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治理自动化控制设备及污水沉淀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污水治理自动化控制设备及污水沉淀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需要对污水进行净化,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污水处理大致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以及三级处理,在二级处理过程中需要对污水进行沉淀,用到絮凝剂,将絮凝剂倒入沉淀池内,为了使絮凝剂充分与污水接触,需要对污水进行搅拌,但沉淀池尺寸较大,单次处理污水较多,这就造成搅拌设备尺寸较大,设备成本高,且搅拌设备运行有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使污水处理的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沉淀池搅拌架设搅拌设备造成污水处理成本增加的问题,提出一种污水治理自动化控制设备。
[000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设备的污水沉淀方法。
[0005]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污水治理自动化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治理自动化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1)、沉淀池(2)、第一盒体(6)、清水进水管(8)、第二转动轴(15)、第二盒体(18)和污水泵(23);沉淀池(2)设置在平台(1)上,沉淀池(2)内壁的圆周表面设置螺旋导水管(3),螺旋导水管(3)顶部入口连接有污水进水管(4),污水进水管(4)上设置第一电磁阀(5);第一盒体(6)设置在沉淀池(2)外周壁上,第一盒体(6)内壁上水平设置隔板(7),第一盒体(6)内形成位于隔板(7)上方和下方的转动控制室及搅拌室,第一盒体(6)上设置有定量投放絮凝剂的定量配料装置(10),定量配料装置(10)的底部设置进料管(11),进料管(11)贯穿隔板(7)伸入搅拌室,进料管(11)上设置第三电磁阀(12);清水进水管(8)设置在第一盒体(6)上,清水进水管(8)底部穿过隔板(7),清水进水管(8)上设置第二电磁阀(9);第二转动轴(15)竖直且转动设置在第一盒体(6)底部内侧,第二转动轴(15)顶部穿过隔板(7)伸入转动控制室内,第二转动轴(15)上设置搅拌杆(17),搅拌杆(17)位于搅拌室内,转动控制室内设置有带动第二转动轴(15)转动的旋转组件;第二盒体(18)设置在第一盒体(6)底部,第二盒体(18)顶部和第一盒体(6)底部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19)连通,第一连接管(19)上设置第四电磁阀(20),第二盒体(18)底部与螺旋导水管(3)之前通过第二连接管(21)连通,第二连接管(21)出水端设置第五电磁阀(22);污水泵(23)设置在平台(1)上,污水泵(23)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设置抽水管(24)和污水转移管(25),抽水管(24)与沉淀池(2)连接;平台(1)上设置控制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治理自动化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出水管(26)和第二出水管(27);第一出水管(26)为弧形管,第一出水管(26)水平设置在螺旋导水管(3)底部出水端;第二出水管(27)为弧形管,第二出水管(27)进水端配合插入第一出水管(26)内,第二出水管(27)与第一出水管(26)滑动连接,沉淀池(2)上设置有带动第二出水管(27)在第一出水管(26)内周壁上伸出与缩回的动力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治理自动化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旋转组件包括第一转动轴(13)、第一锥齿轮(14)和第二锥齿轮(16);第一转动轴(13)转动设置在第一盒体(6)内壁上,第一转动轴(13)插入螺旋导水管(3)内的部分设置桨叶;第一锥齿轮(14)设置在第一转动轴(13)上,第一锥齿轮(14)位于转动控制室内;第二锥齿轮(16)设置在第二转动轴(15)上,第二锥齿轮(16)与第一锥齿轮(14)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治理自动化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抽水管(24)端面封闭且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雁荣,
申请(专利权)人:东营浩辰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