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更换的旋耕机挡泥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99144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便更换的旋耕机挡泥板,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内壁的两侧均设置有槽块,所述底座内壁的两侧均设置有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底座、槽块、挡板、第一卡槽、第一卡块、挡泥板、第二卡块、第一传动杆、第一弹簧、第一传动柱、第二传动杆、复位机构、传动板、拉簧、第一传动槽、第二传动槽、第三传动杆、第二传动柱、第四传动杆、第二弹簧、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第四开口和第二卡槽的配合使用,具备方便更换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旋耕机挡泥板在更换时由于结构的比较繁琐浪费了使用者大量的时间,再加上田地里的泥,导致更难以更换,不便于使用者的使用的问题。不便于使用者的使用的问题。不便于使用者的使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更换的旋耕机挡泥板


[0001]本技术属于旋耕机
,尤其涉及一种方便更换的旋耕机挡泥板。

技术介绍

[0002]旋耕机是与拖拉机配套完成耕、耙作业的耕耘机械,因其具有碎土能力强、耕后地表平坦等特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能够切碎埋在地表以下的根茬,便于播种机作业,为后期播种提供良好种床。
[0003]当旋耕机在耕地时需要使用到挡泥板,但是现有的旋耕机挡泥板在更换时由于结构的比较繁琐浪费了使用者大量的时间,再加上田地里的泥,导致更难以更换,不便于使用者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方便更换的旋耕机挡泥板,具备方便更换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旋耕机挡泥板在更换时由于结构的比较繁琐浪费了使用者大量的时间,再加上田地里的泥,导致更难以更换,不便于使用者的使用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方便更换的旋耕机挡泥板,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壁的两侧均设置有槽块,所述底座内壁的两侧均设置有挡板,所述槽块相对应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相对应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挡泥板,所述槽块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杆,且贯穿至挡板的顶部,所述第一传动杆的表面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传动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柱,且贯穿至底座的顶部,所述第一传动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杆,且贯穿至第一传动柱的后侧,所述第一传动柱相对应的一侧均设置有复位机构。
[0006]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传动板,所述传动板相对应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拉簧,所述传动板顶部的前侧开设有第一传动槽,所述传动板顶部的后侧开设有第二传动槽,所述第一传动槽与第二传动杆配合使用,所述第二传动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三传动杆,所述第三传动杆的表面套设有第二传动柱,所述第二传动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四传动杆,且贯穿至挡板的底部,所述第四传动杆的表面套设有第二弹簧。
[000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底座顶部的前侧开设有与第一传动柱配合使用的第一开口,所述底座的后侧开设有与第二传动柱配合使用的第二开口。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挡板顶部的前侧开设有与第一传动杆配合使用的第三开口,所述挡板顶部的后侧开设有与第四传动杆配合使用的第四开口。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槽块的顶部开设有与第二卡块配合使用的第二卡槽。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槽和第二传动槽的后侧均设置为钩形。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1、本技术通过设置底座、槽块、挡板、第一卡槽、第一卡块、挡泥板、第二卡块、第一传动杆、第一弹簧、第一传动柱、第二传动杆、复位机构、传动板、拉簧、第一传动槽、第二传动槽、第三传动杆、第二传动柱、第四传动杆、第二弹簧、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第四开口和第二卡槽的配合使用,具备方便更换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旋耕机挡泥板在更换时由于结构的比较繁琐浪费了使用者大量的时间,再加上田地里的泥,导致更难以更换,不便于使用者的使用的问题。
[0013]2、本技术通过设置复位机构,能够通过复位机构对第二卡块起到复位的作用,更方便使用者更换挡泥板。
[0014]3、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能够通过第一开口对第一传动柱起到上下活动作用,能够通过第二开口对第二传动柱起到上下活动的作用。
[0015]4、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能够通过第三开口对第一传动杆起到上下活动的作用,能够通过第四开口对第四传动杆起到上下活动的作用。
[0016]5、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二卡槽,能够通过第二卡槽对起到第二卡块起到活动作用,对第一卡块起到卡紧的作用。
[0017]6、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传动槽和第二传动槽的左侧均为钩形,能够通过第一传动槽和第二传动槽的左侧均为钩形对第二传动杆和第三传动杆起到卡紧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主视剖面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左视剖面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右视剖面图。
[0022]图中:1、底座;2、槽块;3、挡板;4、第一卡槽;5、第一卡块;6、挡泥板;7、第二卡块;8、第一传动杆;9、第一弹簧;10、第一传动柱;11、第二传动杆;12、复位机构;1201、传动板;1202、拉簧;1203、第一传动槽;1204、第二传动槽;1205、第三传动杆;1206、第二传动柱;1207、第四传动杆;1208、第二弹簧;13、第一开口;14、第二开口;15、第三开口;16、第四开口;17、第二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0025]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方便更换的旋耕机挡泥板,包括底座1,底座1内壁的两侧均设置有槽块2,底座1内壁的两侧均设置有挡板3,槽块2相对应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卡槽4,第一卡槽4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卡块5,第一卡块5相对应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挡泥板6,槽块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二卡块7,第二卡块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杆8,且贯穿至挡板3的顶部,第一传动杆8的表面套设有第一弹簧9,第一传动杆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柱10,且贯穿至底座1的顶部,第一传动柱1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杆11,且贯穿至第一传动柱10的后侧,第一传动柱10相对应的一侧均设置有复
位机构12。
[0026]参考图3,复位机构12包括传动板1201,传动板1201相对应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拉簧1202,传动板1201顶部的前侧开设有第一传动槽1203,传动板1201顶部的后侧开设有第二传动槽1204,第一传动槽1203与第二传动杆11配合使用,第二传动槽1204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三传动杆1205,第三传动杆1205的表面套设有第二传动柱1206,第二传动柱120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四传动杆1207,且贯穿至挡板3的底部,第四传动杆1207的表面套设有第二弹簧1208。
[0027]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复位机构12,能够通过复位机构12对第二卡块7起到复位的作用,更方便使用者更换挡泥板6。
[0028]参考图4,底座1顶部的前侧开设有与第一传动柱10配合使用的第一开口13,底座1的后侧开设有与第二传动柱1206配合使用的第二开口14。
[0029]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开口13和第二开口14,能够通过第一开口13对第一传动柱10起到上下活动作用,能够通过第二开口14对第二传动柱1206起到上下活动的作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更换的旋耕机挡泥板,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内壁的两侧均设置有槽块(2),所述底座(1)内壁的两侧均设置有挡板(3),所述槽块(2)相对应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卡槽(4),所述第一卡槽(4)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卡块(5),所述第一卡块(5)相对应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挡泥板(6),所述槽块(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二卡块(7),所述第二卡块(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杆(8),且贯穿至挡板(3)的顶部,所述第一传动杆(8)的表面套设有第一弹簧(9),所述第一传动杆(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柱(10),且贯穿至底座(1)的顶部,所述第一传动柱(1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杆(11),且贯穿至第一传动柱(10)的后侧,所述第一传动柱(10)相对应的一侧均设置有复位机构(1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更换的旋耕机挡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12)包括传动板(1201),所述传动板(1201)相对应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拉簧(1202),所述传动板(1201)顶部的前侧开设有第一传动槽(1203),所述传动板(1201)顶部的后侧开设有第二传动槽(1204),所述第一传动槽(12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子琪任艳芳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乐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