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桥头跳车的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0199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止桥头跳车的构造,属于桥梁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桥头防止沉降引起跳车的构造。主要由基底、垫层、填方体、构造柱、顶板组成,地基上设置基底和垫层,上部设置构造柱和顶板,在垫层和顶板之间采用轻质材料填筑,桥头的填方体自重较轻,对地基压力较小,天然地基无需特殊处理,填方体没有压缩变形个固结沉降,基底、垫层、构造柱、和顶板组成一个复合结构减小桥头沉降引起的防止桥头跳车构造。桥头填方自重轻,对基底承载力要求低,减少了地基处理的造价。加气混凝土有较高的抗压密度比,压缩变形小,填方稳定性好,施工简便,质量容易控制,工效高,有效地解决了桥头跳车的问题。车的问题。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桥头跳车的构造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止桥头跳车的构造,属于桥梁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桥头防止沉降引起跳车的构造。

技术介绍

[0002]桥头跳车是桥梁工程常见的病害之一。桥梁与连接道路在台背回填处发生沉降,使车辆通过时产生跳跃和冲击,从而对桥涵和路面造成附加的冲击荷载,使司机和乘客感到颠簸不适,甚至造成车辆大幅度减速,严重的可导致交通事故。就桥梁与道路连接而言,主要是柔性道路与刚性桥梁结构物之间的连接处发生不均匀沉降,产生错台所致。桥梁与路基、路面的组成材料、刚度、强度、胀缩性等存在差异,且桥头连接处受力时易形成集中应力。在车辆荷载、结构自重、自然因素作用下,桥梁与道路同时发生沉降,但两者的沉降量有很大差异,道路的沉降量远大于桥梁的沉降量,形成错台,导致行车时发生桥头跳车。引起桥头跳车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桥头填土处地基承载力较低,基础处理不当造成桥背填土及车辆荷载作用下,地基下沉,连同上部填土一起下沉。二是台背填土在自重作用下,固结过程中压缩土体产生沉降。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对桥头地基进行处理,提高地基承载力,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搅拌桩等。减小回填土沉降,需要提高台背填土的压实度,减小固结沉降量,但桥头太背填土由于场地狭小,压路机施展不开,压实度往往难以到达设计要求。为了减小桥头填土工后沉降,设计一般会采用石屑、碎石土等内摩擦角较大的填料回填,即时达到设计压实度,回填土固结沉降是不可避免的。解决桥头跳车的问题,是桥梁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桥头跳车的构造,地基上设置基底和垫层,上部设置构造柱和顶板,在垫层和顶板之间采用轻质材料填筑,桥头的填方体自重较轻,对地基压力较小,天然地基无需特殊处理,填方体不存在压缩变形个固结沉降,基底、垫层、构造柱、和顶板组成一个复合结构减小桥头沉降引起的防止桥头跳车构造。有益效果是:桥头填方自重轻,对基底承载力要求低,减少了地基处理的造价。加气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压密度比,压缩变形小,填方稳定性好,施工简便,质量容易控制,工效高,有效地解决了桥头跳车的问题。
[0004]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实现的:防止桥头跳车的构造,主要由基底1、垫层2、填方体3、构造柱4、顶板5组成,基底1位于桥头台背填方的最下层,基底1上铺设混凝土垫层2,在垫层2上分层堆码轻质砌块构成的填方体3,填方体3内设置有构造柱4,填方体3的上面为钢筋混凝土顶板5,顶板5支撑在构造柱4和填方体3上,桥头搭板6设置在顶板5的上方,道路基层7与桥头搭板6衔接设置在顶板5和路基8上,道路面层9铺设在道路基层7、桥头搭板6和梁板10的上面,道路面层9在桥头搭板6和梁板10之间设置有伸缩缝11,在桥台12与路基8之间组成一个由基底1、垫层2、填方体3、构造柱4和顶板5构成的复合结构的防止桥头跳车
构造。
[0005]所述的基底1采用片石碾压嵌固在台背地基上,凸凹不平的片石采用压路机碾压,片石挤入地基土壤内,起到稳固基底和承载上部荷载的作用。
[0006]所述的垫层2是采用喷射混凝土将凸凹不平的基底1缝隙填充,将基底1上部整平,便于上面铺设填方体3。
[0007]所述的填方体3为轻质的加气混凝土砌块,分层纵横交错堆码构成的填方核心部分,砌块的宽和高为a,长为2 a ~4 a,层与层之间为平缝13,每一层砌块之间为竖缝14,平缝13为水泥砂浆喷射座浆,竖缝14为水泥砂浆喷射灌浆。
[0008]所述的构造柱4设在填方体3内,沿桥的纵向和横向平面位置上,每3~5m设置一个,构造柱4内设置钢筋,钢筋下部支撑在垫层2,上部伸入顶板5内,构造柱4采用混凝土浇筑。
[0009]所述的顶板5是在堆码的填方体3和构造柱4上浇筑的钢筋混凝土板,起到扩散车辆荷载,减轻填方体3压力的作用。
[0010]所述的填方体3的两侧设置覆土层15,覆土层15将填方体3包裹,起到保护填方体3的作用,覆土层15外侧为采用绿化边坡16,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桥头处设置锥坡17。
[0011]高填方的桥头回填土对地基产生的压力,主要是填筑土方的自重,高填方的路堤,汽车荷载占填土自重比例较小,解决桥头高填方引起的病害,减轻填方的自重是主要途径。本技术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填筑台背,加气混凝土的密度仅为素土碾压的1/3,而抗压强度则为碾压素土的4~8倍,具有很高的抗压密度比,用其作为填筑路堤的材料,自重减少2/3,大大减小了桥头填土底面的压力,天然地基无需特殊处理可满足承载力要求,虽然采用加气混凝土比土方填筑造价高,但节约了地基处理费用。采用人工码放加气混凝土砌块,只要横竖交错即可,砌块间留出10~30mm的缝隙,采用喷射机将水泥砂浆喷灌在缝隙内,便于操作,施工工效高。砌块被水泥砂浆粘结固定稳定,可减少高填方的滑动力,避免边坡滑坡,因此边坡坡率可以加大,减少了占地,节约工程造价。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平面图;
[0013]图2为纵剖面图砌块图1的A

A剖砌块;
[0014]图3为横剖面图砌块图1的B

B剖砌块。
[0015]图中:1

基底,2

垫层,3

填方体,4

构造柱,5

顶板,6

桥头搭板,7

道路基层,8

路基,9

道路面层,10

梁板,11

伸缩缝,12

桥台,13

平缝,14

竖缝,15

覆土层,16

绿化边坡,17

锥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结合图1~图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
[0017]本技术为一个复合结构的防止桥头跳车的构造。桥头填土的填料采用轻质加气混凝土,在桥头填方区的地基上碾压铺设片石基底,基底上设置混凝土垫层,在垫层上分层码放加气混凝土砌块,砌块纵横错缝,缝间喷射砂浆填缝,砌块堆码到顶时,上面浇筑钢筋混凝土顶板,在靠近桥台的位置,顶板上设置桥头搭板,搭板一侧搭在桥梁背墙的牛腿
上,桥台搭板以外的部分,顶板上铺设道路基层,与桥头搭板衔接,在道路基层、桥头搭板和梁板的上面铺设道路面层。填方体两侧采用覆土层保护砌块,覆土层外设置植草护坡。
[0018]防止桥头跳车的构造,主要由基底1、垫层2、填方体3、构造柱4、顶板5组成,基底1位于桥头台背填方的最下层,基底1上铺设混凝土垫层2,在垫层2上分层堆码轻质砌块构成填方体3,填方体3内设置有构造柱4,填方体3的上面为钢筋混凝土顶板5,顶板5支撑在构造柱4和顶板5上,桥头搭板6设置在顶板5的上方,道路基层7与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桥头跳车的构造,其特征是:主要由基底(1)、垫层(2)、填方体(3)、构造柱(4)、顶板(5)组成,基底(1)位于桥头台背填方的最下层,基底(1)上铺设混凝土垫层(2),在垫层(2)上分层堆码轻质模块构成的填方体(3),填方体(3)为轻质的加气混凝土模块,填方体(3)内设置有构造柱(4),填方体(3)的上面为钢筋混凝土顶板(5),顶板(5)支撑在构造柱(4)和填方体(3)上,桥头搭板(6)设置在顶板(5)的上方,道路基层(7)与桥头搭板(6)衔接设置在顶板(5)和路基(8)上,道路面层(9)铺设在道路基层(7)、桥头搭板(6)和梁板(10)的上面,道路面层(9)在桥头搭板(6)和梁板(10)之间设置有伸缩缝(11),在桥台(12)与路基(8)之间组成一个由基底(1)、垫层(2)、填方体(3)、构造柱(4)和顶板(5)构成的复合结构的防止桥头跳车构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桥头跳车的构造,其特征是:所述的基底(1)采用片石碾压嵌固在台背地基上,起到稳固基底和承载上部荷载的作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桥头跳车的构造,其特征是: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丽萍黄杏瑶朱行发陈午骏李自衡李祥敏颜浩然刘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瑞林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