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后视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1056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后视镜,其包括后视镜本体、吹风部和加热部,后视镜本体形成有容纳腔,以及与容纳腔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且于进风口和/或出风口处设有可控启闭的阻挡部;吹风部设于容纳腔内,并可使空气自进风口进入容纳腔,并被输送至出风口,而可由出风口吹出以吹扫镜面。加热部亦设于容纳腔内,并位于空气的流动路径上,以可对容纳腔内的空气进行加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辆后视镜,可快速有效地去除镜面上的水雾和霜,进而可有效保证后视镜的清晰性;另外,通过在进风口和出风口两者至少其一处设置可控启闭的阻挡部,可有效防止外界杂物进入容纳腔内。外界杂物进入容纳腔内。外界杂物进入容纳腔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后视镜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车辆后视镜。

技术介绍

[0002]车辆后视镜作为车辆的重要零部件,其在驾驶员驾驶车辆时,可为驾驶员提供后方视野。但在雨雪天气时,车辆的后视镜会变得模糊而影响行车安全,现有车辆上一般配置有后视镜加热功能,在后视镜模糊时,车主可开启后视镜电加热功能,以对镜片加热,达到除雾除霜的效果。
[0003]然而,仅靠加热不能完全解决除雾除霜的问题,还可能会在镜体上留下水珠,而影响驾驶员的视线清晰度,甚至影响行车安全。且依靠加热使水珠蒸发所需时间较长,人工擦除也较为麻烦,导致现有的车辆后视镜的除雾除霜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车辆后视镜,其可快速有效地去除镜面上的水雾和霜。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车辆后视镜,包括:
[0007]内部形成有容纳腔的后视镜本体,以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或所述出风口处设有可控启闭的阻挡部;
[0008]吹风部,设于所述容纳腔内,用于使空气自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容纳腔,并被输送至所述出风口,而由所述出风口吹出以吹扫所述后视镜本体的镜面;
[0009]加热部,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位于所述空气的流动路径上,用于对进入所述容纳腔内的所述空气进行加热。
[0010]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处的阻挡部包括枢转设置的进风挡板;以及,
[0011]第一驱动部,用于驱使所述进风挡板翻转,而启闭所述进风口。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一电机,所述进风挡板通过齿轮传动结构与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传动相连。
[0013]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后视镜本体的底部;
[0014]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后视镜本体的顶部,所述出风口朝向于所述后视镜本体中的镜体的镜面布置,且所述出风口被配置为至少构成对所述镜面上半部分的吹扫。
[0015]进一步的,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所述镜面之间的夹角在7
°‑
15
°
之间。
[0016]进一步的,所述吹风部包括靠近所述出风口布置的风扇;以及,
[0017]第二驱动部,用于驱使所述风扇旋转。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部包括第二电机,所述风扇通过皮带传动结构与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传动相连。
[0019]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所述容纳腔内的导流罩、导流板;
[0020]所述风扇设于导流罩内,所述导流罩设有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的出风通道,及其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入风口;
[0021]所述导流板,用于引导进入所述容纳腔内的所述空气经所述加热部位置并进入所述导流罩的入风口。
[0022]进一步的,所述出风口处的阻挡部包括枢转设置的出风挡板;以及,
[0023]弹性部,用于当作用在出风挡板的外力取消后,驱使所述出风挡板关闭;
[0024]当所述容纳腔内的所述空气顶推出风挡板使其旋转而开启时,使所述弹性部蓄能,在所述空气取消时,因自身预紧力驱使所述出风挡板关闭。
[0025]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部包括套设于所述出风挡板的枢转轴上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出风挡板和所述后视镜本体相连。
[002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27]本技术所述的车辆后视镜,通过设置吹风部和加热部,不仅可使加热部加热后的空气经由出风口吹到镜面上,而将镜面上的水雾和霜转化为水珠,同时吹风部可吹干镜面上的水珠,从而可快速有效地去除镜面上的水雾和霜,进而可有效保证后视镜的清晰性;另外,通过在进风口和出风口两者至少其一处设置可控启闭的阻挡部,可有效防止外界杂物进入容纳腔内,从而能够避免内部器件过早老化。
[0028]另外,进风挡板枢转设置,可便于实现进风挡板对进风口的启闭。而将出风口和进风口分别设于后视镜本体的顶部和底部,并使出风口至少构成对镜面上半部分的吹扫,此结构可保证对镜面的除雾除霜效果。通过将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镜面之间的夹角设为7
°‑
15
°
之间,可使得出风口吹出的空气充分覆盖镜面的上半部分。
[0029]其次,将风扇靠近出风口布置,能够将经加热部加热后的空气快速由出风口吹出,可快速实现对镜面的除霜除雾效果。而风扇经由皮带传动结构与第二电机传动相连,可加大第二电机和风扇之间的距离,从而可防止经由风扇的热空气对第二电机加热而降低第二电机的使用寿命。
[0030]此外,通过设置导流罩和导流板,能够使由进风口进入的空气靠近加热部而充分受热,并可使加热后的空气由出风口快速流出。而在出风口处设置阻挡部,可防止外界杂物由出风口进入容纳腔内。弹性部采用扭簧,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实施。
附图说明
[0031]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3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车辆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图1的左视图;
[003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出口处的阻挡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5]标记说明:
[0036]1、后视镜本体;101、容纳腔;2、第二电机;3、导流板;4、第一电机;5、进风挡板;6、进风口;7、加热管;8、镜体;9、出风口;10、风扇;11、导流罩;12、过滤网;13、出风挡板;14、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3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另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9]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40]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41]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后视镜,在整体结构上,其包括后视镜本体、吹风部和加热部。其中,后视镜本体形成有容纳腔,以及与容纳腔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且于进风口和/或出风口处设有可控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形成有容纳腔(101)的后视镜本体(1),以及与所述容纳腔(101)连通的进风口(6)和出风口(9),所述进风口(6)和/或所述出风口(9)处设有可控启闭的阻挡部;吹风部,设于所述容纳腔(101)内,用于使空气自所述进风口(6)进入所述容纳腔(101),并被输送至所述出风口(9),而由所述出风口(9)吹出以吹扫所述后视镜本体(1)的镜面;加热部,设于所述容纳腔(101)内,并位于所述空气的流动路径上,用于对进入所述容纳腔(101)内的所述空气进行加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6)处的阻挡部包括枢转设置的进风挡板(5);以及,第一驱动部,用于驱使所述进风挡板(5)翻转,而启闭所述进风口(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一电机(4),所述进风挡板(5)通过齿轮传动结构与所述第一电机(4)输出轴传动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6)位于所述后视镜本体(1)的底部;所述出风口(9)位于所述后视镜本体(1)的顶部,所述出风口(9)朝向于所述后视镜本体(1)中的镜体(8)的镜面布置,且所述出风口(9)被配置为至少构成对所述镜面上半部分的吹扫。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9)的出风方向与所述镜面之间的夹角在7
°‑
1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继华杜军刘红玉崔浩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