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橡胶圈内置铁芯压合自动化生产线的压合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08841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橡胶圈内置铁芯压合自动化生产线的压合检测系统,包括设置工作台上的压合系统、成品检测系统及下料机构;所述压合系统包括第三流道、原料取放机构及压合机构;所述第三流道的首端设于橡胶圈抓取称重转移机构、后置铁芯转移机构末端的下方,原料取放机构设于第三流道的侧部,压合机构设于原料取放机构一端的下方;所述成品检测系统包括成品取放机构及成品检测机构,成品取放机构设于第三流道的侧部,成品检测机构设于成品取放机构一端的下方;所述下料机构设于第三流道末端的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以自动化的生产线取代传统人工,极大的提高了铁芯压入橡胶圈中的效率,且压入后可检测产品的精度。压入后可检测产品的精度。压入后可检测产品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橡胶圈内置铁芯压合自动化生产线的压合检测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加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橡胶圈内置铁芯压合自动化生产线的压合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上,在车辆生产中,为了增大车辆的舒适性,在汽车底盘系统均采用减震器进行减震缓冲,为了使车架与车身的振 动迅速衰减,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汽车悬架系统上一般都装有减震器,汽车上广泛采用的是双向作用筒式减震器,减震器是汽车使用过程中的易损配件,减震器工作减震器的构造好坏,将直接影响汽车行驶的平稳性和其它机件的寿命,因此应使减震器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0003]如图17所示,减震器的支承座圈由橡胶圈与铁芯构成,橡胶圈为圆环状且内壁设有凹槽,铁芯嵌装于凹槽中;在现有技术中,铁芯压入橡胶圈大多是人工实现的,导致工作效率极低,不适用于大批量的生产;且人工压入后精度不高,导致产品不合格。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橡胶圈内置铁芯压合自动化生产线的压合检测系统,极大的提高了压合效率,且压入后可检测产品的精度,以达到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橡胶圈内置铁芯压合自动化生产线的压合检测系统,包括设置工作台上的压合系统、成品检测系统及下料机构;所述压合系统包括第三流道、原料取放机构及压合机构;所述第三流道的首端设于橡胶圈抓取称重转移机构、后置铁芯转移机构末端的下方,原料取放机构设于第三流道的侧部,压合机构设于原料取放机构一端的下方;所述成品检测系统包括成品取放机构及成品检测机构,成品取放机构设于第三流道的侧部,成品检测机构设于成品取放机构一端的下方;所述下料机构设于第三流道末端的上方。
[0006]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第三流道包括链轮支架、电机c、主动链轮、从动链轮及链条,前后两组链轮支架连接于工作台上,双排的主动链轮、从动链轮分别转动连接于两组链轮支架上,电机c连接于链轮支架的侧部,且电机c驱动连接于主动链轮,两根链条传动连接于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之间,链条上设有若干组载具;所述载具包括底板、凸台及台阶轴,底板连接于链条之间,圆柱状的凸台连接于底板上,台阶轴连接于凸台上。
[0007]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原料取放机构包括原料取放支架、横板、电机d、气缸F、机械手g及第一旋转板;所述原料取放支架连接于第三流道两侧的工作台上,气缸F竖向连接于原料取放支架的顶端;所述横板连接于气缸F的顶端,电机d连接于横板的底端,且电机d的动力输出轴转动连接于横板;所述第一旋转板连接于电机d的顶端,机械手g连接于第一旋转板的两端,且每端的机械手g均为上下两层。
[0008]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压合机构包括压合支架、槽轮、电机e、气缸G、气缸H、扇形块、撑杆、顶块及顶轴;所述压合支架对称的连接于两个原料取放机构一端的底部,压合支架的顶端连接有座板,槽轮转动连接于座板上,槽轮侧部设有一段外齿,且槽轮上呈环形阵列排布有多个滑槽;所述电机e连接于座板上,电机e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啮合于外齿的齿轮Ⅱ;所述扇形块呈环形阵列连接于槽轮顶部,扇形块的相邻面内凹形成滑道;所述撑杆呈L字型,撑杆的底部连接有第九滑座,第九滑座滑动连接于相邻扇形块之间的滑道中;所述第九滑座一端的底部连接有轮轴,轮轴的底端连接有滚轮,滚轮滚动连接于滑槽;所述顶块的底端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穿过扇形块、槽轮及座板后连接于分配盘上,分配盘的底端连接有顶升杆,分配盘及座板之间的顶升杆外壁套设有弹簧,气缸G竖向连接于顶升杆底端的压合支架上;所述气缸H竖向连接于压合支架的侧部,气缸H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顶升板,顶轴连接于顶升板上,且顶轴穿过槽轮的中心处;所述压合机构还包括防止橡胶圈弹出的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L型支架、气缸J及限位套,L型支架连接于工作台上,气缸J竖向连接于L型支架上,限位套连接于气缸J的动力输出端,且限位套与顶升杆同心设置。
[0009]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成品取放机构包括成品取放支架、分度器、气缸K及机械手e;所述成品取放支架连接于第三流道两侧的工作台上,气缸K竖向连接于原料取放支架的顶端;所述分度器连接于气缸K的顶端,机械手e反向连接于分度器上;所述成品检测机构包括成品检测支架、位移传感器B、检测托盘、第十滑座及气缸L;所述检测支架连接于成品取放机构一端下方的工作台上,气缸L竖向连接于成品取放支架的顶端,第十滑座滑动连接于成品检测支架,第十滑座的侧部连接有夹套,位移传感器B竖向连接于夹套上;所述检测托盘连接于位移传感器B正下方的竖杆上,检测托盘上对称设有两个接近开关。
[0010]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下料机构包括下料支架、第二Y轴直线滑台模组、第三Z轴直线滑台模组及机械手f;所述下料支架连接于第三流道侧部的工作台,第二Y轴直线滑台模组连接于下料支架的顶端,且第二Y轴直线滑台模组的一端延伸至工作台的外侧,第三Z轴直线滑台模组连接于第二Z轴直线滑台模组的滑块上,第三Z轴直线滑台模组的滑块上连接有第十一滑座,两个机械手f连接于第十一滑座上,且两个机械手f分别与两个凸台上下对应;所述第三流道末端的工作台上设有废品回收盒。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第一、本专利技术的橡胶圈内置铁芯压合自动化生产线的压合检测系统,极大的提高了压合效率,且压入后可检测产品的精度。
[0012]第二、本专利技术的橡胶圈内置铁芯压合自动化生产线的压合检测系统,第三流道上设有凸台与台阶轴,方便在压合前铁芯与橡胶圈的上下堆叠放置。
[0013]第三、本专利技术的橡胶圈内置铁芯压合自动化生产线的压合检测系统,原料取放机构上的机械手采用双层结构,方便在压合前铁芯和橡胶圈同时取放。
[0014]第四、本专利技术的橡胶圈内置铁芯压合自动化生产线的压合检测系统,压合机构整套动作一气呵成,可使铁芯快速压入橡胶圈中。
[0015]第五、本专利技术的橡胶圈内置铁芯压合自动化生产线的压合检测系统,压合机构的上方为限位装置,防止橡胶圈从撑杆外侧弹出。
[0016]第六、本专利技术的橡胶圈内置铁芯压合自动化生产线的压合检测系统,成品检测机
构上的位移传感器B可检测橡胶圈的厚度,也可通过两个接近开关的差值判断出铁芯在橡胶圈中是否倾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压合及下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压合及下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原料取放机构及压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压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压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成品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在实施例1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专利技术在实施例1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9为本专利技术在实施例1中整体俯视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橡胶圈内置铁芯压合自动化生产线的压合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工作台(1)上的压合系统、成品检测系统及下料机构(12);所述压合系统包括第三流道(7)、原料取放机构(8)及压合机构(9);所述第三流道(7)的首端设于橡胶圈抓取称重转移机构(4)、后置铁芯转移机构(5)末端的下方,原料取放机构(8)设于第三流道(7)的侧部,压合机构(9)设于原料取放机构(8)一端的下方;所述成品检测系统包括成品取放机构(10)及成品检测机构(11),成品取放机构(10)设于第三流道(7)的侧部,成品检测机构(11)设于成品取放机构(10)一端的下方;所述下料机构(12)设于第三流道(7)末端的上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橡胶圈内置铁芯压合自动化生产线的压合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流道(7)包括链轮支架(701)、电机C(702)、主动链轮(703)、从动链轮(704)及链条(705),前后两组链轮支架(701)连接于工作台(1)上,双排的主动链轮(703)、从动链轮(704)分别转动连接于两组链轮支架(701)上,电机C(702)连接于链轮支架(701)的侧部,且电机C(702)驱动连接于主动链轮(703),两根链条(705)传动连接于主动链轮(703)与从动链轮(704)之间,链条(705)上设有若干组载具;所述载具包括底板(706)、凸台(707)及台阶轴(708),底板(706)连接于链条(705)之间,圆柱状的凸台(707)连接于底板(706)上,台阶轴(708)连接于凸台(707)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橡胶圈内置铁芯压合自动化生产线的压合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取放机构(8)包括原料取放支架(801)、横板(802)、电机d(803)、气缸F(804)、机械手g(805)及第一旋转板(806);所述原料取放支架(801)连接于第三流道(7)两侧的工作台(1)上,气缸F(804)竖向连接于原料取放支架(801)的顶端;所述横板(802)连接于气缸F(804)的顶端,电机d(803)连接于横板(802)的底端,且电机d(803)的动力输出轴转动连接于横板(802);所述第一旋转板(806)连接于电机d(803)的顶端,机械手g(805)连接于第一旋转板(806)的两端,且每端的机械手g(805)均为上下两层。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橡胶圈内置铁芯压合自动化生产线的压合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机构(9)包括压合支架(901)、槽轮(902)、电机e(903)、气缸G(904)、气缸H(905)、扇形块(906)、撑杆(907)、顶块(908)及顶轴(909);所述压合支架(901)对称的连接于两个原料取放机构(8)一端的底部,压合支架(901)的顶端连接有座板,槽轮(902)转动连接于座板上,槽轮(902)侧部设有一段外齿(910),且槽轮(902)上呈环形阵列排布有多个滑槽(911);所述电机e(903)连接于座板上,电机e(903)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啮合于外齿(910)的齿轮Ⅱ(912);所述扇形块(906)呈环形阵列连接于槽轮(902)顶部,扇形块(906)的相邻面内凹形成滑道;所述撑杆(907)呈L字型,撑杆(907)的底部连接有第九滑座(913),第九滑座(913)滑动连接于相邻扇形块(906)之间的滑道中;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义先高山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迈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