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药物基因多态性及血栓弹力图的血小板治疗指导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10503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血小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药物基因多态性及血栓弹力图的血小板治疗指导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药物基因检测;S2、全血基因组DNA测序;S3、进行代谢型分类;S4、TEG检测;S5、结果分析,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根据药物基因多态性联合TEG指导轻型缺血性卒中抗血小板治疗能有效降低90d内新发卒中风险,且不会增加出血风险。基因检测联合TEG可及时发现对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不敏感的患者,能为抗血小板治疗药物的选择提供新的依据,使缺血性卒中患者能更加精准、合理地选择抗血小板药物,从而制定个体化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有效降低卒中复发的风险,对于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药物基因多态性及血栓弹力图的血小板治疗指导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血小板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药物基因多态性及血栓弹力图的血小板治疗指导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后续卒中的短期风险很高,极有可能导致残疾,尤其是在卒中后的前90d。CHANCE研究发现轻型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24h内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21d比单独使用阿司匹林能够降低32%卒中复发风险,并且未增加出血的并发症。POINT研究的二次分析也证实在发病以后的前21d使用双抗治疗降低缺血性事件的获益最大,而21d后继续使用双抗治疗则获益将被增加的出血风险抵消。因此,目前国内外指南均推荐对未曾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非心源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应尽早启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并维持21d。然而,有文献报道3%~85%服用阿司匹林及4%~30%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即使长期规律服药,仍有脑卒中复发的风险,临床预后并没有得到改善,这可能与患者对抗血小板药物的反应性降低有关。有学者将这种患者对抗血小板药物反应性降低的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药物基因多态性及血栓弹力图的血小板治疗指导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药物基因检测:通过PCR和Sanger法测序技术检测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相关的基因多态性位点;S2、全血基因组DNA测序:取静脉血2ml于EDTA 抗凝管中,利用全血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来提取DNA,再将提取的DNA进行PCR 扩增,最后将扩增产物使用测序仪进行测序;S3、进行代谢型分类:根据基因型进行代谢型分类,分为强代谢型和弱代谢型;S4、TEG 检测:使用 TEG5000 型凝血分析仪对肘静脉血进行分析,2h 内检测 AA 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AA%)和 ADP 受体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ADP%);S5、结果分析:AA 抑制率<50%,定义为 AR;ADP 抑制率<30%,定义为 CR。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药物基因多态性及血栓弹力图的血小板治疗指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阿司匹林相关基因检测COX

1(A>G)、ITGB3(T>C)基因,其中G、C为阿司匹林抵抗相关等位基因;氯吡格雷相关基因检测CYP2C19基因*2(681G/A)、*3(636G/A)、*17(

806C/T)。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药物基因多态性及血栓弹力图的血小板治疗指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DNA测序前经过酶切反应,酶切反应条件:变性:94℃,5min,94℃,30s;退火:56℃,20s;延伸:72℃,20s;共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5min。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药物基因多态性及血栓弹力图的血小板治疗指导方法,其特征在于,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亚毛伦林季莉莉马爱金刘志清王利惠张金王佳佳黄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