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挑盖板永临支护桩体系转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20179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1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悬挑盖板永临支护桩体系转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围护桩施工;B、临时钢管柱连接及定位;C、盖板施工:将盖板下端的预留接头做成斜面;D、土体开挖及钢支撑施工:在基坑中建设纵向依次分布的中板和底板,中板将主体结构竖向分隔为多层;E、结构混凝土浇筑:主体结构的竖向每层设置一道水平的施工缝,向施工缝内浇筑混凝土而形成每层结构的侧墙;F、临时钢管柱拆除:结构柱及侧墙成型后,拆除临时钢管柱;G、覆土回填并恢复路面。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目前在狭窄基坑中采用钢管柱支撑盖板而导致隧道施工难度大的问题。大的问题。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悬挑盖板永临支护桩体系转换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悬挑盖板永临支护桩体系转换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盖挖顺作法是目前隧道施工中常用的施工方法,其包括了全盖挖和半盖挖两种施工方式,而半盖挖相比全盖挖,具有建设成本低、施工周期短和安全性更强的优点,因此在地铁车站施工领域被广泛使用。
[0003]现目前在实施半盖挖顺作法进行隧道施工的过程中,盖板施工完成后将作为后期明挖侧施工的车行道,盖板及车辆通行的荷载全都由一侧的围护桩及基坑中部的钢管柱承受,围护桩与钢管柱对于盖板的抗浮也有重要影响。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开挖场地本身宽度较为狭窄,而目前为保证对盖板及通行车辆的稳定支撑,在基坑中部每间隔6m就有一根钢管柱,总计86根钢管柱几乎将基坑纵向分为两半,使得开挖作业面更为狭小,施工作业难度加大。且钢管柱承受了盖板的荷载,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在施工过程中也需对钢管柱严加保护,严禁碰撞,以避免破坏支撑结构的稳定性,但这无疑导致深基坑开挖施工难度更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悬挑盖板永临支护桩体系转换方法,以解决目前在狭窄基坑中采用钢管柱支撑盖板而导致隧道施工难度大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悬挑盖板永临支护桩体系转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A、围护桩施工;
[0007]B、临时钢管柱连接及定位;
[0008]C、盖板施工:施工时,将盖板下端的预留接头做成斜面,盖板由临时钢管柱进行临时支撑;
[0009]D、土体开挖及钢支撑施工:开挖过程中按照纵向分段、竖向分层、由上至下、先支撑后开挖进行,并在开挖过程中在基坑中建设纵向依次分布的中板和底板,中板将主体结构竖向分隔为多层;
[0010]E、结构混凝土浇筑:主体结构的竖向每层设置一道水平的施工缝,施工缝位于中板或底板以上,向施工缝内浇筑混凝土而形成每层结构的侧墙,浇筑时,当混凝土将施工缝填满且达到盖板下端的预留接头位置处时,停止灌入混凝土;同时,浇筑竖向支撑在每层间的结构柱;
[0011]F、临时钢管柱拆除:结构柱及侧墙成型后,拆除临时钢管柱;
[0012]G、覆土回填并恢复路面。
[0013]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在于,本方案中在基坑主体结构搭建完成前,利用临时钢管柱对盖板进行支撑固定,保证盖板的承载能力而便于盖板的正常通行使用,在主体结构搭
建完成后,在每层均浇注侧墙结构,使侧墙与盖板底部连接,从而利用永久性的侧墙结构和结构柱来替代临时性的钢管柱结构而对盖板进行持续性的稳定支撑,此时可将临时钢管柱拆除,从而为后续的施工腾出空间,便于后续的施工操作,有效降低了隧道施工的难度。
[0014]此外,本方案中,盖板下端的预留接头做成了斜面结构,当浇筑的侧墙成型并与盖板下端连接后,侧墙与盖板之间的连接面为斜面结构,相比平面结构,增大了侧墙与盖板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了侧墙对盖板的连接支撑效果。与此同时,盖板施以侧墙的压力在斜面上得到了分解,从而减小了侧墙受到的来自盖板的竖向压力,使得侧墙能够对盖板进行更为稳定的支撑。
[0015]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步骤A围护桩施工具体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0016]a、施工准备:施工场地进行平整处理,钻机就位前对钻机机座安装处进行平整并搭设钻机作业平台;对局部软弱基础处采取砂砾石换填或垫设厚钢板;对管线探沟处,采用混凝土回填;
[0017]b、测量放样:按照基线控制网及设计坐标,用全站仪测出桩位并放出护桩;
[0018]c、钻挖及钢护筒施工:旋挖钻机下挖2-3m后,再扩孔安装钢护筒,并使钢护筒中心与桩的中心保持一致,在孔壁四周回填粘土,将钢护筒固定;
[0019]d、钻进成孔、成孔检测及清孔;
[0020]e、钢筋笼制作及吊装;
[0021]f、水下灌注混凝土。
[0022]采用上述操作,能够保证钻机的平台平整,从而保证桩基垂直度,以提高钻孔位置的准确性。
[0023]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步骤B临时钢管柱连接及定位具体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0024]a、测量放点;
[0025]b、钻孔桩并下放钢筋笼;
[0026]c、下放浇筑混凝土导管;
[0027]d、浇注混凝土到设计标高;
[0028]e、拔出导管;
[0029]f、下放临时钢管柱:下放时,将钢管柱上锚入段焊接于钢管柱上的竖向排列的栓钉的端部用钢筋连接起来;
[0030]g、固定临时钢管柱:将临时钢管柱与钢筋笼连接成整体;
[0031]h、混凝土等强。
[0032]采用上述操作中的钢筋将钢管柱上竖向排列的栓钉端部连接起来,一方面,可以防止在下放钢管柱时,凸出的栓钉与钢筋笼上的箍筋卡住,保证钢管柱的顺利下放,另一方面,能方便钢管柱调节标高,此外,还能够减小钢管柱与钢筋笼之间的空隙,准确的将钢管柱固定在钢筋笼的中部,防止钢管柱发生偏移而导致后期偏心受压。
[0033]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步骤d钻进成孔、成孔检测及清孔中,钻孔时,采用跳桩法施工,待已灌注成桩的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后,再在其邻近桩位钻孔;钻孔完成后,对孔深和孔底进行沉渣检测,并对孔径、孔形、垂直度及桩位进行测量和检测,而后采用换浆法进行清孔。
[0034]采用跳桩法施工,能够避免对浇筑的混凝土结构造成影响,保证混凝土成型后的
强度,同时,采用换浆法进行清孔,能够保证对钻孔的有效清理。
[0035]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步骤e钢筋笼制作及吊装,操作时,钢筋笼分两段加工制作,洞门处8-9m范围内的围护桩钢筋笼均设置玻璃纤维筋,玻璃纤维筋与普通钢筋交替纵向搭接,搭接长度为1-2m,每个接头处均采用U形螺栓固定,相邻两排U形螺栓错开布置,使同一截面布置的螺栓数量小于或等于50%;吊装时,在钢筋笼的上方设置主吊点和副吊点,主吊点位于钢筋笼端部的上方,副吊点位于两节钢筋笼连接部位的上方,并在两节钢筋笼的中部各设置一个起吊点,在起吊点处设置加强筋,在起吊点与副吊点之间、钢筋笼的端部与主吊点之间均连接钢筋绳,两根钢筋绳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60
°
;用主吊钩和副吊钩分别作用在主吊点和副吊点上进行双钩抬吊,待钢筋笼上升后,主吊钩继续上升同时释放副吊钩,将钢筋笼凌空吊直;而后将钢筋笼移至孔口并放入孔中。
[0036]玻璃纤维筋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采用玻璃纤维筋与普通钢筋交替搭接连接,能够增强钢筋笼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使其受力更为稳定。玻璃纤维筋与普通钢筋采用交替纵向搭接并配合U形螺栓的结构进行连接,能够保证二者间连接的稳固性,进而确保钢筋笼的强度。将U形螺栓错开布置,使同一截面布置的螺栓数量小于或等于50%,由此使得连接部位相互错开而分布在不同的竖直方向上,由此避免连接部位聚集在一起而在钢筋笼上形成不稳定点,保证钢筋笼结构的稳定性。
[0037]在吊装时,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挑盖板永临支护桩体系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围护桩施工;B、临时钢管柱连接及定位;C、盖板施工:施工时,将盖板下端的预留接头做成斜面,盖板由临时钢管柱进行临时支撑;D、土体开挖及钢支撑施工:开挖过程中按照纵向分段、竖向分层、由上至下、先支撑后开挖进行,并在开挖过程中在基坑中建设纵向依次分布的中板和底板,中板将主体结构竖向分隔为多层;E、结构混凝土浇筑:主体结构的竖向每层设置一道水平的施工缝,施工缝位于中板或底板以上,向施工缝内浇筑混凝土而形成每层结构的侧墙,浇筑时,当混凝土将施工缝填满且达到盖板下端的预留接头位置处时,停止灌入混凝土;同时,浇筑竖向支撑在每层间的结构柱;F、临时钢管柱拆除:结构柱及侧墙成型后,拆除临时钢管柱;G、覆土回填并恢复路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挑盖板永临支护桩体系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围护桩施工具体包括以下操作步骤:a、施工准备:施工场地进行平整处理,钻机就位前对钻机机座安装处进行平整并搭设钻机作业平台;对局部软弱基础处采取砂砾石换填或垫设厚钢板;对管线探沟处,采用混凝土回填;b、测量放样:按照基线控制网及设计坐标,用全站仪测出桩位并放出护桩;c、钻挖及钢护筒施工:旋挖钻机下挖2-3m后,再扩孔安装钢护筒,并使钢护筒中心与桩的中心保持一致,在孔壁四周回填粘土,将钢护筒固定;d、钻进成孔、成孔检测及清孔;e、钢筋笼制作及吊装;f、水下灌注混凝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悬挑盖板永临支护桩体系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临时钢管柱连接及定位具体包括以下操作步骤:a、测量放点;b、钻孔桩并下放钢筋笼;c、下放浇筑混凝土导管;d、浇注混凝土到设计标高;e、拔出导管;f、下放临时钢管柱:下放时,将钢管柱上锚入段焊接于钢管柱上的竖向排列的栓钉的端部用钢筋连接起来;g、固定临时钢管柱:将临时钢管柱与钢筋笼连接成整体;h、混凝土等强。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悬挑盖板永临支护桩体系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钻进成孔、成孔检测及清孔中,钻孔时,采用跳桩法施工,待已灌注成桩的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后,再在其邻近桩位钻孔;钻孔完成后,对孔深和孔底进行沉渣检测,并对孔
径、孔形、垂直度及桩位进行测量和检测,而后采用换浆法进行清孔。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悬挑盖板永临支护桩体系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钢筋笼制作及吊装,操作时,钢筋笼分两段加工制作,洞门处8-9m范围内的围护桩钢筋笼均设置玻璃纤维筋,玻璃纤维筋与普通钢筋交替纵向搭接,搭接长度为1-2m,每个接头处均采用U形螺栓固定,相邻两排U形螺栓错开布置,使同一截面布置的螺栓数量小于或等于50%;吊装时,在钢筋笼的上方设置主吊点和副吊点,主吊点位于钢筋笼端部的上方,副吊点位于两节钢筋笼连接部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方勇李俊王帆付渝东张志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