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防回跳的继电器端子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1567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端子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高强度防回跳的继电器端子构造,包括中间部、分别自中间部的两端弯折而成的固定部及导接部;还包括触头部、肋条,中间部包括第一板体、与第一板体交叉设置的第二板体,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彼此远离的两端分别与固定部、导接部连接;触头部用于承载外界的静触头,触头部自第一板体凸设而成,肋条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二板体及触头部远离第一板体的一端,第一板体、第二板体、触头部、肋条围设形成落料孔;经由肋条的设置,使得触头部稳固地与中间部连接在一起,提升触头部的强度,提升静触头与外界的动触头接触导通的可靠性;降低触头部自身的弹性,避免触头部的静触头受到动触头的碰触而发生回跳。生回跳。生回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防回跳的继电器端子构造


[0001]本技术涉及端子
,尤其公开了一种高强度防回跳的继电器端子构造。

技术介绍

[0002]继电器是各种电路中常用的自动开关之一,继电器由多个构件组装而成,用于导电的端子就是继电器的基本配件之一,现有技术中端子的构造设计不合理,一方面端子用于接触导电的部位的强度不高,用于发生变形而导致使用不良;另一方面端子用于接触导电的部位的弹性较大,在端子的导通或断开时,端子用于接触导电的部位会发生回跳而使用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防回跳的继电器端子构造,经由肋条的设置,使得触头部稳固地与中间部连接在一起,提升触头部的强度,提升静触头与外界的动触头接触导通的可靠性;降低触头部自身的弹性,避免触头部的静触头受到动触头的碰触而发生回跳。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高强度防回跳的继电器端子构造,包括中间部、分别自中间部的两端弯折而成的固定部及导接部,固定部、导接部分别位于中间部的两侧,固定部、导接部分别固定至外界的绝缘体;还包括触头部、肋条,中间部包括第一板体、与第一板体交叉设置的第二板体,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彼此远离的两端分别与固定部、导接部连接;触头部用于承载外界的静触头,触头部自第一板体凸设而成,肋条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二板体及触头部远离第一板体的一端,第一板体、第二板体、触头部、肋条共面设置,第一板体、第二板体、触头部、肋条围设形成落料孔。
[0005]其中,中间部、固定部垂直设置,中间部、导接部垂直设置,固定部、导接部平行设置。
[0006]其中,静触头包括铆接柱及设置于铆接柱的接触部,接触部的外径大于铆接柱的外径,铆接柱用于铆接至触头部,触头部具有用于容设铆接柱的铆接孔,触头部用于挡止抵触接触部。
[0007]其中,固定部靠近中间部的一端设有穿孔,穿孔用于显露接触部。
[0008]其中,固定部设有三个定位孔,三个定位孔的连线成型三角形,绝缘体设有三个定位柱,三个定位柱用于分别容设在三个定位孔内。
[0009]其中,还包括自导接部弯折而成的插脚,插脚位于导接部靠近中间部的一端,绝缘体具有用于容设插脚的插孔,插孔的内孔面挡止抵触插脚的外表面。
[0010]其中,绝缘体具有贯穿绝缘体的透孔,穿孔与透孔连通,接触头位于透孔内,第二板体、第一板体的一端均压持在透孔一侧的侧壁上。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经由肋条的设置,使得触头部稳固地与中间部连接在一
起,提升触头部的强度,确保触头部稳定地定位在绝缘体上所需的位置,提升静触头与外界的动触头接触导通的可靠性;降低触头部自身的弹性,避免触头部的静触头受到动触头的碰触而发生回跳。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包括:
[0015]1—中间部
ꢀꢀꢀꢀꢀꢀꢀꢀꢀꢀꢀꢀꢀ
2—固定部
ꢀꢀꢀꢀꢀꢀꢀꢀꢀꢀꢀꢀꢀ
3—导接部
[0016]4—触头部
ꢀꢀꢀꢀꢀꢀꢀꢀꢀꢀꢀꢀꢀ
5—肋条
ꢀꢀꢀꢀꢀꢀꢀꢀꢀꢀꢀꢀꢀꢀꢀ
6—第一板体
[0017]7—第二板体
ꢀꢀꢀꢀꢀꢀꢀꢀꢀꢀꢀ
8—静触头
ꢀꢀꢀꢀꢀꢀꢀꢀꢀꢀꢀꢀꢀ
9—铆接柱
[0018]11—接触部
ꢀꢀꢀꢀꢀꢀꢀꢀꢀꢀꢀꢀ
12—穿孔
ꢀꢀꢀꢀꢀꢀꢀꢀꢀꢀꢀꢀꢀꢀ
13—定位孔
[0019]14—插脚
ꢀꢀꢀꢀꢀꢀꢀꢀꢀꢀꢀꢀꢀꢀ
111—落料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1]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高强度防回跳的继电器端子构造,继电器端子构造为一体式构造,继电器端子构造采用导电金属材料制成,继电器端子构造包括中间部1、分别自中间部1的两端弯折而成的固定部2及导接部3,固定部2、导接部3分别位于中间部1的上下两侧,固定部2、导接部3分别固定在外界的绝缘体上。
[0022]继电器端子构造还包括触头部4、肋条5,中间部1包括第一板体6、与第一板体6交叉设置的第二板体7,优选地,中间部1大致为L型,第一板体6、第二板体7垂直设置,第一板体6、第二板体7彼此远离的两端分别与固定部2、导接部3连接。
[0023]触头部4用于承载外界的静触头8,触头部4自第一板体6凸设而成,肋条5彼此远离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二板体7上及触头部4远离第一板体6的一端上,第一板体6、第二板体7、触头部4、肋条5共面设置,第一板体6、第二板体7、触头部4、肋条5围设形成落料孔111。
[0024]经由肋条5的设置,使得触头部4稳固地与中间部1连接在一起,提升触头部4的强度,确保触头部4稳定地定位在绝缘体上所需的位置,提升静触头8与外界的动触头接触导通的可靠性;降低触头部4自身的弹性,避免触头部4的静触头8受到动触头的碰触而发生回跳。
[0025]中间部1、固定部2垂直设置,固定部2自中间部1向下弯折而成,中间部1、导接部3垂直设置,导接部3自中间部1向上弯折而成,固定部2、导接部3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中间部1位于固定部2与导接部3之间。
[0026]静触头8包括铆接柱9及设置在铆接柱9上的接触部11,接触部11大致为圆形平板,接触部11的自由端的端面为平滑弧形凸面,铆接柱9大致为圆柱形,接触部11的外径大于铆接柱9的外径,铆接柱9用于铆接在触头部4上,触头部4具有用于容设铆接柱9的铆接孔,触头部4用于挡止抵触接触部11。借助接触部11对触头部4的挡止抵触,确保静触头8准确安装在触头部4上。
[0027]固定部2靠近中间部1的一端设有穿孔12,穿孔12沿固定部2的厚度方向贯穿固定部2,穿孔12用于显露接触部11。借助穿孔12的设置,减少固定部2的原材料使用量,同时将穿孔12的侧壁作为肋条5使用,提升固定部2自身的强度。此外,在静触头8与外界的动触头接触导通或断开分离的过程中,外界的磁场经由穿孔12对静触头8、动触头进行“吹弧灭弧”处理,使得两者之间的电弧快速熄灭。
[0028]固定部2设有三个定位孔13,三个定位孔13的连线成型三角形,绝缘体设有三个定位柱,三个定位柱用于分别容设在三个定位孔13内。在固定部2的安装过程中,将固定部2贴设在绝缘体的外表面上,使得三个定位柱分别装入三个定位孔13内,借助三个定位柱与三个定位孔13的配合,使得固定部2准确安装在绝缘体上。实际使用时,固定部2用于焊接在外界的电路主板上。
[0029]还包括自导接部3弯折而成的插脚14,插脚14位于导接部3靠近中间部1的一端,绝缘体具有用于容设插脚14的插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防回跳的继电器端子构造,包括中间部、分别自中间部的两端弯折而成的固定部及导接部,固定部、导接部分别位于中间部的两侧,固定部、导接部分别固定至外界的绝缘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触头部、肋条,中间部包括第一板体、与第一板体交叉设置的第二板体,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彼此远离的两端分别与固定部、导接部连接;触头部用于承载外界的静触头,触头部自第一板体凸设而成,肋条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二板体及触头部远离第一板体的一端,第一板体、第二板体、触头部、肋条共面设置,第一板体、第二板体、触头部、肋条围设形成落料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防回跳的继电器端子构造,其特征在于:中间部、固定部垂直设置,中间部、导接部垂直设置,固定部、导接部平行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防回跳的继电器端子构造,其特征在于:静触头包括铆接柱及设置于铆接柱的接触部,接触部的外径大于铆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欣洋
申请(专利权)人:三友联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