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时支护桩转换抗浮桩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20179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1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临时支护桩转换抗浮桩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围护桩施工;B、临时钢管柱连接及定位:在基坑底部建设临时桩基础,在临时桩基础上建立临时钢管柱;C、盖板施工;D、土体开挖及钢支撑施工:E、结构混凝土浇筑,进行车站主体结构的施工;F、临时钢管柱拆除:完成车站主体结构的施工后,拆除临时钢管柱,将临时桩基础与车站主体的底板连接固定,同时在车站主体的盖板顶部建立压顶梁,将压顶梁与围护桩固定在一起。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使用于支撑盖板的临时桩基础和临时支护桩转变为永久性的车站主体抗浮结构,无需单独建立抗浮桩结构来对车站主体进行抗浮,既缩短了施工周期,又减少了施工成本。又减少了施工成本。又减少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临时支护桩转换抗浮桩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临时支护桩转换抗浮桩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盖挖顺作法是目前隧道施工中常用的施工方法,其包括了全盖挖和半盖挖两种施工方式,而半盖挖相比全盖挖,具有建设成本低、施工周期短和安全性更强的优点,因此在地铁车站施工领域被广泛使用。在实施半盖挖顺作法进行隧道车站施工的过程中,车站主体结构的抗浮设计非常的关键,如果设计不满足结构抗浮要求,可能引起基础底板隆起、开裂、冒浆溢水等问题,甚至造成主体结构的上浮和大面积破坏,引发隧道事故等。
[0003]现目前对车站主体的抗浮处理,主要采用在主体结构下部设置抗浮桩的方式来实现,通过抗浮桩将车站底板与地基稳定连接,从而较好的达到对主体结构抗浮的目的,但单独施工抗浮桩,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成本,存在施工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临时支护桩转换抗浮桩的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单独施工抗浮桩对车站主体抗浮而存在的施工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临时支护桩转换抗浮桩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A、围护桩施工;
[0007]B、临时钢管柱连接及定位:在基坑底部建设临时桩基础,在临时桩基础上建立临时钢管柱;
[0008]C、盖板施工,盖板由临时钢管柱进行临时支撑;
[0009]D、土体开挖及钢支撑施工;
[0010]E、结构混凝土浇筑,进行车站主体结构的施工;
[0011]F、临时钢管柱拆除:完成车站主体结构的施工后,拆除临时钢管柱,将临时桩基础与车站主体的底板连接固定,同时在车站主体的盖板顶部建立压顶梁,将压顶梁与围护桩固定在一起。
[0012]本方案的原理是:
[0013]本方案未单独建设抗浮桩结构对车站主体进行抗浮,而是利用对盖板进行临时支撑的临时桩基础参与车站主体的抗浮。车站主体未完成前,临时桩基础配合临时钢管柱对钢板进行临时支撑,起到临时的支撑作用;当车站主体完成施工后,拆除临时钢管柱,保留临时桩基础,并利用临时桩基础与车站主体的底板连接固定,起到对车站主体底板抗浮的作用,同时,车站主体的盖板通过压顶梁与围护桩连接固定在一起,使得车站主体的浮力能够通过压顶梁传递给围护桩,并通过围护桩传递至基坑底部,从而达到辅助抗浮的目的,由此无需单独建立抗浮桩结构来对车站主体进行抗浮,既缩短了施工周期,又减少了施工成本。
[0014]本方案的优点是:
[0015]1、采用临时桩基础替代现有的抗浮桩结构来对车站底板进行抗浮,使得无需再单独施工建立抗浮桩结构,既缩短了施工周期,又减少了施工成本;
[0016]2、车站主体除了依靠临时桩基础对底板的束缚作用来进行抗浮外,还通过设置与围护桩固定的压顶梁结构来参与车站主体的抗浮,使得车站主体的抗浮效果更佳;
[0017]3、车站主体未完成前,临时桩基础配合临时钢管柱对盖板进行支撑,且围护桩辅助对盖板进行临时支撑,以保证对盖板及盖板上方通行的车辆的承载能力;车站主体完成后,临时桩基础和围护桩均被保留并参与车站主体的抗浮而无需在后续操作中进行拆除,实现了对临时桩基础和临时性的围护桩结构的二次充分利用,将临时性的支护桩中的围护桩结构转换为了永久性的抗浮桩结构,从而省略了后续的拆除临时桩基础和围护桩的步骤,更加利于缩短施工周期和降低施工成本。
[0018]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步骤D土体开挖及钢支撑施工时,在基坑中建设位于车站主体的盖板和底板间的纵向依次分布的多层中板,中板将主体结构竖向分隔为多层;步骤E结构混凝土浇筑时,主体结构的竖向每层均设置一道水平的施工缝,施工缝位于中板或底板以上,向施工缝内浇筑混凝土而形成每层结构的侧墙,侧墙紧邻围护桩,浇筑时,当混凝土将施工缝填满且达到盖板下端的预留接头位置处时,停止灌入混凝土;同时,浇筑竖向支撑在每层间的结构柱。
[0019]本方案中,在车站主体中浇筑侧墙结构,侧墙结构与围护桩紧邻,利用浇筑的侧墙结构将车站主体结构的其余部位同时固定在围护桩上,从而利用围护桩加强了对车站主体的固定效果,进而达到进一步对车站主体抗浮的目的,加强对车站主体抗浮的效果。
[0020]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步骤C盖板施工时,将盖板下端的预留接头做成斜面,斜面靠近围护桩的一端低于另一端。
[0021]本方案中,将盖板下端的预留接头做成靠近围护桩的一端低于另一端斜面结构,当浇筑的侧墙成型并与盖板下端连接后,侧墙与盖板之间的连接面为斜面结构,相比平面结构,增大了侧墙与盖板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了侧墙对盖板的连接支撑效果。与此同时,盖板施以侧墙的压力在斜面上得到了分解,从而使围护桩也承受部分来自盖板的压力,增强对盖板的支撑效果的同时,增强围护桩与车站侧墙间的挤压作用力,增大二者间的滑动摩擦,从而避免二者间的相对运动,保证围护桩对车站主体的抗浮效果。
[0022]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步骤B临时钢管柱连接及定位中,包括向钢筋笼中下放临时钢管柱,下放时,将钢管柱上锚入段焊接于钢管柱上的竖向排列的栓钉的端部用钢筋连接起来。
[0023]本方案中,将钢筋将钢管柱上竖向排列的栓钉端部连接起来,一方面,可以防止在下放钢管柱时,凸出的栓钉与钢筋笼上的箍筋卡住,保证钢管柱的顺利下放,另一方面,能方便钢管柱调节标高,此外,还能够减小钢管柱与钢筋笼之间的空隙,准确的将钢管柱固定在钢筋笼的中部,防止钢管柱发生偏移而导致后期偏心受压。
[0024]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步骤A围护桩施工中,包括钢筋笼制作及吊装,吊装时,在钢筋笼的上方设置主吊点和副吊点,主吊点位于钢筋笼端部的上方,副吊点位于两节钢筋笼连接部位的上方,并在两节钢筋笼的中部各设置一个起吊点,在起吊点处设置加强筋,在起吊点与副吊点之间、钢筋笼的端部与主吊点之间均连接钢筋绳,两根钢筋绳之间的夹角
小于或等于60
°
;用主吊钩和副吊钩分别作用在主吊点和副吊点上进行双钩抬吊,待钢筋笼上升后,主吊钩继续上升同时释放副吊钩,将钢筋笼凌空吊直;而后将钢筋笼移至孔口并放入孔中。
[0025]本方案中,由于钢筋笼长度较长且刚性极差,起吊过程中极易发生变形散架,而引发安全事故,本方案中采用主吊钩和副吊钩的双钩起吊的方式分别对笼头和笼尾进行起吊,且副吊点与起吊点之间的钢筋绳夹角小于或等于60
°
,从而实现对钢筋笼的稳定平衡起吊,能够有效避免钢筋笼在吊装过程中发生散架变形的情况。
[0026]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步骤E结构混凝土浇筑中,在向施工缝浇筑混凝土时,采用浇筑模具进行浇筑,浇筑模具包括安装模板,安装模板上部设有开口,开口处设有楔形的导流嘴,导流嘴的上方设有分隔板,分隔板竖向滑动连接在安装模板上,浇筑时,按以下操作步骤进行:
[0027]a、将安装模板安装固定在施工缝的外侧,使施工缝位于浇筑模具的导流嘴的内侧,同时分隔板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临时支护桩转换抗浮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围护桩施工;B、临时钢管柱连接及定位:在基坑底部建设临时桩基础,在临时桩基础上建立临时钢管柱;C、盖板施工,盖板由临时钢管柱进行临时支撑;D、土体开挖及钢支撑施工;E、结构混凝土浇筑,进行车站主体结构的施工;F、临时钢管柱拆除:完成车站主体结构的施工后,拆除临时钢管柱,将临时桩基础与车站主体的底板连接固定,同时在车站主体的盖板顶部建立压顶梁,将压顶梁与围护桩固定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时支护桩转换抗浮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土体开挖及钢支撑施工时,在基坑中建设位于车站主体的盖板和底板间的纵向依次分布的多层中板,中板将主体结构竖向分隔为多层;所述步骤E结构混凝土浇筑时,主体结构的竖向每层均设置一道水平的施工缝,施工缝位于中板或底板以上,向施工缝内浇筑混凝土而形成每层结构的侧墙,侧墙紧邻围护桩,浇筑时,当混凝土将施工缝填满且达到盖板下端的预留接头位置处时,停止灌入混凝土;同时,浇筑竖向支撑在每层间的结构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临时支护桩转换抗浮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盖板施工时,将盖板下端的预留接头做成斜面,斜面靠近围护桩的一端低于另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时支护桩转换抗浮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临时钢管柱连接及定位中,包括向钢筋笼中下放临时钢管柱,下放时,将钢管柱上锚入段焊接于钢管柱上的竖向排列的栓钉的端部用钢筋连接起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时支护桩转换抗浮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围护桩施工中,包括钢筋笼制作及吊装,吊装时,在钢筋笼的上方设置主吊点和副吊点,主吊点位于钢筋笼端部的上方,副吊点位于两节钢筋笼连接部位的上方,并在两节钢筋笼的中部各设置一个起吊点,在起吊点处设置加强筋,在起吊点与副吊点之间、钢筋笼的端部与主吊点之间均连接钢筋绳,两根钢筋绳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60
°
;用主吊钩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超李俊李强健罗鸿宇张志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