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生产线瓶颈识别方法及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09359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产线瓶颈识别方法及其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生产线数据;根据作业优先级矩阵得到作业优先级,根据作业优先级划分工序集合,从而确定设备作业工序;分别计算工序统计次数可靠性、工序统计时间可靠性与标准作业时间;利用设备负荷模型计算生产线上设备的负荷,及计算相邻设备间的动态负荷,计算生产线上设备的负荷与相邻设备间的动态负荷之和,将生产负荷的最大值作为整个生产线的瓶颈。本发明专利技术计算生产线中不同设备的生产负荷和计算相邻设备之间的动态负荷,通过对生产线上设备的静态负荷与相邻设备间的动态负荷求和,将最大生产负荷之和的设备作为生产线的瓶颈,提高了生产线瓶颈识别的效率与可靠度,有利于企业制定生产计划。企业制定生产计划。企业制定生产计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产线瓶颈识别方法及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制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生产线瓶颈识别方法及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智能制造的生产资源是有限的,其制造系统具有动态性和设备互相制约性,从而造成智能生产线的最大化生产出现“瓶颈”现象。瓶颈(Bottleneck)会限制生产线的产出速度,而且也会影响其它环节生产能力的功效。
[0003]目前,传统瓶颈识别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将设备的表象特征作为生产线瓶颈识别的依据,即将生产线设备的表征作为瓶颈判别的依据;另一种是将设备的内部特征作为生产线瓶颈识别的依据,主要考虑造成生产线生产瓶颈的内部因素,加工状况及调度方案。然而,现有生产线由串联结构过渡到串并混联结构,生产线由单线变为混线生产,意味着生产线是动态的,这些方法只考虑了设备的静态负荷,将设备与生产线割裂开来,不能照顾到整个生产线的全部情况,即没有考虑相邻设备动态负荷等缺陷问题。因此,亟需一种生产线瓶颈识别方法来适应整个生产线静态负荷与动态负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产线瓶颈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获取生产线数据,所述生产线数据包含工序顺序、工序划分、每个工序统计次数以及作业优先级矩阵;步骤S2,根据所述作业优先级矩阵得到作业优先级,根据作业优先级划分工序集合,从而确定设备作业工序;步骤S3,分别计算工序统计次数可靠性、工序统计时间可靠性与标准作业时间;步骤S4,利用设备负荷模型计算生产线上设备的负荷,以及计算相邻设备间的动态负荷,计算生产线上设备的负荷与相邻设备间的动态负荷之和,将生产负荷的最大值作为整个生产线的瓶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线瓶颈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生产线数据的步骤,包括:采集生产线数据,对所述生产线数据进行预处理;根据预处理的生产线数据确定生产线工序步骤,统计所述生产线工序步骤中的各工序时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线瓶颈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利用三倍标准差法来判断所述工序统计时间是否在预设作业时间范围内,若是,则所述工序统计时间可靠;若否,则所述工序统计时间异常。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线瓶颈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以下公式计算工序统计次数,采用误差界限法来计算工序统计次数可靠性;式中,N为最低的观测次数,n为目前的测量次数,t
i
为第i(i=1,2,

,n)次测量的时间值。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线瓶颈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采用如下公式计算生产线的标准作业时间:TS(S
k
)=T(S
k
)
·
γ
·
(1+θ)式中,TS(S
k
)为生产线的标准作业时间,T(S
k
)为第k(k=1,2,

,m)个设备的工作时长;γ为评比系数;θ为宽放率。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线瓶颈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同一种类的多个设备作为一个整体,评估该整体的预期生产负荷与计算该整体的实际生产负荷,综合考量该整体的上下环节设备生产负荷,计算该整体的生产负荷。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生产线瓶颈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公式计算生产线各个设备的负荷:ε=L[M(σ
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远长刘宗辉何国田刘东曲永涛尚明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