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开门物品传递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8402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传递窗,特别涉及一种内开门物品传递窗。包括墙体、饲养室侧门框、实验室侧门框、中部传递舱体驱动装置及中部传递舱体,其中墙体为双层墙结构,饲养室侧门框和实验室侧门框分别设置于墙体的两面墙内,饲养室侧门框上设有饲养室侧窗,实验室侧门框上设有实验室侧窗;中部传递舱体和中部传递舱体驱动装置均设置于饲养室侧门框和实验室侧门框之间,中部传递舱体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中部传递舱体连接,中部传递舱体驱动装置可驱动中部传递舱体进行升降动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成本低,能够保证两区域之间的密封性,避免交叉感染且带有双重保护装置,操作更安全。更安全。更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开门物品传递窗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传递窗,特别涉及一种内开门物品传递窗。

技术介绍

[0002]传递窗是一种洁净室的辅助设备,主要用于洁净区与洁净区之间、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小件物品的传递,以减少洁净室的开门次数,把对洁净室的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随着科技的发展,传递窗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光学、生物制药及食品等需要空气净化的场所。对于生物实验室和动物饲养室,不同隔离区域之间传递物品时,需要通过传递窗进行物品的传递。现有的传递窗有单门电动升降传递窗和上开门双门电动升降传递窗,传统的单门电动升降传递窗传递物品,单门操作,无法对污物和净物进行区分,污染区域的带有病菌的空气会进入洁净区域,造成空气质量不合格,影响消毒物品的质量,容易造成物品的二次污染。上开门双门电动升降传递窗,在进行操作时,很容易夹伤工作人员或夹坏物品,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开门物品传递窗,能够保证两区域之间的密封性,避免交叉感染。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内开门物品传递窗,包括墙体、饲养室侧门框、实验室侧门框、中部传递舱体驱动装置及中部传递舱体,其中墙体为中空的双层墙结构,所述饲养室侧门框和实验室侧门框分别设置于墙体的两面墙内,所述饲养室侧门框上设有饲养室侧窗,所述实验室侧门框上设有实验室侧窗;所述中部传递舱体和中部传递舱体驱动装置均设置于所述饲养室侧门框和实验室侧门框之间,所述中部传递舱体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中部传递舱体连接,所述中部传递舱体驱动装置可驱动所述中部传递舱体进行升降动作。
[0006]所述饲养室侧窗和所述实验室侧窗均为内开式;当所述中部传递舱体下降至底部的避让工位时,所述饲养室侧窗和所述实验室侧窗均可向内侧打开。
[0007]所述中部传递舱体为两端敞开式结构;当所述中部传递舱体位于顶部的工作位时,所述中部传递舱体的两端开口分别与所述饲养室侧窗和所述实验室侧窗相对应,形成物品传递通道。
[0008]所述中部传递舱体内设有中部传递舱体内部定位装置。
[0009]所述中部传递舱体内部定位装置为框架结构,该框架结构上设有多个缓存工位。
[0010]所述中部传递舱体驱动装置包括两个电缸,两个电缸设置于所述中部传递舱体的下方,并且沿竖直方向输出动力;所述中部传递舱体的底部两侧分别与两个电缸的输出端连接。
[0011]本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0012]本技术能够保证两区域之间的密封性,避免交叉感染且带有双重保护装置,
操作更安全。
[0013]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成本低。
[0014]本技术按键式操作,电动升降,传递快捷,效率高,适合机器人自动取放;符合人机工程学,有信息追溯系统,便于大数据、可视化、云计算;
[0015]本技术能用于不同洁净区,含有压差情况使用;操作简单便于人机互动,模块化便于维护和保养。
[0016]本技术含有生物附件,如紫外线灭菌灯,便于生物医疗行业。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内开门物品传递窗的轴测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内开门物品传递窗的爆炸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中部传递舱体位于工作位置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中部传递舱体处于下降位置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饲养室侧窗打开状态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的中部传递舱体处于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0023]图中:1为墙体,2为饲养室侧门框,3为实验室侧门框,4为饲养室侧窗,5为实验室侧窗,6为电缸,7为中部传递舱体,8为中部传递舱体内部定位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5]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内开门物品传递窗,包括墙体1、饲养室侧门框2、实验室侧门框3、中部传递舱体驱动装置及中部传递舱体7,其中墙体1为中空的双层墙结构,饲养室侧门框2和实验室侧门框3分别密封安装在墙体1的两面墙内,饲养室侧门框2上设有饲养室侧窗4,实验室侧门框3上设有实验室侧窗5;中部传递舱体7和中部传递舱体驱动装置均设置于饲养室侧门框2和实验室侧门框3之间,中部传递舱体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中部传递舱体7连接,中部传递舱体驱动装置可驱动中部传递舱体7进行升降动作。
[0026]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饲养室侧窗4和实验室侧窗5均为内开式;当中部传递舱体7下降至底部的避让工位时,饲养室侧窗4和实验室侧窗5均可向内侧打开。本实施例中,饲养室侧窗4和实验室侧窗5可向内侧打开120
°

[0027]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中部传递舱体7为两端敞开式结构;当中部传递舱体7位于顶部的工作位时,中部传递舱体7的两端开口分别与饲养室侧窗4和实验室侧窗5相对应,形成物品传递通道。
[0028]进一步地,中部传递舱体7内设有中部传递舱体内部定位装置8,中部传递舱体内部定位装置8用于笼具的定位和在位检测。具体地,中部传递舱体内部定位装置8为框架结构,该框架结构上设有多个缓存工位。
[0029]如图2

3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中部传递舱体驱动装置包括两个电缸6,两个电缸6设置于中部传递舱体7的下方,下端连接于地面,输出端沿竖直方向输出动力;中部传递舱体7的底部两侧分别与两个电缸6的输出端连接,两个电缸6驱动中部传递舱体7在顶
部工作位和底部避让位之间进行升降运动。
[0030]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内开门物品传递窗的工作过程是:
[0031]第一步:电缸6驱动中部传递舱体7及其内部的中部传递舱体内部定位装置8下降到底部的避让位;此时,中部传递舱体7位于饲养室侧窗4和实验室侧窗5的下方,如图4所示;
[0032]第二步:饲养室侧窗4或实验室侧窗5向内打开一定角度,如图5所示;
[0033]第三步:电缸6驱动中部传递舱体7及其内部的中部传递舱体内部定位装置8上升至顶部的工作位;此时,中部传递舱体7的两端开口分别与饲养室侧窗4和实验室侧窗5相对应,形成物品传递通道,可进行物品的传递,如图6所示。
[0034]物品传递动作结束后,进行饲养室侧窗4或实验室侧窗5关闭动作,关闭动作与打开动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0035]本技术提供一种内开门物品传递窗,具有的洁净性、密封性、人机互动性、逻辑互锁性、数据采集等特性,成为饲养室与物品输送通道之间、饲养室与实验室之间的有效实体支承纽带。本实施例中,墙体1上含有脚踢触发钮,脚踢触发钮用于实验员或饲养员对系统的申请信号,保证实验员或饲养员与传动窗进行人机互动过程中,实验员或饲养员双手持笼盒的稳定性和安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开门物品传递窗,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1)、饲养室侧门框(2)、实验室侧门框(3)、中部传递舱体驱动装置及中部传递舱体(7),其中墙体(1)为中空的双层墙结构,所述饲养室侧门框(2)和实验室侧门框(3)分别设置于墙体(1)的两面墙内,所述饲养室侧门框(2)上设有饲养室侧窗(4),所述实验室侧门框(3)上设有实验室侧窗(5);所述中部传递舱体(7)和中部传递舱体驱动装置均设置于所述饲养室侧门框(2)和实验室侧门框(3)之间,所述中部传递舱体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中部传递舱体(7)连接,所述中部传递舱体驱动装置可驱动所述中部传递舱体(7)进行升降动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开门物品传递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饲养室侧窗(4)和所述实验室侧窗(5)均为内开式;当所述中部传递舱体(7)下降至底部的避让工位时,所述饲养室侧窗(4)和所述实验室侧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军王金涛窦希顺朱维金张野袁博刘瑀宋佳馨杨凤霞王庆竹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