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列车定位辅助车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8552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列车定位辅助车载装置,包括壳体和内部电路,内部电路安装在壳体内,壳体的一个侧面为接口板,在接口板上设有多个连接口,各个连接口连接内部电路,在接口板外设有一个拓展机构,该拓展结构和接口板共同形成一个上端开口的盒体,用于容纳与连接口相连的外接线缆,在拓展机构上设有和连接口一一对应的接口开关,所述接口开关接入至各个连接口和内部电路相连的线路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在进行功能测试时避免外部线缆的插拔,同时提高线缆连接的稳定性等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列车定位辅助车载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列车机柜单元,尤其是涉及一种列车定位辅助车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列车上的定位车载单元是列车上辅助定位的重要装置。定位车载单元通常安装在列车上的机柜中,采用盒状壳体结构,在盒状壳体的外部设置有多个接口用于连接外部的数据线缆。如申请号为202020974825.4的中国技术中提及了一种行车定位车载单元,为典型的盒状壳体结构定位车载单元。但是,这种结构存在以下问题:定位车载单元在进行功能测试时候,需要经常性地通断不同的接口,通常采用插拔接口的方式,由于接口需要不断的插拔,操作非常地不方便,而且容易发生接插不良问题,影响测试工作;同时,数据线缆直接从各个侧面接入接口,缺乏必要地保护,容易松脱影响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列车定位辅助车载装置,在进行功能测试时避免外部线缆的插拔,同时提高线缆连接的稳定性。
[0004]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列车定位辅助车载装置,包括壳体和内部电路,内部电路安装在壳体内,壳体的一个侧面为接口板,在接口板上设有多个连接口,各个连接口连接内部电路,在接口板外设有一个拓展机构,该拓展结构和接口板共同形成一个上端开口的盒体,用于容纳与连接口相连的外接线缆,在拓展机构上设有和连接口一一对应的接口开关,所述接口开关接入至各个连接口和内部电路相连的线路中。
[0006]进一步地,所述的接口开关外设置有防护盖。<br/>[0007]进一步地,所述的防护盖为翻盖结构。
[0008]进一步地,所述的防护盖为透明盖体。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壳体为扁平状盒体结构,两侧设有L型的支撑板,该支撑板用于连接列车机柜。
[0010]进一步地,每个接口开关的侧边设置有通断指示灯。
[0011]进一步地,所述内部电路包括互相连接的电源转换模块、数据接收模块、数据发送模块和状态指示模块;所述的连接口包括调试串口、数据输入接口、数据输出接口和电源接口,所述数据输入接口连接数据接收模块,所述调试串口和数据输出接口连接数据发送模块,电源接口连接电源转换模块。
[0012]进一步地,所述的接口开关包括串口开关,输入接口开关、输出接口开关和电源开关,分别对应连接调试串口、数据输入接口、数据输出接口和电源接口。
[0013]进一步地,所述的数据接收模块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数据隔离单元和协议转换单元。
[0014]进一步地,所述的数据发送模块包括互相连接的数据加密单元和第二数据隔离单
元。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通过设置带有接口开关的拓展机构,实现在测试、设备故障检修、查找分析问题时,直接通过接口开关的开合取代传统的线缆插拔,减少因线缆插拔造成的人工误操作,以及对设备接头、线缆街头的损坏,还能够提高操作效率。同时,拓展机构和接口板共同形成一个上端开口的盒体,能够对相连接的线缆端部起到保护作用,提高线缆连接的稳定性。
[0017]2、在接口开关外还可以设置防护盖,对开关进行保护,避免误接触。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内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1、壳体,11、连接口,11a、调试串口,11b、数据输入接口,11c、数据输出接口,11d、电源接口,12、拓展机构,13、接口开关,13a、串口开关,13b、输入接口开关,13c、输出接口开关,13d、电源接口,14、防护盖,15、支撑板,16、通断指示灯,2、内部电路,21、电源转换模块,21a、第一数据隔离单元,21b、协议转换单元,23a、数据加密单元,23b、第二数据隔离单元,22、数据接收模块,23、数据发送模块,24、状态指示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22]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列车定位辅助车载装置,包括壳体1和内部电路2,内部电路2安装在壳体1内。壳体1整体为扁平状盒体结构,两侧设有L型的支撑板15,该支撑板15用于连接列车机柜。壳体1的一个侧面为接口板,在接口板上设有多个连接口11,各个连接口11连接内部电路2。在接口板外设有一个拓展机构12,该拓展结构和接口板共同形成一个上端开口的盒体,用于容纳与连接口11相连的外接线缆,在拓展机构12上设有和连接口11一一对应的接口开关13,接口开关13接入至各个连接口11和内部电路2相连的线路中。
[0023]内部电路2为现有的列车定位单元线路板,通常结构包括互相连接的电源转换模块21、数据接收模块22、数据发送模块23和状态指示模块24。连接口11包括调试串口11a、数据输入接口11b、数据输出接口11c和电源接口11d,数据输入接口11b连接数据接收模块22,调试串口11a和数据输出接口11c连接数据发送模块23,电源接口11d连接电源转换模块21。
[0024]电源转换模块21用于从列车上获取独立的DC110V电源,通过DC_DC Buck型降压的原理,把电压稳定在需要的级别,以供后级各种模块正常工作。转换效率不低于90%。本实施例中电源转换模块21采用的芯片型号为PN6005。
[0025]状态指示模块24用于采集并显示整个列车定位辅助车载装置的各种工作状态并以指示灯的形式显示出来(本实施例中显示在接口板上,图中没有示出)。本实施例中状态指示模块24采用的芯片型号为STM32F103。
[0026]数据接收模块22包括协议转换单元21b和第一数据隔离单元21a。其中,协议转换单元21b用于实时采集车辆总线的数据,并且进行数据转化和传输。本实施例中协议转换单元21b采用的芯片型号为STM32F407,第一数据隔离单元21a采用的芯片型号为MS10232NL。
[0027]数据发送模块23包括数据加密单元23a和第二数据隔离单元23b。其中,数据加密单元23a对转换后的数据进行实时加密,保证数据安全。第二数据隔离单元23b和第一数据隔离单元21a的作用相同。本实施例中协议转换单元21b采用的芯片型号为STM32F407,第一数据隔离单元21a采用的芯片型号为MS10232NL。
[0028]接口开关13外设有防护盖14,本实施例中防护盖14采用透明的翻盖结构,对开关进行保护,避免误接触。
[0029]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接口开关13的侧边设置有通断指示灯16,通断指示灯16和对应的接口开关13电路并联,用于显示相应连接口11的通断状态。
[0030]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带有接口开关13的拓展机构12,实现在测试、设备故障检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列车定位辅助车载装置,包括壳体(1)和内部电路(2),内部电路(2)安装在壳体(1)内,其特征在于,壳体(1)的一个侧面为接口板,在接口板上设有多个连接口(11),各个连接口(11)连接内部电路(2),在接口板外设有一个拓展机构(12),该拓展机构(12)和接口板共同形成一个上端开口的盒体,用于容纳与连接口(11)相连的外接线缆,在拓展机构(12)上设有和连接口(11)一一对应的接口开关(13),所述接口开关(13)接入至各个连接口(11)和内部电路(2)相连的线路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列车定位辅助车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口开关(13)外设置有防护盖(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列车定位辅助车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盖(14)为翻盖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列车定位辅助车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盖(14)为透明盖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列车定位辅助车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为扁平状盒体结构,两侧设有L型的支撑板(15),该支撑板(15)用于连接列车机柜。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列车定位辅助车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接口开关(13)的侧边设置有通断指示灯(16)。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子彦刘明亮谢军平顾晓菡刘政伟刘小旭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慧通轨道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