干所述万向轮均安装于底座本体下表面,所述蓄电池安装于底座本体上表面,其中,防撞垫以及万向轮均有四个,防撞垫防止工作人员磕碰受伤,万向轮提高了装置的便捷性与实用性。
[0007]优选地,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夹持机构本体、伸缩杆、电机、机械臂、第二气缸、伸缩管以及缓冲弹簧,若干所述伸缩杆一端分别与若干第一气缸另一端焊接,若干所述电机侧表面分别与若干伸缩杆另一端焊接,若干所述电机分别设有若干转动轴,若干所述机械臂一端分别与若干转动轴旋转配合,若干所述机械臂另一端分别与若干第二气缸侧表面焊接,若干所述第二气缸一端分别与若干伸缩管一端焊接,若干所述伸缩管另一端分别与若干夹持机构本体一侧表面焊接,若干所述缓冲弹簧一端分别与若干夹持机构本体另一侧表面连接,其中,夹持机构本体、第一气缸、伸缩杆、电机、机械臂、第二气缸以及伸缩管均有两个,缓冲弹簧有八个,第一气缸推动伸缩杆上下移动,缓冲弹簧保护竹笋不被损坏,电机带动机械臂旋转,第二气缸推动伸缩管水平移动,使夹持机构可以夹持各种体积的竹笋并拔出竹笋,更加便捷。
[0008]优选地,所述减震架还包括减震架本体以及减震弹簧,若干所述减震弹簧一端分别与若干减震器另一端连接,若干所述减震弹簧另一端均与减震架本体下表面连接,所述伸缩架下表面与减震架本体上表面焊接,其中,减震弹簧以及减震器均有四个,减震弹簧以及减震器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0009]优选地,所述运输箱还包括电动箱门、冷却管、冷却器、进液管、回液管以及太阳能电池板,所述电动箱门分别与若干滑轨滑动配合,所述冷却管安装于若干卡扣内部,所述冷却器一侧表面与运输箱本体内部一侧表面焊接,所述进液管一端以及回液管一端均与冷却器一侧表面连接,所述进液管另一端以及回液管另一端均与冷却管侧表面连接,其中,滑轨有两个,卡扣有四个,滑轨控制电动箱门的开关,卡扣负责固定冷却管,冷却管以及冷却器为箱内降温,对箱内的竹笋进行低温储存,防止竹笋变质,保护了竹笋,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太阳能将其转换为电能,提供了装置需要的能源,更加环保。
[0010]优选地,所述控制板还包括控制板本体、把手、控制按钮以及显示屏,若干所述支撑杆另一端均与把手下表面焊接,所述控制板本体安装于把手内部,所述控制按钮以及显示屏均安装于控制板本体上表面,其中,支撑杆有两个,支撑杆负责支撑其上的机构,控制板通过电路控制装置的运行,更加便捷。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中,防撞垫防止工作人员磕碰受伤,万向轮提高了装置的便捷性与实用性,减震弹簧以及减震器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控制板通过电路控制装置的运行,更加便捷。
[0013]缓冲弹簧保护竹笋不被损坏,电机带动机械臂旋转,第二气缸推动伸缩管水平移动,使夹持机构可以夹持各种体积的竹笋并拔出竹笋,更加便捷。
[0014]冷却管以及冷却器为箱内降温,对箱内的竹笋进行低温储存,防止竹笋变质,保护了竹笋,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太阳能将其转换为电能,提供了装置需要的能源,更加环保。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雷竹竹笋种植用自动拔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种雷竹竹笋种植用自动拔笋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一种雷竹竹笋种植用自动拔笋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图3中A

A处剖面图;
[0019]图5为本技术一种雷竹竹笋种植用自动拔笋装置的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00、底座;110、防撞垫;120、万向轮;130、蓄电池;200、夹持机构;210、第一气缸;220、伸缩杆;230、电机;240、机械臂;250、第二气缸;260、伸缩管;270、缓冲弹簧;300、减震架;310、减震弹簧;320、减震器;330、伸缩架;400、运输箱;410、电动箱门;420、滑轨;430、冷却管;440、卡扣;450、冷却器;460、进液管;470、回液管;480、太阳能电池板;500、控制板;510、支撑杆;520、把手;530、控制按钮;540、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雷竹竹笋种植用自动拔笋装置,包括底座(100)、夹持机构(200)、减震架(300)、运输箱(400)以及控制板(5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0)包括底座本体,所述夹持机构(200)包括第一气缸(210),所述减震架(300)包括减震器(320)以及伸缩架(330),所述运输箱(400)包括运输箱本体、滑轨(420)以及卡扣(440),所述控制板(500)包括支撑杆(510),若干所述第一气缸(210)一端均与底座本体上表面焊接,若干所述减震器(320)一端均与底座本体上表面焊接,所述伸缩架(330)上表面与运输箱本体下表面焊接,若干所述滑轨(420)一侧表面均与运输箱本体一侧表面焊接,若干所述卡扣(440)一侧表面均与运输箱本体内部一侧表面焊接,若干所述支撑杆(510)一端均与底座本体上表面焊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雷竹竹笋种植用自动拔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0)还包括防撞垫(110)、万向轮(120)以及蓄电池(130),若干所述防撞垫(110)两侧表面分别与底座本体周侧面连接,若干所述万向轮(120)均安装于底座本体下表面,所述蓄电池(130)安装于底座本体上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雷竹竹笋种植用自动拔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200)还包括夹持机构本体、伸缩杆(220)、电机(230)、机械臂(240)、第二气缸(250)、伸缩管(260)以及缓冲弹簧(270),若干所述伸缩杆(220)一端分别与若干第一气缸(210)另一端焊接,若干所述电机(230)侧表面分别与若干伸缩杆(220)另一端焊接,若干所述电机(230)分别设有若干转动轴,若干所述机械臂(240)一端分别与若干转动轴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辉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雷君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