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泡导流式水母展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11223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8: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泡导流式水母展示系统,属于水族养殖展示设备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内部循环缸和外部循环缸;内部循环缸放置在外部循环缸的内部,均为透明玻璃制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外部循环缸与内部循环缸水流方向相反,借助伯努利效应,加强外部循环缸与内部展示缸水体交换效果,保证内部循环缸水体水质稳定,对展示水母刺激小,内部水体理化性质稳定,避免普通水流循环缸导致的小型水母直接受水流冲击造成动物损伤情况的发生。饲养效果较往常有极大提升。有极大提升。有极大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泡导流式水母展示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族养殖展示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气泡导流式水母展示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沿海水螅水母种类丰富,外形优美,繁殖方式多样,水族馆对该类水母长期科普展示的需求越来越高。与钵水母纲水母体较大不同,水螅纲水母个体较小,许多种类伞径仅有几毫米,经管道水流冲击变形后,能通过60目的隔栅网,在饲养工作中,改变传统方式上使用水泵直接喷射水流循环的方式,使用气泡导流方式,获得更加稳定且水质优良的饲养水体。水母饲养对水质要求较高,仅仅使用气泡导流,无法保证水体循环过滤效果,因此本专利技术使用内循环外循环叠加方式,保证水流稳定的同时,获取更加优良的水体理化性质。
[0003]现有的水母展示缸通常是缸前壁透明、缸体圆滑、带有循环系统的缸体,不能用于水螅纲小型水母和钵水母纲水母幼体的展示。目前展示该类水母的做法通常是利用后场养殖的水母不断补充,操作麻烦,水母成活率低,展示效果差,因此有能力展示的场馆很少,影响了水母的科普宣传和观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气泡导流式水母展示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小型水母展示困难、换水麻烦、水母成活率低、展示效果差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气泡导流式水母展示系统,包括内部循环缸和外部循环缸;内部循环缸放置在外部循环缸的内部,均为透明玻璃制成;
[0007]所述的外部循环缸由前侧面、后侧面和一个中间体组成,中间体的竖直剖面的下部为半圆形,上部为直线,中间体为前侧面和后侧面分别固定在中间体的前后两侧,围成一个容器;中间体的侧壁上对应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中间体是由紧密排列的外部导流凹槽组成所述外部导流凹槽的槽口朝向外;
[0008]所述的内部循环缸由内部前侧面、内部后侧面和内部中间体组成,内部前侧面的下端是半圆形,上端为方形;内部后侧面与内部前侧面形状相同,大小相等,内部中间体为具有一侧壁开口的圆筒型,侧壁开口为130

140mm弧长;内部前侧面、内部后侧面分别固定在内部中间体圆筒型的前后两端,侧壁开口朝上,作为取放水母的开口,内部中间体是由双层背向排列的导流凹槽壁组成,分别为内部导流凹槽壁和外部导流凹槽壁,导流凹槽沿圆周方向排列且相互连接组成导流凹槽壁,导流凹槽之间留有缝隙,内部导流凹槽的开口朝内,外部导流凹槽的开口朝外;
[0009]内部中间体的侧壁上设有充气孔。
[00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系统的使用方法,系统中的水流运转方向:内部循环缸内的水流为逆时针运转,外部循环缸内的水流为顺时针运转。外部水流由外部循环缸的进水口进
入,水流保持较高速度做顺时针运转,通过伯努利效应,内部循环缸内额水流通过内部中间体的导流凹槽之间的缝隙由内部循环缸进入外部循环缸内,并通过外部循环缸的出水口进入外部循环缸连接的循环过滤系统。在外部循环缸上半部分,即出水口上方部分,水流较为缓慢,保持较低速度;通过内部循环缸水流流动,将外部循环缸上方部分水流由内部中间体的侧壁开口导入内部循环缸,由此完成内部循环缸与外部循环缸水体交换,养殖水母通过内部中间体的开口取放。
[0011]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
[0012]本专利技术系统用于展示水母,将水母放入内部循环缸,通过外部循环缸水体循环过滤保证水质稳定,通过外部循环缸与内部循环缸水流方向相反,借助伯努利效应,加强外部循环缸与内部展示缸水体交换效果,保证内部循环缸水体水质稳定。
[0013]本专利技术系统主要用于展示水螅水母类钵水母幼体等水母品种,外部循环缸与内部循环缸水体对流效果显著,保证内部展示缸水流平稳,对展示水母刺激小,内部水体理化性质稳定,避免普通水流循环缸导致的小型水母直接受水流冲击造成动物损伤情况的发生。饲养效果较往常有极大提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外部循环缸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内部循环缸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整个养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内部循环缸的中间体壁的截面图。
[0018]注:1、进水孔,2、出水孔,3、侧壁开口,4、内部导流凹槽壁,5、外部导流凹槽壁,6、充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通过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解释,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任何形式上的限制。
[0020]实施例1
[0021]一种气泡导流式水母展示系统,如图1

4所示,包括内部循环缸和外部循环缸;内部循环缸放置在外部循环缸的内部;内部循环缸和外部循环缸均为透明玻璃制成,内部循环缸和外部循环缸均为配备传统水族缸使用的过滤及循环系统;
[0022]LED灯设置在展示系统的上方和下方。
[0023]所述的外部循环缸由前侧面、后侧面和一个中间体组成,前侧面和后侧面均为方形透明材料制成,中间体的竖直剖面的下部为半圆形,半径为300mm,上部为直线,高度为340mm,中间体具有纵深140mm,中间体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均为边长670mm的正方形。中间体为前侧面和后侧面分别固定在中间体的前后两侧,围成一个容器;
[0024]中间体的侧壁上对应设有进水孔1和出水孔2;中间体是由紧密排列的外部导流凹槽组成所述外部导流凹槽的槽口朝向外;
[0025]所述的内部循环缸由内部前侧面、内部后侧面和内部中间体组成,内部前侧面的下端是半圆形,半径为290mm,上端为580mm*290mm的方形;内部后侧面与内部前侧面形状相
同,大小相等,内部中间体为具有一侧壁开口3的圆筒型,内部中间体的纵深130mm,侧壁开口为140mm弧长,内部前侧面、内部后侧面分别固定在内部中间体圆筒型的前后两端,侧壁开口朝上,作为取放水母的开口,内部中间体是由双层背向排列的导流凹槽壁组成,分别为内部导流凹槽壁4和外部导流凹槽壁5,导流凹槽沿圆周方向排列且相互连接组成导流凹槽壁,导流凹槽之间留有缝隙,内部导流凹槽的开口朝内,外部导流凹槽的开口朝外;
[0026]内部中间体的侧壁上设有充气孔。内部中间体的侧壁上设有充气孔,用于连接充气管6,充气管在内部循环缸内的开口朝下,通过可调节的气流带动缸内水沿顺时针方向流动。
[0027]利用上述系统的进行水母养殖的方法,系统中的水流运转方向:内部循环缸内的水流为逆时针运转,外部循环缸内的水流为顺时针运转。外部水流由外部循环缸的进水口进入,水流保持较高速度做顺时针运转,通过伯努利效应,内部循环缸内额水流通过内部中间体的导流凹槽之间的缝隙由内部循环缸进入外部循环缸内,并通过外部循环缸的出水口进入外部循环缸连接的循环过滤系统。在外部循环缸上半部分,即出水口上方部分,水流较为缓慢,保持较低速度;通过内部循环缸水流流动,将外部循环缸上方部分水流由内部中间体的侧壁开口导入内部循环缸,由此完成内部循环缸与外部循环缸水体交换,养殖水母通过内部中间体的开口取放。
[0028]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泡导流式水母展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内部循环缸和外部循环缸;内部循环缸放置在外部循环缸的内部,均为透明玻璃制成;所述的外部循环缸由前侧面、后侧面和一个中间体组成,中间体的竖直剖面的下部为半圆形,上部为直线,中间体为前侧面和后侧面分别固定在中间体的前后两侧,围成一个容器;中间体的侧壁上对应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中间体是由紧密排列的外部导流凹槽组成,所述外部导流凹槽的槽口朝向外;所述的内部循环缸由内部前侧面、内部后侧面和内部中间体组成,内部前侧面的下端是半圆形,上端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翠华王玮齐继光王云忠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洋科技馆青岛海产博物馆青岛水族馆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