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母碟状体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28363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母碟状体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皿,所述培养皿内部的底端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壁设置有卡板的底端,且卡板的顶端卡合连接有滤板,并且卡板贯穿于滤板的底端,所述滤板顶端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端部设置有第二转杆的底端,且第二转杆的顶端安装有销轴,所述销轴的外壁设置有卡扣,该水母碟状体培养装置,通过卡板、滤板和第一转杆等零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作用,达到了可手动将两个滤板拉近靠拢并将水母碟状体聚拢在一起的效果,并且通过向上拉动第二转杆能够将滤板之间聚拢的水母抬升,方便一次性将水母幼体取出,节省了人力的同时,避免了人工捞起水母造成的损伤。成的损伤。成的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母碟状体培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产动物繁育装置
,具体为一种水母碟状体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碟状幼体水母在游泳生活中逐渐生长出胃水管系和触手等,待胶质层发达后,变为水母,由于水母在碟状幼体时,胶质层不够发达,比较脆弱,为保证水母幼体的存活率,需要通过人工培养装置进行培育。
[0003]一般的来说,水母碟状体培养装置需要定期更换海水以保证水母幼体的存活率,然而现有的培养装置不方便放水,只能将水母幼体取出再将海水倒出更换,长此以往容易对水母幼体的胶质外皮造成损伤,导致其存活率降低。
[0004]另一方面,由于水母碟状体在培养装置中生长的较快,需要根据体型的变化选择更换大号的培养装置以保证水母碟状体有足够的氧气和活动空间,但是由于水母的过于脆弱,且水母在水中比较灵活,而且一个培养装置中往往有多个水母幼体,不方便一个个的捞起,并且人工强行捞起很容易对其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因此水母碟状体的捞起转移成了人们头疼的问题。
[0005]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水母碟状体培养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母碟状体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皿(1),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皿(1)内部的底端设置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的内部安装有转轴(3),所述转轴(3)的外壁设置有卡板(4)的底端,且卡板(4)的顶端卡合连接有滤板(5),并且卡板(4)贯穿于滤板(5)的底端,所述滤板(5)顶端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转杆(6),所述第一转杆(6)的端部设置有第二转杆(7)的底端,且第二转杆(7)的顶端安装有销轴(8),所述销轴(8)的外壁设置有卡扣(9),所述培养皿(1)的顶端设置有进水口(10),且卡扣(9)的一侧贴合于进水口(10)的外壁,所述培养皿(1)的底端开设有出水槽(11),所述出水槽(11)的侧壁安装有开合机构(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母碟状体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4)的底端通过转轴(3)与固定板(2)构成卡合式的滑动结构,且滤板(5)的底端与卡板(4)为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母碟状体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板(5)与第一转杆(6)为转动连接,第一转杆(6)与第二转杆(7)为转动连接,且第二转杆(7)为“7”字型结构,并且第二转杆(7)通过销轴(8)与卡扣(9)构成旋转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母碟状体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9)为半圆形结构,所述卡扣(9)关于进水口(10)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两个,且卡扣(9)的外壁与进水口(10)的外壁相互贴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母碟状体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玮王文章王有昆张安琪王云忠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洋科技馆青岛海产博物馆青岛水族馆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