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器导流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0283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9: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器导流板结构,包括导流板,导流板位于DOC包体组件与SDPF包体组件之间,导流板的上部具有贯穿的半圆孔,导流板的下部具有多个贯穿的小孔以及多个贯穿的长腰孔,长腰孔环设于小孔的外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混合器导流板结构,实现了在有限的空间内,保证了混合器中气流的均匀性以及偏心率,进而提高了氨混均匀性,同时还实现了产品的批量化生产,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器导流板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柴油机后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混合器导流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柴油机尾气后处理发展到国六排放阶段甚至是国六B

RDE(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Real Drive Emission)阶段后,对NOx(氮氧化合物)的排放要求更加严格,原有结构渐渐难以满足法规要求,因此柴油净化器的主要设计思路由原来的DOC(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PF(柴油颗粒过滤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混合器+SCR(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变成了DOC(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混合器+SDPF(SCR催化柴油微粒过滤器SCR

Catalyzed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混合器)+SCR(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的结构。
[0003]目前,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将反应提前提高反应温度,尿素的双喷设计也更容易满足法规要求,但新式结构的困难之处在于需要在发动机舱的狭小且不规则的空间里布置出DOC+混合器+SDPF的结构,且满足零件成型、加工、焊接、安装、工装定位、部分结构可拆卸以及耐久等多方面的考核方能实现批产。这使得该新型结构的混合器设计难度非常高,由于空间对混合器外形的限制很大,故对混合器中气流的均匀性、偏心率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合器导流板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保证混合器中气流的均匀性以及偏心率,进而提高氨混均匀性,同时还能实现产品的批量化生产。
[0005]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合器导流板结构,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位于DOC包体组件与SDPF包体组件之间,所述导流板的上部具有贯穿的半圆孔,所述导流板的下部具有多个贯穿的小孔以及多个贯穿的长腰孔,所述长腰孔环设于所述小孔的外周。
[0007]可选的,所述小孔的数量为六个,所述长腰孔的数量为四个,所述长腰孔沿所述导流板的中轴线均匀间隔设置。
[0008]可选的,所述DOC包体组件包括DOC包体组件端面,所述DOC包体组件端面的中轴线与所述导流板的中轴线之间的内夹角为90
°

[0009]可选的,所述DOC包体组件还包括尿素喷射底座,所述尿素喷射底座的中轴线与所述导流板的中轴线之间的内夹角为4
°

[0010]可选的,所述DOC包体组件端面的中轴线与所述SDPF包体组件的中轴线之间的内夹角为59
°

[0011]可选的,所述SDPF包体组件包括旋流板,所述旋流板的中轴线与所述SDPF包体组件的中轴线重合。
[001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合器导流板结构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步骤一,当气流流入所述DOC包体组件的同时,所述DOC包体组件上的尿素喷射底座喷入尿素与流入的气流初步混合;
[0014]步骤二,初步混合后的气流通过所述导流板的引导,使一部分初步混合气流经所述半圆孔流向所述SDPF包体组件的旋流板上,另一部分初步混合气流经所述小孔以及所述长腰孔的分流作用下同样流向所述旋流板上;
[0015]步骤三,所述旋流板使初步混合气流旋转,进而对初步混合气流中未反应的尿素与气流进一步的进行混合。
[0016]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混合器导流板结构,实现了在有限的空间内,保证了混合器中气流的均匀性以及偏心率,进而提高了氨混均匀性、提升了载体利用率以及提升了尾气净化效果,同时还实现了产品的批量化生产,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器导流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器导流板结构的图1的A

A向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器导流板结构的结构的图2的B

B向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器导流板结构的图1的A

A向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尿素喷射底座;2、导流板;201、半圆孔;202、小孔;203、长腰孔;3、旋流板;4、DOC包体组件;401、DOC包体组件端面;5、SDPF包体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0026]如图1和图2所示为一种混合器导流板结构,包括导流板2,导流板2位于DOC包体组件4与SDPF包体组件5之间,如图3所示,导流板2的上部具有贯穿的半圆孔201,导流板2的下
部具有多个贯穿的小孔202以及多个贯穿的长腰孔203,长腰孔203环设于小孔202的外周。
[0027]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气流主要由上方DOC载体流出,气流由于气体粘度和惯性的缘故主要集中在混合器下部,造成流经旋流板的气流均匀性和偏心率很差,该导流板2可以引导气流,改善气流均匀性和偏心率,进而提高氨混均匀性、提升载体利用率以及提升尾气净化效果。该结构用于DOC催化剂和SDPF催化剂之间,属于混合器内部结构零件,气流从DOC载体流出,如图2中的箭头方向流进混合器,右侧的尿素喷射底座1喷入尿素与DOC出来的气流混合并通过导流板2的引导作用使气流较为均匀的吹到旋流板3上,使气流旋转达到进一步混合尿素与气流的作用。
[0028]在本实施例中,该导流板2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器导流板结构,包括导流板(2),所述导流板(2)位于DOC包体组件(4)与SDPF包体组件(5)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2)的上部具有贯穿的半圆孔(201),所述导流板(2)的下部具有多个贯穿的小孔(202)以及多个贯穿的长腰孔(203),所述长腰孔(203)环设于所述小孔(202)的外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器导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孔(202)的数量为六个,所述长腰孔(203)的数量为四个,所述长腰孔(203)沿所述导流板(2)的中轴线均匀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器导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DOC包体组件(4)包括DOC包体组件端面(401),所述DOC包体组件端面(401)的中轴线与所述导流板(2)的中轴线之间的内夹角为90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合器导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DOC包体组件(4)还包括尿素喷射底座(1),所述尿素喷射底座(1)的中轴线与所述导流板(2)的中轴线之间的内夹角为4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建忠王浩陆嵩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