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逆作法施工地下构筑物竖向结构混凝土浇捣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10023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逆作法施工地下构筑物竖向结构混凝土浇捣方法,通过在楼板、梁及柱、墙节点钢筋绑扎时预埋浇捣管和振捣管的方式,取代逆作法施工中,柱、墙模板留八字角进行浇筑混凝土的方式。浇捣管和振捣管通过与钢筋焊接或设置定位钢筋进行焊接进行固定,在本层楼板混凝土浇筑前预留在楼板内;浇捣管和振捣管顶部伸出本层楼板顶面标高,底端直接顶紧模板;在本层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下层竖向结构混凝土浇筑前,将浇捣管和振捣管顶部用胶条等封堵材料进行封堵,避免污染,浇筑下层竖向结构混凝土时拆除封堵,进行混凝土浇筑和振捣施工;大部分浇捣管和振捣管无需割除,直接浇筑在结构中,对上方无结构的浇捣管和振捣管进行割除并填塞严密。行割除并填塞严密。行割除并填塞严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逆作法施工地下构筑物竖向结构混凝土浇捣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逆作法施工地下构筑物结构混凝土施工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紧邻地下空间逆作法施工地下构筑物竖向结构混凝土浇捣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逆作法是一种超常规的施工方法,一般是在深基础、地质复杂、地下水位高等特殊情况下采用。随着地上建筑逐渐密集,很多项目施工场地有限,基础深度也较深,加之工期紧迫,采用逆作法可以有效解决施工场地问题,同时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缩短工期等优点。但在施工过程中,因为采用盖挖逆作的施工工艺,与正常施工顺序相反,上层水平结构浇筑完成后,再浇筑下层竖向结构混凝土时,采用浇捣八字角的方法,施工不便,且无法有效振捣,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施工简便、稳定高效,有助于提高施工质量的紧邻地下空间逆作法施工地下构筑物竖向结构混凝土浇捣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逆作法施工地下构筑物竖向结构混凝土浇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步骤一、在地下各层顶板、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逆作法施工地下构筑物竖向结构混凝土浇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地下各层顶板、梁柱以及墙节点处钢筋绑扎过程中,在地下各层的各个待浇筑的内衬墙(6)、有柱帽钢管混凝土柱、无柱帽钢管混凝土柱以及内隔墙(7)的位置处分别预埋浇捣管;其中内衬墙处的第一浇捣管的位置为:多根第一浇捣管彼此沿竖直方向平行间隔设置,每一根所述的内衬墙处的第一浇捣管位于该层的压顶圈梁(8)中并与压顶圈梁处的钢筋点焊连接固定,所述的第一浇捣管的顶部伸出压顶圈梁顶部上的顶板设置,第一浇捣管的出浆口位于止水钢板(9)与地连墙(2)之间;每根有柱帽钢管混凝土柱(3)处的第二浇捣管(4

2)的位置为:在每根有柱帽钢管混凝土柱的矩形柱帽(10)的一条柱帽对角线的两个对角位置分别沿竖直方向设置一根第二浇捣管,在每根有柱帽钢管混凝土柱的柱体的一条柱体对角线的两个对角位置分别沿竖直方向设置一根振捣管(5),所述的一条柱帽对角线与一条柱体对角线的方向一致,所述的第二浇捣管和振捣管的上部位于钢管混凝土柱顶端的顶板中且所述的第二浇捣管和振捣管的顶部位于该层顶板的上方并与此处顶板钢筋点焊连接固定,所述的第二浇捣管和振捣管下端均与本层顶板(1)的底模垂直顶紧;每根无柱帽钢管混凝土柱处的第三浇捣管(4

3)的位置为:在每根无柱帽钢管混凝土柱的一条对角线的两个对角位置分别沿竖直方向设置一根第三浇捣管,所述的第三浇捣管位于无柱帽钢管混凝土柱顶端对应位置的顶板中且所述的第三浇捣管的顶部位于该层顶板的上方并与此处顶板处的钢筋点焊连接固定,所述的第三浇捣管下端均与本层顶板的底模板垂直顶紧;各层内隔墙(7)处的第四浇捣管(4

4)的位置为:多根第四浇捣管彼此沿竖直方向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的多根第四浇捣管位于内隔墙顶部的顶板(1)中且顶部位于该层顶板的上方,所述的多根第四浇捣管的下端均与本层顶板(1)的底模垂直顶紧,所述的多根第四浇捣管与各层内隔墙顶部的顶板中的顶板钢筋焊接固定且所述的第四浇捣管的顶部位于该层顶板的上方,或者当第四浇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洪江刘剑刁晓翔唐海强杨敩鹏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住宅集团建设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